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私募基金是证券市场的重要参与力量,我国有私募基金特征的集合投资以其庞大的规模与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引起了证券市场各方人士的关注,但相关立法规制却较为滞后,本文拟就我国私募基金的立法规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中国中小企业》2009,(3):63-66
EZCapital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1月,中国市场已披露4家投资公司募集设立新基金,涉及金额达70.17亿元人民币。其中以中国和比利时计划募集30亿元人民币(约合4.39亿美元)的第二期联合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中国——比利时直接股权投资二期基金为首。该基金仍将由一期基金管理者海富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进行管理,拟投资中国中小型企业;  相似文献   

3.
一、我国现有基金种类及市场规模 截至2007年6月底,我国共有58家基金管理公司提供基金管理服务,其中18家为中外合资企业,他们管理着50只封闭式基金和272只开放式基金,管理的资产总额约人民币10000亿元,比2006年末的人民币5408亿元有较大提高;在管理资产中,开放式基金约为人民币7000亿元,其余是封闭式基金。  相似文献   

4.
私募来袭 据国内知名创投研究机构清科研究中心预测,2011年,中国市场中的新募基金数量将超过2010年,再创历史新高,募资总量将接近300亿美元。其中,人民币PE(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将占据主导地位,募资、投资都将保持较高的活跃度,交易规模还将逐步扩大。  相似文献   

5.
钟小林 《企业经济》2003,(3):176-177
一、我国指数基金发展概况指数基金是1971年起源于美国的一种被动性投资基金,它按照证券价格指数编制原理构建投资组合,以取得目标指数所代表的整个市场的平均收益为投资目标。近十多年来,受多数被动性投资基金表现优于主动性投资基金的影响,指数基金在境外证券市场逐渐流行,一般占到了市场总量的10%左右。我国指数基金的发展起步于1999年。当年7月8日,我国发行了“基金普丰”、“基金兴和”两只指数基金。同年12月24日,另一只指数基金———“基金景福”也登台亮相了。这三只基金的资产规模均为30亿元。与其他类…  相似文献   

6.
中国私募基金相对西方国家发展较晚,但是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蓬勃发展,私募基金的发展也是水涨船高。虽然私募基金发展迅速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日益显现,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地位和政策性支持,其运行和发展也存在诸多问题。认清这些问题,同时借鉴国外私募基金的发展历程,有助于规范和促进我国私募基金发展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对私募基金立法监管的措施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私募基金是我国证券市场中一支不容小窥的重要力量,对证券市场的运行有着重大的影响.据央行和证监会的调查统计显示,在我国证券市场上以各种形式存在的私募基金已达数千亿元,其规模远远超过经政府批准的证券投资基金--公募基金,并且有不断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会计之友》2021,(10):F0004-F0004
山西省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公司)是山西金融投资控股集团全资控股的从事政府产业投资基金和私募股权投资管理的专业机构,于2017年10月在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简称山西综改区)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亿元。2018年3月1日完成中基协的基金管理人资格审查备案登记,机构登记编码为P1067526。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人们对私募基金的认识主要是来自股票市场,其实私募基金(Private Equity简称PE)就是那些通过非公开方式而向少数投资者募集资金而设立的基金。根据私募基金投资机会的领域可以分为证券投资私募基金、产业私募基金和风险私募基金三类。私募股权基金起源于美国,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私募基金已经成为仅次于银行贷款和IPO的重要融资手段。私募基金由于其具有较强的私密性和高风险高收益等特点,吸引了庞大的投资资本,其规模庞大,投资领域广阔,资金来源广泛,参与机构多样。  相似文献   

