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形态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议题便是对城市空间拓展的分析,主要通过对城市外部形态的变化特征进行定量以及定性分析,从而揭示城市以及周围坏境在维度上的动态关系,是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依据。在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心城市中,空间拓展同样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其研究的过程中主要应用的方法是城市分型研究,该法自上世纪90年代以后,越来越受到重视。其最初阶段主要是用于研究城市的结构以及形态,后来人们发现,对于城市空间拓展,这种研究手段同样具有一定作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城市拓展从内已经细化到城市的一些建筑,从外拓展到了城市体系,城市分型研究极大地推动了城市空间拓展定量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西部大中型城市是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主要区域,优化这些城市的产业承载空间,需要在明确引进产业是当前空间拓展主动力的前提下,紧紧围绕引进产业类型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分类推进不同城市的产业承载空间调整,通过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建设卫星城和新区、调整行政区划和完善与此适应的体制机制等,促进合理的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街巷摊贩作为弱势群体的生存"落脚点",在新时代背景下治理思路多采取"疏堵结合"的方法.山地城市社区街巷较之平原城市更加用地紧张,难以划定充裕的街巷摊贩经营区,需要提出与之相适应的时空使用优化建议.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实地观察,从"整体-聚集区-个体"三个层面对山地城市社区街巷摊贩展开研究,发现山地城市社区街巷摊贩时空分布具有聚集性、稳定性和流动性;整体层面上具有时空独立性和自足性,聚集区层面上具有适度流动性,个体层面上具有碎片化空间填补和较高的文化景观性等特征.基于此,从空间治理视角提出"空间适度流动、精准时空治理"的空间优化策略,包括"摊贩包容街巷"的空间优化建议和"适度正规化"的精细化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4.
“三生”空间内涵与空间范围的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土空间开发与城市空间利用可以从"三生"功能空间协调优化的角度提高空间利用质量,但是"三生"空间内涵及空间范围等基础问题的界定还存在较大争议。通过分析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内涵界定的争议,可以从"三生"空间具有不同的空间尺度、"三生"空间界定以空间功能为标准、存在复合功能空间、存在非"三生"空间等4个角度讨论"三生"空间范围的界定,并基于区域、城市空间尺度的用地分类划定"三生"空间范围。  相似文献   

