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从原型批评的角度来看,莫言的长篇小说《生死疲劳》继承了中国文学传统中的循环叙事模式。作者在作品中画了一个又一个圆圈:生——死——生;人性——兽性——人性;离开——回归——离开,形成无限循环的圆形叙事模式。这种圆形的叙事模式不仅是莫言对传统审美文化的致敬,更熔铸着作者对历史与人性的洞察。  相似文献   

2.
《左传》的文学性是对其真实性的补充,《左传》中虚饰的存在,在使其历史叙事实现一贯性的同时,也在阅读接受的层面上实现了历史"在场感"与"道德感"的传递,从诠释学的角度实现了《左传》作为历史叙事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3.
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小说《呼啸山庄》独具魅力,本文从叙事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叙事时间和叙述者等方面的分析,在揭示《呼啸山庄》精妙的叙事特色的同时,也展现了艾米莉.勃朗特对于叙事技巧的创新和娴熟运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结构主义叙事学关于叙事视角的理论出发,分析了霍桑的短篇小说《牧师的黑面纱》中出现的叙事声音和叙事眼光的结合与分离。在该故事中出现的叙事声音或与叙事眼光相结合,为读者提供背景信息,做出评论,或与叙事眼光部分结合,制造悬念,引人入胜,或与叙事眼光相分离,从故事中人物的角度向读者交代信息,凸现反差,深化主题。  相似文献   

5.
湖南卫视《晚间新闻》的成功,源于收视导向的商业艺术、平民主义的传播技巧的综合运用,以及独特的新闻叙事策略。它在叙事话语上,采用“说新闻”的播报方式,注重轻松性、口语化和自然美;在叙事结构上,“调侃新闻”、“奇观展示”一显一隐地表征着两条行进路线,生成文本意义;在叙事视角上,运用富有交流性、亲切感的第二人称叙事视角,借助柔性叙事策略,有效缩短受传双方的距离。  相似文献   

6.
《所罗门之歌》是美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托妮·莫里森的经典小说。作家在小说中采用多角度叙事、文化色彩人物刻画、自然叙事隐喻三个方面的叙事技巧,实现了传统叙事模式的突破,叙事艺术具有前景化风格。这一独特叙事模式增添了小说的形式美学意蕴带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受。借助于这一叙事艺术,作家突出展现了美国黑人在白人主流文化价值观冲击下的精神迷失、文化传统重构的呼唤、身份认同的追求,揭示了作家对于美国多元文化背景下黑人前途命运的深深思考。透过前景化叙事艺术,读者能够充分挖掘小说的潜藏文本,进而深入解读小说的深层主题。  相似文献   

7.
《青春之歌》和《长恨歌》是当代文学中影响很大的两部小说。这两部小说都出自于女性作家之笔,都是以女性形象为叙事中心,以女主人公的成长经历为叙事线索,因而在叙事方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可比性。通过对这两部小说的文本内容、叙事话语和叙事结构的比较,可以折射出在不同的时代、政治背景下,女性作家在讲述女性故事时对叙事方式的不同选择,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同时有利于衔接当代文学史中不同时段的文学创作,形成文学整体观。  相似文献   

8.
约翰·罗纳德·鲁埃尔·托尔金的《魔戒》是奇幻文学代表作,在英美学术界的研究已相当成熟,其研究领域涵盖宗教、哲学、神话学、语文学和比较文学等。论文从《魔戒》与基督教《圣经》之间的关系入手,重点分析其叙事模式。《魔戒》巧妙而显明地运用了源自《圣经》的U型叙事模式,主要表现在正面人物起伏的命运上,同时反面人物命运则通过对U型叙事模式的魔怪式模仿来表现,即倒U型叙事模式,通过对比描写揭示出善恶冲突观,恶终究会被压制,善是万物最终的主题。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魔戒》的微观考察和宏观把握,以及对弗莱U形叙事理论的理解,着力论证了《魔戒》的宏大叙事结构完美体现了U形和倒U形叙事模式,并进一步论证了托尔金的叙事观——善灾(eucatastrophe)和弗莱的叙事理论——U形模式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魔戒》的U形和倒U形叙事模式能够完美传达并彰显出作品的主题意义:堕落与拯救、灾难与和平、希望与绝望、妥协与抗争、善与恶等的对立冲突,并由此揭示出:世界的本源是善的,万物都源自善,而恶是随后滋生泛滥的,虽然一度压制了善,但终究会被克服、被压制,善是万物最终的结局。  相似文献   