10.
徐云 《国土经济》2014,(6):65-67
由于房地产市场买卖双方长时间处于僵持状态,房地产商承受的资金压力已经越来越大。由此,"炒不了房,不如来买房地产基金"则成了一些房地产基金募集时报的宣传口号。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基金行业发展突飞猛进,数据显示,在2010年之前,我国的人民币房地产基金仅20多只,市场规模约100亿元,但截止2013年底,基金数量已达到437只,市场规模超过4000亿元。与此同时,外资房地产基金也趁机而入,丰树、黑石、铁蛳们等国际房地产基金巨锷纷纷成立投资中国市场的房地产基金。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私募基金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私募基金凭借其非公开募集的本质特点和其风险承受力强的特征.在我国的证券市场上正在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发展私募基金有利于满足不同类型投资者的需要,完善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结构,有利于提升市场参与者风险偏好差异化,对证券市场流动性的提高有积极意义。由于我国私募基金的合法地位还未完全确立,不可避免的存在各种内部问题,同时还面临着国外私募基金的严峻挑战。本文在阐述私募基金定义、特点和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我国私募基金的发展意义进行了分析,并对当前我国私募基金存在的现状、问题进行了重点剖析,提出了规范我国私募基金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私募证券基金的飞速发展,已成为证券市场不可忽视的力量,无论是国际趋势还是我国的私募证券基金的发展现状,都由于我国市场发展的不成熟,使我国的私募证券基金的发展受到的制约因素较多。特别是法律环境的不健全,既为私募基金的发展提供了发展的空间,但同时也为私募证券基金的发展留下了隐患。加快对私募证券基金的立法,从各个方面加强对它的监管,协调私募证券基金与有关法律的关系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私募基金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私募基金凭借其非公开募集的本质特点和其风险承受力强的特征,在我国的证券市场上正在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发展私募基金有利于满足不同类型投资者的需要,完善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结构,有利于提升市场参与者风险偏好差异化,对证券市场流动性的提高有积极意义。由于我国私募基金的合法地位还未完全确立,不可避免的存在各种内部问题,同时还面临着国外私募基金的严峻挑战。本文在阐述私募基金定义、特点和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我国私募基金的发展意义进行了分析,并对当前我国私募基金存在的现状、问题进行了重点剖析,提出了规范我国私募基金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产市场》2013,(2):79-79
高通智库发布的报告显示,地产私募基金的规模存2012年翻了一番,达到2000亿元。随着商业银行开发贷款的持续收紧,加之房地产信托受到限制,地产基金的政策套利空间仍然很大,且成为民间资金投资的新去处。高通智库预计,到2015年,公募和私募的地产基金加在一起将超过1万亿元。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大量存在的私募基金是证券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对其进行适当的引导符合市场发展的需要和投资者的需。.文章分析了,我国私募基金现行法律环境、法律地位的界定探讨了私募基金合法化的可行性,并提出在合法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人民币基金市场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多方抢滩的现象证明了这个市场的价值。这是全球私募基金的坏日子,也是中国人民币基金的好日子。全球基金业在去年并不好过,2009年美国私募股权基金募集总额创下了自  相似文献   

17.
大中华区著名创业投资与私募股权研究、顾问及投资机构清科集团近日公布,2008年第一季度,中国私募股权市场维持高位增长态势。募集金额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与此同时,在中国大陆,共有36家企业得到私募股权基金投资,参与投资的私募股权机构数量超过30家,投资额为26.79亿美元。基金退出方面,一季度共发生8笔退出交易,有3家私募基金支持的企业成功上市,退出活跃度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8.
我国私募基金是在日益发展的金融市场中自发成长起来的,并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异军突起。在普通投资者的印象中,私募基金是中国股市的一支“神秘之师”,行事神秘、操盘风格凶悍、灵活多变、高利润、高风险、没有明确的法律保障和监管。目前国内私募基金的总规模已超过1万亿元。截至2007年4月3日,我国沪深股市总市值已逾13万亿元,其中私募基金约占8%。可见,私募基金已成为证券市场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9.
大力发展证券投资基金是目前管理层和业界的一种共识。截至2005年上半年,我国已设立46家基金管理公司,发行了180只基金,总发行规模(含首次扩募)达4465.41亿基金单位,其中股票基金的规模已达2480亿元.大约占整个基金市场总流通市值的1/4。另外,截至2005年11月,我国批准的QFII(合格的境外投资者)总额度已达45.75亿美元。但这些基金的投资仅限于我国的股票和国债,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私募基金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经济不断发展的前提下,随着我国的金融市场日益强大以及证券市场发展的不断深化逐步成长起来的,并同时对我国的金融市场的影响也日益加深。目前市场上既有有公司型、有限合伙型、信托型、契约型,还有大量以委托理财等不明朗形式存在的私募基金,甚至还有一些借私募基金之名而非法集资的"假私募"的存在。本文从私募基金的概况出发,分析了我国私募基金面临的风险,提出适当合理的风险控制建议,来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