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市场营销的核心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让消费者满意。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了解消费者,探寻其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变化,用比别的竞争对手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可能赢得消费者的心,并最终赢得市场。一、现阶段消费者的主要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1、从众心理减弱,选择心理增强从众心理是长期以来中国消费者所拥有的一种消费心态,这种心态使人们习惯于将个人的消费与周围人保持一致,希望获得周围人的认可,而不愿使自己突出于众人之上,反映在消费行为上就是一切"随大流",向别人看齐,追求大众化的商品。随着改革开放,人们开始以个人的爱好、审美观点,个人的生活情趣选择商品和劳务,用具有鲜明个性的生活方式,展现个性表现自我,敢于标新立异者日益增多,追求商品的时髦、新颖、独特以突出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正成为多数人,尤其是年轻人明显的消费特征。  相似文献   

2.
餐饮消费者有聚集消费的偏好.为了解这种偏好对餐饮企业聚集的影响,笔者通过调查分析发现,消费者前往美食街就餐的概率及其变化趋势取决于美食街规模,或美食街中营业餐馆数量.  相似文献   

3.
大众文化消费的从众性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众文化的消费中存在明显的从众行为,如大制作的电影、畅销书、流行音乐、期刊杂志、主题公圆等影响力大的文化产品就备受消费者的追捧。这种从众行为主要受两个因素影响,即大众传媒的影响力和对文化产品了解的信息不对称。但从消费的心理成本、文化消费的体验、经历、消费中的文化资本积累几个方面来看,大众文化消费的从众行为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它是文化传承和发扬过程中一种难以避免的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4.
消费的外部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黎建新 《消费经济》2001,17(5):54-56
从科斯到庇古,人们在讨论外部性的时候,主要是关注企业--生产者的外部性,而忽略了个人--消费者的外部性.事实上,消费行为同样存在外部性.正是这种外部性以及对它的漠视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当今的环境与资源问题.在我们倡导和发展绿色消费的时候,这种外部性已成为一种制约因素.本文拟从消费与环境资源关系的角度来分析消费的外部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互联网使用者数量飞速增加,网络购物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如何正确分析网络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是企业进行网络营销的首要任务。本文通过对我国网络消费主要群体的消费心理的探究,并指出网络购物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企业提供相应的营销策略来满足网络消费者的需求,影响消费者的心理及行为,最终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  相似文献   

6.
汽车的性能好坏往往会影响消费者的行为选择,然而汽车制造商不能盲目地增加汽车的某一项性能而忽略消费者的偏好。所以在生产之前,汽车制造商必须全面了解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才能制造出受市场喜欢的产品。本文以发放的调查问卷为依据,以汽车的两个具体性能为例,研究了消费者受自身偏好、消费预算等因素影响后将如何做出消费选择。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网络直播以其惊人的线上互动促销能力受到了理论学者和实践专家的关注。文章在网络直播背景下,以网络直播突出的“共在临场感(CP)”和“社会临场感(SP)”特点为切入点,探索网络直播情境共在临场感、社会临场感影响从众消费的作用机制。文章以有直播观看经历的消费者为样本,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展开研究并发现:网络直播情境下,共在临场感对从众消费行为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共在临场感对从众消费的促进作用受到用户产生信息信任度(TUGI)的部分中介,社会临场感对从众消费的促进作用受到用户产生信息信任度的完全中介。两种临场感(SP、CP)通过用户产生信息信任度对从众消费的中介效应受到主播-观众关系强度(TSBBN)的调节,即存在前段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8.
《品牌》2015,(4)
关于从众的研究已经进行了相当长的一个阶段,但是到目前为止没有比较有效的应用,因此目前对从众特别是消费从众的研究已经慢慢热起来。本研究采用文献查阅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等方法进行研究,通过采用"大学生消费从众心理调查问卷"和"消费者人际影响敏感度量表"获得被试在两个维度上的分数,进而对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消费从众行为与人际影响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
李季 《商业研究》2006,41(18):34-38
购买成本是影响消费者购买渠道偏好的重要因素。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消费者对网络购物和传统购物购买成本的认知情况,以及这种认知是否会影响消费者时购买渠道的偏好。结果发现,货币成本、体力精力成本和社会心理成本都会影响消费者的渠道偏好,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社会心理成本。另外,收入低的人在选择购买渠道时较多的考虑产品价格因素,而收入高的人对价格的高低不是十分敏感。  相似文献   

