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2004年签署的《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中国最大规模的区域合作架构正式启动。泛珠三角区域金融合作论坛无疑是对该框架协议的发展和深化。下面,我就泛珠三角地区金融资本流动与融合的经济基础、区域金融合作保障体系的构建及四川的定位与应对措施谈谈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全球化影响日益加深,经济交流与合作日趋重要的背景下,金融资本作为经济基本要素加快了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推动了经济金融一体化进程。要实现“泛珠三角”金融合作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助推区域金融资本的交流与融合,我们必须以前瞻的眼光、开放的战略和有效的举措,实现“泛珠三角”区域金融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的融合。 相似文献
3.
2004年6月,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9个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在广州签订《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明确了互相尊重、优势互补、自愿互利、按照市场规律推进区域合作的宗旨,以及资源参与、市场主导、开放公平、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原则。这也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区域合作框架。随后,泛珠三角区域在能源、交通、基础设施、产业与投资、商务与贸易、旅游等众多领域开始了实质性的合作。两年来,经过“9+2”各省(区)的共同努力,一系列的合作框架、宣言、倡议书得以通过,合作成果已经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9+2”各省(区)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农产品通过“绿色通道”顺利打入相互的市场;旅游实现“无障碍”;“西水东送”、“西电东送”走进千家万户;等等。 相似文献
4.
加强区域金融合作 促进资本流动与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资本在引导产业资本投向和投量、提供经济资源转移以及市场信息发现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金融资本的逐利性使其在金融交易体系中通过不断地捕捉经济中可能的赢利机会来实现自身的流动与融合,由此可见,实体经济的差异性和投资回报的非均衡性是金融资本运动的内在要求。泛珠三角各省(区)在地理区位、资源或要素禀赋、产业结构、发展水平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在一定范围内,差异性越大,互补性越强,因此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使金融发展的区域性合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并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
泛珠三角区域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合作的加强,对区域金融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区域金融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推进区域经济合作向纵深方向发展,区域各方才能实现共赢。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建立以来的情况看,各方都表达出加强合作的强烈愿望,也达成了一些共识,收到了一些实效。但与区域经济的发展速度相比,与框架设立时的初衷相比,区域经济金融合作的潜力还远未得到发掘。目前只有通过大胆有效的创新,才能使区域合作实现突破,才能使区域经济金融实现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6.
泛珠三角区域各省区在体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条件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带来了未来相互间巨大的合作与共同发展空间。区域合作需要金融资源更加自由地流动,目前泛珠三角地区金融带有明显的行政区划色彩,弱化了区域经济发展的金融促进效应。如何消除体制性障碍,强化金融在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中的辐射作用,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7.
<正>此次环渤海区域金融合作发展研讨会在青岛召开,我代表青岛市政府对参加本次研讨会的人民银行的各位同志及各位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并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一下青岛概况。青岛现辖五市 相似文献
8.
对金融资本总集聚程度利用Jacquemin-Berry熵指数进行分解表明,1978—2007年,存款集聚程度变化不大,甚至有所下降;而贷款集聚程度上升,上升的原因主要来自于区域间贷款集聚程度的加剧,说明金融资本仅仅是单向的空间转移。1978—2007年,区域经济总差距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并且2007年的不平等程度远远高于1978年。区域经济总差距的变化主要来自于区域间差距的扩大。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表明金融资本空间转移与区域经济差距之间存在长期双向因果关系;而误差纠正模型表明二者不存在短期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9.
作为泛珠三角区域的成员,近年来广东省结合本省实际,积极利用香港金融服务业优势,以粤港金融合作为主轴,在区域金融合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为进一步推动泛珠三角区域金融合作积累了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0.
区域发展与合作已经成为方兴未艾的全球趋势。作为中国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合作区域,六年来,在政府推动、市场主导、民间参与、广泛动员模式下,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成就斐然,硕果累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