10.
村上春树的小说中有纯熟的叙事策略,以结构主义理论分析探究村上春树的《斯普特尼克恋人》的叙事策略,可解读村上春树的思维乐趣。《斯普特尼克恋人》的叙事策略主要体现在叙述时间的控制,叙事角度的设置,叙事方式的选择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作为双重叙事的有声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将多层次的声音叙事和多手段的画面叙事相结合,将叙事形式和叙事内容相糅合,在社会历史宏大叙事的背景下,通过小人物的故事,以小见大,展现了高超的影视艺术,表达了对"文明之光"的敬意。  相似文献   

12.
重复性叙事是《创世纪》一个重要的叙事艺术策略与审美风格。叙事话语、类型化场景与叙事意象是重复性叙事特征的三个维度。  相似文献   

13.
《项狄传》的叙事结构是反复偏离中的顺利进展。小说中的离题话探讨了小说的形式和内容以及人类思维的内容、方式和表达习惯。《项狄传》解构了小说的开头和结尾存在的必然性,暗示了小说开头和结尾的不确定性,指出叙事作品的中部曲折复杂,并非直线推进的。希利斯·米勒的叙事线条理论有助于分析、解释《项狄传》的叙事结构。  相似文献   

14.
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夏目漱石是一个伟大的作家。他在作品中分别采用不同的叙事视角,有的选用第三人称的全聚焦式,有的采用第一人称的限制内聚焦式,而较少使用不利于刻画人物形象和描写人物内心世界的外聚焦式。文章拟以《三四郎》和《心》为例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5.
托尼.莫里森的作品《宠儿》中多种叙事话语和模糊叙事手法的运用,拓展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增强了小说的艺术魅力,使作品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6.
电影叙事手法的越界使用是拉什迪小说《午夜之子》的一个显著特点。《午夜之子》具有经典好莱坞叙事结构的特征。小说各部分之间的篇幅比例与好莱坞经典三幕叙事结构中各幕的时长比例吻和,小说的内容也与三幕叙事结构中各幕的内容相符。《午夜之子》的叙事结构也嵌套了其他好莱坞经典叙事结构。小说所体现的好莱坞经典叙事结构使小说易于以影像形式传播,更增加了小说本身的表现力,使小说整体性更强,也更容易为读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17.
作为美国文学之父的华盛顿·欧文,在其经典短篇小说《瑞普·凡·温克尔》的创作中融入了一些神话原型元素。本文从神话原型批评的角度,通过对该小说瑞普·凡·温克尔人物形象及叙事模式的分析,深入挖掘作品中的酒神狄俄尼索斯精神和仙乡淹留叙事模式,以此揭示出小说光辉与不朽的秘密。  相似文献   

18.
《化身博士》是斯蒂文森的代表作,以悬疑、恐怖著称。通过叙事视点的巧妙运用、叙事节奏的准确把握及悬念巧合的合理设置,表现了斯蒂文森对人性善与恶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小镇畸人》中的围墙、窗户和门等这些空间元素投射出空间之外的诸多题旨。叙事空间在叙事进程中与其他的结构成分紧密相连,帮助作品塑造了人物形象,推动了叙事进程。  相似文献   

20.
《到灯塔去》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经典之作,完美地展现了伍尔夫别具一格的写作方式以及空间叙事艺术。在探索文学创作的道路上,伍尔夫勇于创新,敢于摒弃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常规,转向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探索。她在创作方式及空间叙事艺术领域的创新,为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