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是世界公认的文明古国,文化的积淀之深厚是其他很多国家不可比拟的。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乏关于商业文明方面的文化蕴涵,他的精神价值观曾经濡润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商人,乃至形成了儒商传统。当代企业家同样也可以从几千年的文  相似文献   

2.
工欲善其事,必先明其道。《儒商之道》向你揭示:成功来自于理念,成功来源于梦想。我01这个时代在呼唤着儒商,他们是中国背后经济和新文化勃发的希望。人云:何为儒商2“儒商”在中国当代《辞海》中尚未有这一词条,但这并不妨碍新一代儒商的崛起。“儒商”是一个需要巨人并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大企业》一书作者,美国康奈尔大学历史系高家龙(Sherman Cochran)教授于7月22日来本所座谈。座谈会上高家龙教授介绍了他打算研究的新课题:《中国城镇的通俗文化:上海的广告和商业渗透,1800—1983》中外商人和企业使用适合中国大众口味的视觉形象和文字形式的广告,对中国百姓的心理和文化习惯产生了什么影响,影响的深度和广度如何?由于高家龙教授对这样的问题感兴趣,因而选择了上述课题。高家龙教授认为,对这一研究课题来说,上海是一个适当的着眼点,这不仅因为上海集中了各地和各种商业广告的特色,而且大企业也以上海为据点,将广告送往各地。即便是重现商业广告的今天。  相似文献   

4.
评选中国最大、最强公司的是美国的《财富》杂志,评选中国最富有商人的是美国的《福布斯》杂志,评价中国在海外资本市场行动的是道琼斯和路透社,总结中国式管理的主要是麦肯锡……  相似文献   

5.
中国商人的出现历史久远。但从商人诞生之日起,一直就被人为地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奸商。他们不遵从最起码的商业道德,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唯利是图,为富不仁,手段无所不用其极,所谓"无商不奸";另一种是儒商。他们讲求价格公道,诚信为先,虽然在商言商,但义气为先,许多百年老店乃至千年老店为这部分人树立了榜样,中国的儒商鼻祖公认出自孔子的弟子端木赐。  相似文献   

6.
王烁 《走向世界》2002,(5):14-17
初见周艺军,给人的印象有两个:一是他是个地道的商人,一是他是个典型的儒商。说他是地道的商人,是因为他的言行表现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商人所应该具备的素质;说他是典型的儒商,是因为他是一个头脑型、思考型、智慧型的商人。这位毕业于山东大学经济系、曾长期在政府经贸部门工作、后又较早“下海”、发起并成立了民营企业山东亨达地毯有限公司的boss(老板)级人物,以其在政府经贸部门的经历和在大学所学到的理论为支撑,在中国逐步深入的改革  相似文献   

7.
书架     
《投资还是投机》作者:约翰·博格译者:宋达、金旻、卢雯雯出版:机械工业出版社美国的资本市场正沦为赤裸裸的赌场。在这个市场中,真正身为资管客户的普通大众,投资各类基金的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无人问津。《被洗劫的中国财富》作者:刘军洛出版:中信出版社中国的银行业为何会发生"钱荒"?中国的钱都到哪里去了?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对错该如何评判?拨开重重迷雾,直面中国财富被洗劫的真相。  相似文献   

8.
宋代商品经济和文化大发展,商人增多。职业要求商人必须具备至少初步的文化水平,官方亦明确要求为朝廷服役的商人或者担任采买者必须识字。宋代识字的小商人或商铺的从业人员比较普遍,大中商人的文化水平多高于小商贩。从事远洋海外贸易的商人不但识字,更精通外语,并服务于朝廷外交。商人重视子孙的文化教育,其女眷至少要学会算账。宋代书商多属儒商,他们发出并传播民间声音,打破了官方一元化的言论,文化水平和贡献超过多数士大夫。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宋代商人也创造了新的商业文化和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9.
徐大佑  姚晏 《魅力中国》2010,(33):237-238
儒商作为中国古代商人追求的一种最高境界,对于今天的中国商界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必须引起高等财经学校人才目标的关注。但是,儒商人才的培养需要从校园文化和课程设置两个方面进行努力,才能达成最终的培养目标。因为知识和能力可以培养,而儒商的思想和灵魂只能通过熏陶和修炼才能形成。  相似文献   

10.
书架     
《谁更了解中国》 作者:李翔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定价:39.00元 这本书收录了一些当代"英雄"的故事。他们是深刻的经济学家、成功的商人、独立的知识分子和作家,以及在时代大潮中几无还手之力的制造业工人。  相似文献   

