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本文利用海峡两岸的官方数据,通过对大陆的台商农业直接投资和非农业直接投资进行比较,分析台商对祖国大陆农业直接投资的特点及在促进海峡两岸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对未来台商对大陆农业投资走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海峡两岸的投资互动及其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贸易投资关系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有了相当规模。到目前为止,台湾同胞在大陆投资办企业已近5万家,合同台资500多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300多亿美元。台商对祖国大陆投资的迅速发展,也带动了两岸贸易的发展。祖国大陆方面的统计显示,截至2001年底,两岸间接贸易总额累计已达2232.69亿美元,台湾方面在两岸贸易中获得顺差累计已高达1511.79亿美元。2001年,两岸进出口贸易额为320多亿美元,台湾为大陆第四大贸易伙伴(位于香港、美国、日本之后),第二大进口市场,大陆是台湾第二大出口市场和最大的贸易顺…  相似文献   

3.
自1979年年初祖国大陆提出"三通"倡议以后,海峡两岸经贸合作出现了较快的发展.两岸贸易额从1979年的0.77亿美元,到2006年达到1078.4亿美元,突破千亿大关,两岸贸易总额截至2006年底已达6036.9亿美元.从2003年起,大陆超越美国、日本,成为台湾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并且是台湾地区最大的出口市场.台商在大陆累计投资项目71847个,合同金额1010亿美元,实际投资439.1亿美元.  相似文献   

4.
蒋颖 《技术经济》2008,27(12):93-98
选取2002--2007年我国海峡两岸农产品的贸易数据,利用CMS模型,从农产品贸易总额和分类农产品贸易额两个层面对我国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增长的原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祖国大陆对我国台湾地区出口农产品整体竞争力的显著提高是推动其对台湾地区出口增长的关键因素;结构交叉因素对祖国大陆对台湾地区农产品出口的影响由抑制变为促进;祖国大陆对台湾地区农产品进口需求的扩大则是台湾地区对祖国大陆出口农产品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妈祖文化联结两岸旅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海峡两岸旅游交往中,妈祖文化具有某种核心的凝聚作用。大陆改革开放及台湾当局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旅游政策以来,海峡两岸关系尽管发生诸多曲折,而以妈祖文化为纽带维系住的两岸人民的情缘始终绵绵不断,并且具有越来越大向心力。但台湾新领导人上台1年多来,台湾当局在加大政治“台独”图谋的同时,大肆怂恿岛内分裂势力在历史、文化、思想和教育等领域大搞“文化台独”,力图否定中国文化在台湾的地位,漠视台湾民间信仰源自祖国大陆的事实,甚至公然将台湾北港朝天宫称为“海内外各地妈祖的总庙”。这种“台独文化”的浊流对海峡两…  相似文献   

6.
一、闽台经贸合作呈现新特点 随着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和我国加入WTO的临近,海峡两岸的经贸关系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祖国大陆加入WTO之后,台湾也将作为一个单独关税区加入世贸组织,共同成为世贸组织的成员,两岸的经贸关系将面临新的调整。两岸的经贸合作将在WTO的框架内进行,即意味着台湾当局必须放弃与WTO条款相背离的对大陆的贸易限制,对两岸经贸合作的限制将有所放宽,特别是放宽对大陆资金、产品输入台湾的种种限制,这将有利于大陆增加对台投资和减少对台的  相似文献   

7.
台资对两岸经贸发展的积极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经济全球化及区域经济一体化潮流的推动下,受祖国大陆经济稳健、快速发展的吸引,台商赴大陆投资一直呈现勃勃生机。两岸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投资环境及贸易条件的改善,为台商在大陆投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同时,也为两岸实现双向投资创造了条件。两岸投资便利化如能正常发展将对提升双方经贸合作的层次及改善两岸关系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大陆:台资的热土伴随祖国大陆改革开放的深入及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台商持续大规模西进的热潮已成为两岸经贸交流中一道绚丽的风景线。台湾各类企业赴大陆拓展新的发展空间,使台资成为祖国大陆…  相似文献   

8.
农业是海峡两岸交流与合作的重点领域之一,在两岸关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台商投资大陆农业的步伐不断加快。台湾农业优良品种、先进管理经验和市场营销理念的引入,促进了大陆各地农业经济发展,农业技术溢出效应显著,推动了大陆农业产业化和结构升级,带动了大陆外向型农业发展。两岸之间应不断加强交流与沟通,加速构建两岸农业合作的长效机制,全面深化海峡两岸的农业合作。  相似文献   

