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内涵极为丰富,但侧重点是在改善利益关系和解决由于利益关系的冲突所造成的各种社会矛盾.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带来了利益结构的变化,利益结构的变化引发社会阶层的变迁以及诸多的不和谐.通过深化经济、政治体制改革,逐步形成相对均衡的利益分配格局和合理的社会成员构成结构,构建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经济政治体制,已成为造就现代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主要表现为经济范畴的制度变迁,制度的调整带来了利益结构的变化,在利益关系变动中产生的矛盾和冲突,构成了体制转型中的社会和谐问题.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继承、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境界,也为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制度保障。劳动关系是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涉及到劳动者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构建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伟大实践中,重视协调劳动关系,努力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保持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实现社会公平、社会稳定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和基…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乃当代中国之宏大叙事,国人正孜孜以求将此"宣言"细化为社会实践.目前国内追求的是能与市场经济和现代社会相适应的现代和谐社会,即以绝大多数个体人为本,社会整体和个人利益关系协调,强势群体利益增进与弱势群体处境改善同步,公平正义、持续发展的社会.而城市化已成为社会不断发展进程中人们的一种趋势性生活方式,城市相应成为人类趋势性的生活之"家",因此,城市社会和谐是城乡二元结构下构建中国社会和谐的重点.然一城市之和谐涉及诸多复杂因素,如何从错综复杂的城市社会生活关系中独辟蹊径,寻找一个有效推进社会和谐的锲入点,是当前人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借鉴已有成果,认为住宅小区是城市生活空间的基本要素与核心载体,是城市社区的细胞核,社区则是城市社会之细胞,住宅小区及社区和谐是城市之基础,而住宅小区内物业管理关系的和谐则是构建住宅小区及社区和谐进而整个城市社会和谐的关键与重要锲入点.  相似文献   

5.
实现利益关系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和谐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文中对二者关系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处理好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提出了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6.
企业工会如何创建和谐劳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之间、劳动者与企业经营者之间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利益基础关系。劳动关系的稳定是企业和谐的重要基础。推进企业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双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各级工会组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要求和政治责任。  相似文献   

7.
坚持以人为本是有效协调利益社会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和谐社会应是一个使各方面利益关系能够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和谐社会要以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物质财富为基础,贫穷的社会是不可能和谐的.但是,富裕只是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在这里,有一个财富怎样分配、利益怎样协调的问题.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则为建立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利益协调机制提供了根本的原则.这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创造公平正义的社会协调机制,使所有公民都有参与社会发展的机会,共同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的权利.  相似文献   

8.
王烈  张中侠 《人力资源》2007,(15):70-71
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促进公平正义,是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和谐社会也离不开和谐人事,只有公平、公正的人事制度和公平公正的人才环境,才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而实现全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9.
刘琳 《西部财会》2012,(6):67-7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进行合理的利益协调,而中国社会利益关系失衡的现状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从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及其本质要求出发,分析我国利益失衡的现状后,从而提出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下利益协调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0.
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财政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作为调节社会分配关系、促进公正与公平的物质基础和重要政策工具,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我们应该站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完善财政政策,更好地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和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使广大群众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实惠。构建和谐社会需从改善民生破题改革开放的26年,是社会财富高速增长的26年,也是社会利益日益多元化的26年。在此期间,财政收支规模日益庞大与社会公共需要保障不足的现象并存,构成了体制转型中的社会不和谐因素。这些问题虽然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在财政领域中的最深刻、最尖锐…  相似文献   

11.
我国要建设的和谐社会实际上就是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和谐稳定的现代化形态的全面发展的社会,而社会公正在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基础地位。社会公正的思想,是从儒家伦理体系中发展而来,是儒家思想与建立和谐社会可以契合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中期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和谐社会,那时候几亿工人、农民都得到了真正的实惠.反右、大跃进和十年文革,社会的不和谐几乎将中国推到了崩溃的边缘,在这个时期,中国的主要阶层都没有获得什么利益,中国被迫改革开放.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经济增长达到人均GDP1000美元.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带来不和谐的社会矛盾和冲突却与日俱增,群体暴力事件频发,大规模上访事件猛涨,这些都反复敲响着社会不稳定的警钟.中共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十分及时.当然,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从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对当前社会不和谐因素进行科学分析,才能找出社会不和谐的根源,才能解决不和谐问题,才能顺利通向社会主义和谐之境.  相似文献   

13.
劳动关系是指由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提供有报酬的劳动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这种关系是现代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由于劳动者是一个数量庞大的社会群体,劳动关系是否和谐,不仅关系到数亿人的利益,更牵涉到社会稳定与和谐,关乎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建设和谐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和谐劳动关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实现利益关系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和谐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文中对二者关系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处理好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提出了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5.
财政作为调节社会分配关系、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促进公正与公平的物质基础和重要政策工具,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公共政策的角度行.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因素是利益和资源在社会利益主体之间得到公平、合理、有效的协调和配置。  相似文献   

16.
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其前提是维护和实现社会的公平和公正,从而建立一个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从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的意义上讲,反对就业和职业歧视正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之一。本课题对山东省就业和职业歧视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和谐"已经成为我国战略机遇期的社会主调.而如何构建和谐社会则成为了理论上和现实中迫切需要解答的问题.要回答这一问题应该首先阐释清楚和谐社会的本质.笔者认为和谐社会的本质在于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均衡.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会计视角来谈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研究了如何通过会计制度的制定与执行来引导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维护市场的公平、公正,保护各利益主体的利益不受侵害,从而消除目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存在的诸多不和谐因素。  相似文献   

19.
杜广强  邓朦 《中外企业家》2012,(10):105-107
人际关系和谐是社会总体和谐的基础.当代中国人际关系状况总体上是和谐的,因追逐物质利益愈已成为诸多人的行动的直接动力,甚至将经济利益作为人生的唯一目标追求,不惜抛弃了道德准绳,中国传统的“熟人社会”文化向“陌生人社会”文化不断转变.针对这种状况可以从其本源——儒家传统文化中的“义利统一”的思想去塑造当代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20.
构建和谐社会与打造和谐企业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由若干子系统构成的系统工程,完成这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齐心协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也离不开企业的积极参与。在创建和谐社会中,企业社会责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内,要构建各方面利益之间的和谐氛围;二是在企业外,要主动承担对自然环境、对社会各个利益相关者的义务。企业的社会责任不是一个消极被动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