10.
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对消费者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这种互动可以是一对一,也可以是个人受群体影响的。本文主要针对群体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进行研究,对大学生和中年女性两个群体进行分析比较,发现他们的消费心理(从众心理,攀比心理)很相似,这些消费心理又产生了相似的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11.
基于消费心理的品牌敏感者细分及品牌倾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旭梅  李伟 《消费经济》2007,23(1):18-21
消费者购物决策心理是企业选择目标市场和制定产品及促销策略的重要依据。品牌敏感消费者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这类消费者出于不同的心理在消费过程中都比较注重产品的品牌。本文基于消费心理对品牌敏感者进行了细分,分析了不同类型消费者的品牌偏好,并据此提出了营销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购物走入人们的生活,渐渐成为消费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目前我国网络消费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深入分析和研究影响不同网络消费者各种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各种因素,对揭示网络消费行为规律,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大量文献,针对我国网络消费者的消费情况,将其影响因素划分为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和产品因素三大类。目前我国网络消费行为研究起步较晚,尚存在着一些问题,未来研究内容将更为系统化、深入化。  相似文献   

13.
专业街的形成,专业街这种业态的最初形成通常是由于一条街上从事某种行业的经营者以其与众不同的产品.不仅赢得了周围消费者的良好口碑,还吸引了众多消费者慕名前来.进而其区域影响力不断扩大。在获得高额利润的同时,这些店铺良好的经营状况必然会引起其他竞争者争先恐后的前来分得一杯羹.这条街就会聚集更多从事同种行业的商家.使得消费者一次购物出行可以有更多的商品品种与服务者可供选择.在降低购物成本的同时满足“货比三家”的消费心理,由此专业街成为消费者的需求偏好。而消费者这种需求偏好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再进~步带动企业的集聚.从而使企业产生了对专业街这种特殊空间的偏好。这又与消费者的需求偏好双向结合推动了该空间的自我强化循环,最终形成规模化的专业街区。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一些餐饮场所和娱乐场所设定最低消费,即消费者进入该场所消费的金额不得低于商家规定的最低标准。商家的这种规定是否属于霸王条款,消费者与商家的观点不一,同时相关职能部门在实际监管工作中也存在法律依据不统一的问题。本期刊登一篇地方工商干部对此的思考,供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15.
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对消费者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这种互动可以是一对一,也可以是个人受群体影响的。本文主要针对群体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进行研究,对大学生和中年女性两个群体进行分析比较,发现他们的消费心理(从众心理,攀比心理)很相似,这些消费心理又产生了相似的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16.
网络环境下消费者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网络环境下的中国城市消费者的消费观和消费方式及消费地位随着网络经济及网络消费的迅速发展发生着重大改变。消费个性化,消费行为理智,注重产品低廉价格,购买方便性与购物乐趣并存及对网络消费缺乏信任是中国城市消费行为的现状。网络环境下消费者行为内部影响因素受个人及心理方面的影响;外部影响因素受文化、社会、网络三方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保险市场是一个总体消费不足的市场,也是一个潜在保险需求巨大的市场。从保险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上来分析和考察,非贝叶斯法则的预期、预期理论和损失规避、心理账户、原赋效果和沉没成本、从众心理等行为经济学的理论与观点,可以在一定层面上,对目前我国居民保险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和保险消费所存在的问题作出一定的解释和阐析。  相似文献   

18.
对网络购物背景的深入分析发现,社会性网络环境下的群体行为会对个体的心理行为造成直接的影响,这种现象又称之“从众心理”。因此,本研究就以淘宝双11购物节为例,对网络购物背景下技校生消费者从众心理逐层展开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周江 《价格与市场》2003,(11):14-15
近年来,机场、旅游景区等地的餐饮、商品高价问题一直为社会广泛关注。一般来讲,餐饮、商品等属于竞争性产品,按照经济学的原理,其价格应该等于其边际成本。机场、旅游景区的这种高价的根源在于,机场、旅游景区属于一个特定的地区,它的消费群体属于特殊的消费群体,因此,商家可以依据消费者需求弹性低的特点,制定高价。笔者认为,这种现象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看,属于产业经济学的市场圈定现象,是垄断性厂  相似文献   

20.
本文旨在"杭儿风"的影响下,分析消费者的从众消费心理和行为对小微商家的影响,探究部分小微商家在从众消费的影响下迅速消失的原因,并提出应对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