9.
正一、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发展状况及对比(一)海峡两岸服务业产值占GDP比重。大陆和台湾两岸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如表1所示。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2010~2013年,台湾服务业占GDP比重都高于大陆服务所占比重,两岸服务业比重都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大陆服务业比重增速明显高于台湾,说明台湾服务业发展水平高于大陆服务业发展水平,大陆服务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是,从世界范围来看,美国、欧洲等主要发达国家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总体上都处于60%以上,大陆  相似文献   

10.
农业园区是台商农业项目发展的最佳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祖国大陆和台湾都加入了 WTO,台湾的涉农企业和个人(下称台商)对大陆的投资有所升温。这也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就在祖国大陆加入WTO前不久,为应对两岸农业入世后的冲击,台湾当局决定首次大范围开放200多项赴内地投资农业项目。在此情景下,一些已在大陆从事农业投资的台商,表现出更为强烈的投资愿望。由于台湾农业的资本运用较密集、技术含量较高,农业产业比较精致,与祖国大陆的资源型、粗放型农业互补性高,因此,台湾农商投资大陆的  相似文献   

11.
签订ECFA以来,祖国大陆的反对之声不绝于耳,很多人认为ECFA签订对台湾益处更大,对大陆不利.其实不然,ECFA的签订对大陆经贸发展总的来说还是利大于弊.本文就从贸易、投资及经济各角度分析了ECFA签订对大陆经贸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2.
1994年海峡两岸经贸特点和发展趋势史远香发展特点1994年,海峡两岸经贸交流得到进一步发展,但这种发展与往年相比呈现明显的变化。首先是海峡两岸贸易投资增长速度大大减缓。众所周知,自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1988年国务院颁布鼓励台胞投...  相似文献   

13.
随着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高校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加深入,研究海峡两岸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异同点,显得十分必要.本文通过对海峡两岸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管理理念、组织结构、内容方法、管理队伍等方面的比较研究,可以为大陆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带来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1994年海峡两岸经贸特点和发展趋势史远香发展特点1994年,海峡两岸经贸交流得到进一步发展,但这种发展与往年相比呈现明显的变化。首先是海峡两岸贸易投资增长速度大大减缓。众所周知,自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1988年国务院颁布鼓励台胞投...  相似文献   

15.
王碧峰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2,32(1):111-112,1,113,114
2011年是《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杂志创刊30周年.12月24日,“经济学发展繁荣与学术期刊建设——《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杂志创刊30周年座谈会”在京召开,来自中宣部、教育部、新闻出版总署、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民出版社、首都经贸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的40余位代表出席了会议,围绕着以下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姜涛 《发展研究》2002,(8):16-18
一、两岸三地经贸合作现状 自大陆改革开放以来,香港、台湾和祖国大陆的经贸合作取得长足发展,已形成了相当规模。如1979年海峡两岸贸易额不足1亿美元,只有7700万美元;80年代开始  相似文献   

17.
泉州市利用台资起步较早,曾一度成为台商投资热土.但由于产业基础、投资环境等发展条件的制约,利用台资规模、结构、层次远不如上海、苏州、东莞、深圳等地.近年来,随着海峡两岸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台湾产业转移出现加速发展的趋势,台商投资祖国大陆的重心正在发生转移崛起,特别是中央明确支持海峡两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经济发展,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部署,进一步提出要把海峡两岸经济区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为泉州进一步扩大利用台资带来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8.
从发展背景、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就业促进与学生道路导向等方面比较分析了海峡两岸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特征,并阐述了对中国大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海峡两岸的贸易发展非常迅速,双方经济关系正在进一步发展,前景看好。在短短的几年里,海峡两岸之间的贸易额以。17%的年平均增长速度递升,由1978年的0.4亿美元发展到1987年15.8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了23倍。1987年后,台湾当局宣布解禁,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和两岸之间通邮,放宽对大陆间接进口农  相似文献   

20.
<正> 从八十年代后期开始,随着海峡两岸形势的日益和缓,台商赴大陆投资由暗到明、由少到多迅速发展.目前台商投资企业已成为中国大陆、特别是沿海开放地区外向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蓬勃兴起的台商投资企业,在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外向型经济和促进两岸民间交往的不断扩大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表现出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