5.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拓展地理空间、重塑要素配置空间和创新生态环境空间有助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从经济空间视角出发,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为"后2020时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带来战略机遇、价值场所和实践场域,并为最终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做好空间要素上的储备.新时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应充分利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带来的经济空间重构机遇,努力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形成新型城乡关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供应链和产业链;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6.
《价值工程》2018,(1):1-3
本文为在沈阳振兴发展背景下,针对城市重要空间"一河两岸"的发展研究。分析城市与浑河水系关系,延续城市亲水文化基因,提出城市再治理理念,从市民活动需求出发,提出浑河两岸滩地及两侧用地发展建设思路,完善设施及活动安排,拓展两岸发展腹地,提升城市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城市滨水慢行道在缓解区域交通压力,拓展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优化生态格局布局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文章研究城市滨水慢行道的设计理论,以厦门海沧滨水慢行道为核心,分析滨水慢行道的现状和设计思路,通过植物景观、亲水景观、附属设施等方面的设计,实现"交通慢行、休闲慢行、文化慢行"的设计主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城市集聚区的演化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国以来,中国大陆城市集聚区空间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根据城市人口分布Kernel密度对中国城市集聚区的空间分布和演化过程进行分析.中国城市集聚区自1949年的京津、辽中和长三角3个城市集聚区开始发育,到2003年其空间格局已形成"长三角-山东半岛-苏鲁皖边界"、"京津冀-中原-晋中"和珠三角等三大城市连绵区、11个城市集聚区和9个城市集聚发育区.从中国城市密集区的空间演变过程可以推测,中国在未来几十年内发育新的城市集聚区的可能性和数量都较为有限,城市密集区的演变趋势主要表现为:原有处于发育阶段的城市集聚区的进一步形成;原有城市密集区之间通过空间拓展出现空间衔接,并形成地域范围更大的城市连绵带.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城市空间将面临着由增量扩展到存量优化的重要转型,快速的城市空间拓展造成了城市新区之间、新区与老城区之间功能割裂或混乱、许多新区面临着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体系严重滞后,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要及时构建适应城市空间存量优化阶段的城市新的规划和管理体制、完善城市交通网络系统、及早进行产业的置换和重组、规划和建设城市新区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
当前城市化快速背景下,城市内部的空间逐步拓展,因此成为国内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研究领域的重点内容之一,但当前于城市空间拓展研究开展期间,建筑的密度、层数逐步增长,这一点可基于用地三维空间拓展体现出,因此在针对城市空间拓展研究期间,要基于土地利用系统为切入点。基于多维角度的视角实现城市空间拓展过程、格局、机理效益的综合研究与探索,以实现城市的合理规划以及城市土地利用管理的科学决策制定。以下将针对南京的城市空间发展进行研究,明确城市空间的多维拓展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中央在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解决"三农"问题毫无疑问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而"三农"问题的根本症结在于我国城镇化的严重滞后.城镇化反映在地域实体上就是城镇空间的扩展和空间资源的优化.文章分析了欠发达山区龙川县城城镇空间结构现状、存在问题,从城镇空间拓展方向、景观空间、功能分区等方面提出了优化方案,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序推进城镇化具有典型的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闻点睛     
加快发展服务贸易以结构优化拓展发展空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月1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助力创业创新和产业升级;部署加快发展服务贸易,以结构优化拓展发展空间;审议通过《博物馆条例(草案)》。会议指出,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较快发展,但仍是对外贸易"短板"。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是扩大开放、拓展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3月25日,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2014京津冀蓝皮书"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会上发布了《京津冀发展报告(2014)——城市群空间优化与质量提升》的最新研究成果,与会专家就"京津冀城市群空间分布"、"北京城市功能疏解与空间优化"、"天津城市功能疏解与空间优化"、"河北省城镇体系与空间布局"、"京津冀城市群增长点"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会议期间,蓝皮书主编、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祝尔娟介绍了总报告"京津冀城市群空间优化与质量提升"的主要观点。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耀军介绍了"京津冀城市群空间分布研究"的主要成果。李彦军博士发布了"北京城市功能疏解与空间优化布局研究"的主要成果。张贵教授发布了"京津冀产业对接视角下的河北省城镇布局与新增长极培育"研究的主要成果。臧学英教授发布了"京津冀城市群增长点研究"的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14.
王月涛  宋婧雯  薛滨夏  张远景 《城市发展研究》2021,28(4):99-107,封2-封3
历史城市保护与更新中普遍存在着空间脉络断裂的问题,割裂的历史建筑、街区和片区恰似城市中的一座座"孤岛","孤岛"现象日益突出.在剖析造成"孤岛效应"的经济、文化和技术等多方面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机制的基础上,以空间脉络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句法对山东地区典型历史城市中的历史建筑、街区及片区的空间特征数据进行模拟分析.针对三个层次上"孤岛效应"的主要性质和特点,提出空间特征优化、空间联系延伸和空间组构平衡三种空间脉络改善策略.这将有助于历史城市保护与更新的关注重点从"实体"转向至"脉络",完善历史城市中空间保护体系的架构,推进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内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都市区化已成为城市化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趋势。城市人口增长和空间扩张是城市集聚经济的重要表现,而城市空间低密度、无序蔓延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桎梏。东京大都市区的发展历程表明,提高城市时空转换能力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视角和方式。尤其是大都市区轨道通勤体系的建立,能够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压缩通勤时间距离,提高城市就业可达性,从而拓展城市集聚经济边界。回顾了东京的发展历程,重点分析其"二战"后数十年间的积极转型,认为轨道通勤体系在提高其时空转换能力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东京的成功经验也为我国城市化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居住和就业是构成城市空间的两大基础功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职住空间的发展经历了由计划经济时期"职住混合型"的"大院制"向市场经济时期"职住分离型"发展阶段的转变。伴随城市空间和规模的不断扩张,城市中心"退二进三"和旧城更新等用地调整政策加剧了职住空间的分离状态和城市空间结构的失衡。在高速增长的交通需求未能得到有效引导的前提下,引发了目前在全国城市带有普遍性的交通拥堵、出行时耗变长等诸多"城市病",降低了城市空间的运行效率。研究试图通过重新审视职住平衡的概念、内涵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分析其理念关注的重点,结合当前实践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与难点,探究存量背景下实现职住相对平衡的优化策略,以达到缩短出行时耗、优化出行结构、重构城市空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城市空间发展应注重"质"的提高,而不应单纯追求"量"的扩张.本文认为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核心是城市空间结构生态化和城市功能群生态化,提出了基于自然、社会和经济特征的城市空间生态分区方案和建设导则,构建城市生态网架,优化调整城市空间整体布局以及城市产业和城市人居布局,并运用"三地动态平衡"理论对城市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时空安排与调控,从而引导城市空间形态的合理演化.  相似文献   

18.
城市社会结构是城市空间结构的空间投影,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反映城市社会结构的变迁。社会变迁是北京市社会空间从单中心向多中心网络化结构转变的根本动力;行业收入差距扩大以及家庭收入差距的代际传递是北京社会空间分化的直接动力;公共服务的空间分异是北京社会空间结构分异的最直接的外在表现形式。因此,优化社会空间格局,基础是遏制收入代际流动,加大对贫困群体的支持力度;核心是城市规划体现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公共服务空间的均等化分布;关键是大力推进创新性城市建设,逐步消解既得利益集团的"固化"趋势,最终促进社会空间融合。  相似文献   

19.
范玉凤  马宇博  刘倩 《价值工程》2019,38(16):152-154
城市群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新模式,而城市群空间布局在一定程度上对城市群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实现城市群的有序发展需要从优化城市群空间布局着手。本文以京津冀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从城市群空间集聚状态、城市群经济集聚状态、城市群城市关联程度等角度构建网络化空间模型,从而探析京津冀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及特点,并以此为依据,依托"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的空间结构,提出空间布局优化方案,以期为京津冀城市群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20.
在中原经济区纳入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把郑州建设为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是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郑州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基础上,总结其演变特征和影响其演变的主导因素,认为郑州由"一心两片,铁路分割"的双"V"字形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到"双核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是受到地形地貌、交通、经济、决策、重大项目和历史延续因素的影响。从郑州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现代产业空间发展、生态屏障空间、郑州都市区空间结构和城市发展等方面提出了重构和优化郑州城市空间结构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