11.
《浙江工商》2010,(2):48-48
1月28日,舟山市工商联联合舟山日报社举行第二次财富沙龙。本次“财富沙龙”同绕现代“舟山商人”的精神物质、品牌文化内涵以及如何打造现代“舟山商人”这一品牌展开热烈的讨论。大家认为打造现代“舟山商人”这一品牌,引领舟山本土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适时适势,十分必要;纷纷表示要继承先辈们的开拓精神,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家综合素质,营造全社会关心企业家的重商氛同,发挥主力军作用,为大桥时代舟山经济社会发展再上一个台阶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2.
有人说,重庆直辖是渝商觉醒的标志性时刻。 1999年,《福布斯》杂志第一次推出中国大陆50名富豪排行榜,当年上榜的重庆籍商人只有牟其中。2000年,尹明善入围;此后两年,左宗申、涂建华、孙甚林也上了榜。到2005年,福布斯富豪榜上的渝商人数首次位居西部第一,他们所从事的行业也横跨了航运交通、摩托车.房地产.餐饮等众多领域。2006年,胡润到重庆搜集巴渝商人的相关资料时透露:“目前至少有200万新渝商,在国内乃至国际版图上创造着财富,书写着重庆商人的辉煌。” 渝商大多是白手起家,崛起于社会最底层。他们继承了传统渝商“坚韧不拔,耿直豪放”的品质,同时更具备了超越前人的智慧和视野。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渝商尹明善眼里,渝商的文化特征与重庆水码头的地理特点无法剪断,他们需要和险滩、洪流搏击,因此拼劲十足,胆量惊人,有与任何对手一决高下的勇气。 本期“财富人物”推出的郭家富.黄红云.严琦等人,虽然在名气及财富方面各有差别,却是渝商群体不同层面的典型代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冯仲凯 《走向世界》2013,(35):26-28
<正>济青高速刁镇出口有一块"儒商故里"的形象广告牌,广告的主人公是孟洛川,"亚圣"孟子的第69代孙。这个名字曾因1993年央视一套热播剧《东方商人》红遍全国。那时,街头巷尾常常听见有人哼唱刘欢的那首《让我们从头再来》。2009年,又一部热播剧《一代大商孟洛川》进入大众视野。时隔16年,这个名字和他的传奇经历再现荧屏,说明这个"人物符号"所具有的人心深层记忆、文化标杆形象和商业探索价值。  相似文献   

14.
论<诗经>的民族文化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理、经济、哲学、制度、宗教、心理、美学等各个层面对《诗经》的民族文化背景做了分析 ,并得出结论 :以农耕经济为基础的民族文化化育了《诗经》这部中国文学的源头之作。《诗经》是我们丰富的民族文化的沃土上结出的硕果 ,不仅具有巨大的文学价值 ,而且具有巨大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5.
书架     
《职场色商》作者:索亚·泽奇、安·毕度译者:刘海青出版:中央编译出版社色商理论将人划分为4种色彩的性格类型(绿色、红色、蓝色、金色)和16种细分类型。每一种色彩性格都能打造一片属于自己的职业天地。《大商传奇》作者:胡冰出版:辽宁教育出版社1895—1925年中国首批现代商人的崛起与命运走向,之前你或许不曾听说,但此  相似文献   

16.
建设文化强国,需要培育文化强人;只有造就文化强人,才能达到创构文化强国之目的;文化强国必须注重文化立人,只有强调文化立人,才能实现文化强国之宏图。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已经发表70周年了。《讲话》本身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延安时期的文艺经验和文艺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财富》杂志认为,最好做生意的城市是亚太地区的新加坡、悉尼、墨尔本、中国的香港和台北,欧洲的伦敦、阿姆斯特丹、布达佩斯、慕尼黑和斯德哥尔摩,美洲的蒙特利尔、墨西哥城、布宜诺斯艾利斯、圣地亚哥、圣荷西、奥斯汀、纽约和丹佛。《财富》杂志的评委在85个候选城市中,征询了数百位跨国公司的总裁意见,最后得出以上世界最佳商业城市。这次评选有一个惊人的发现,即这些城市的商业运作成本尽管都非常高昂,但还是得到了商人的一致青睐。杂志认为,这些城市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最受商人欢迎的,那就是高素质的员工、发达的交通网络…  相似文献   

18.
郭占恒 《浙江经济》2015,(22):62-63
最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王永昌同志新著《金融资本文明论——走向财富创造的新时代》。这是近年来作者在继出版《走在山坡上的中国——中国趋势中国梦》《财富新时代——如何激活百姓的钱》之后又一部宏篇论著,也是作者就金融资本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第一部论著,或许也是我国专题研究金融资本文明的第一部论著。《金融资本文明论》全书30余万字。  相似文献   

19.
著名中国文化史研究专家柳诒徵在其大作《中国文化史》中曾言:"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我们认为,柳先生的这一论断主要是从思想文化史的意义上说的,不是从制度  相似文献   

20.
赵醒 《魅力中国》2013,(29):107-107
《青龙偃月刀》是作家韩少功的作品“乡土人物(四篇)”中的一篇。与其他三篇作品中,展现出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激烈对立相比,《青龙偃月刀》对两者间矛盾的描写相对含蓄,作者也较少将批判的锋芒对准现代文化,而是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对人性之美和手艺之殇的展现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