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发展迅速,理财产品层出不穷。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开发进行供给和需求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产品供求不均衡,市场需求大于供给,已开发的理财产品不能很好的满足市场需求。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我国个人理财产品的市场存活性分析,给出了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开发的立足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着眼于成本低、收益高的项目。  相似文献   

2.
国内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各商业银行竞相向市场推出了各具特色的理财产品。本文在对国内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发展状况和部分银行理财产品的开发特色简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竞争策略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对驻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发展状况的调查,分析了目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特点和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通过比较国际上完善而先进的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市场发展的成熟经验,进而剖析了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市场发展的体制性、技术性等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后,尤其是在中间业务领域所面临的与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争,提出了加快创新和规范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市场发展的若干设想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供给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银行理财市场的兴起与发展带有明显的金融创新本土化的特征,银行理财产品不仅已经成为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主流产品,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家庭的金融资产选择,而且深刻地改变着中国普通家庭的财富观念。本文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对中国商业银行理财市场兴起与发展的理论基础以及理财产品的供给行为进行了分析,部分解释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供给行为符合利润最大化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5.
苏颖 《金融与市场》2010,(10):67-68
近年来,伴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居民理财意识的不断增强,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本文对近两年来天津市理财产品的发展状况与特点,以及理财产品创新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规模屡创历史新高,理财产品功能也不断演化,在优化银行传统业务结构、创新特色金融产品的同时,也在冲击着现有利率市场体系,影响着货币信贷调控效果.中央银行应该全面看待银行理财产品功能演化的多方面作用,引导并发挥个中积极因素,充分利用自发于市场的创新力量加快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促进理财产品市场在金融宏观调控政策导向下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针对养老人群不同财力、年龄、退休金状况及受益人群不同的资金需求状况等因素,银行纷纷涉足养老市场蓝海,推出以养老为主题的理财产品。本文从6个维度解读市场上有代表性的银行养老理财产品。维度一:产品名称在推出养老理财产品的银行中,既有四大国有银行,也有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更有一些地方性商业银行。在产品名称上,大部分都带有"养老"或类似的字样,如上海银行推出的"慧财"人民币养老无忧理财产品(1374Y115期)、光大银行的"颐享阳光"养老理财产品、招商银行的岁月流金之"金颐养老1号"理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对驻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发展状况的调查,分析了目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特点和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通过比较国际上完善而先进的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市场发展的成熟经验,进而剖析了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市场发展的体制性、技术性等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后,尤其是在中间业务领域所面临的与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提出了加快创新和规范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市场发展的若干设想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银行理财产品业务快速发展,跨行业、跨市场的理财产品日益丰富。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造成了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传导和执行的效率降低、融资规模调控难度加大、产品募集期与投资期限错配导致金融系统流动性风险上升,混业交叉投资导致监管难度加大等诸多问题。本文以吉林省为例,对吉林省银行理财产品及表外业务发展总体状况对货币信贷政策影响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加强对理财产品监管,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银行理财产品业务发展迅速,目前国内银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已超10万亿元,这意味着银行理财已成为我国财富管理市场上仅次于信托业的第二大资产管理行业。一方面,快速增长的银行理财产品业务极大地改善了银行自身融资结构,优化了银行资产和负债的期限结构配置,增加了居民和企业的财产性收入,加快了银行业务经营转型升级步伐。但另一方面,银行理财产品业务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诸如存款理财化、银行同业理财过度所引发的银行间市场“钱荒”、银行理财产品的金融混业投资趋势所带来的金融风险隐患积聚等一系列问题,值得引起关注。本文在对以上两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