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热点     
《经营者》2010,(12):18-20
第十六届上海电视节闭幕“正道”大赢 6月11日,第十六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颁奖礼暨闭幕式在上海举行,现场颁出了动画片、电视电影、电视连续剧三大类奖项,在最受关注的电视连续剧奖项中,《人间正道是沧桑》、《媳妇的美好时代》两剧瓜分全部六个奖项。  相似文献   

2.
以长江三角洲为中心的华东经济圈和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的华南经济圈,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4月20日,来自华东经济圈的质协和企业的代表80余人,汇聚上海共话“加强区域合作,创新质量工作、提高质量竞争力”。与会代表纷纷围绕该主题发言交流、出谋划策。其中上海代表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院长唐晓芬女士提出的一些建议引起了与会代表的热烈关注与认同。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质量管理认证处处长陈木楷参加此次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3.
住房,是人类社会明的标志,它界定了人的生存空间和生活环境,是市民最迫切、最重要、最关心的问题,也是社会安定团结、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之一。这次联合国中国上海博览会把“人居”确定为主题,反映了世界各国政府追求“人人享有适当住房”的共同愿望,也说明各国人民十分关注中国政府改善居住环境、解决人类居住问题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相似文献   

4.
未来一年内,上海企业有意聘请香港人才的比例占被调查公司的十分之一,为10.17%,即10家企业中有一家愿意聘请香港专才,超过60%的内地企业聘用了外籍员工,其中香港地区员工比例居高。可以看出,香港专才是内地企业最愿意聘用的,其中以惊人速度发展的民营企业,对香港专才的关注程度不断上升,甚至超过了许多在北京、上海等地设立分支机构的跨国大公司。  相似文献   

5.
备受关注的上海自贸区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在内地,上海自贸区引发了人们对于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无限遐想一憧憬。在香港,大家对上海自贸区的关注毫不逊色与内地,各种讨论早已沸腾。最常听到的议论是,“上海自贸区来了,香港的领先地位能否保持”,  相似文献   

6.
《住宅与房地产》2010,(5):39-41
超高层建筑往往被视作一个地区的标志性建筑,代表了一个城市在高层建筑和建设方面最先进的设计应用理念、工程建造技术。但与此同时,超高层建筑也带来了高能耗、运营成本过高和运营难度增大等问题,如何打造可持续发展的超高层建筑,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典范,将是所有与建筑有关的群体共同关注的话题。上月有幸在上海参加了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主办、捷培林集团协办的第二届超高层建筑产业峰会,并对上海金茂大厦、  相似文献   

7.
袁蕊冰 《上海质量》2004,(11):39-40
第六届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六西格玛论坛,再次吸引了中外专家和众多企业管理层,有200多位质量方面的专业观众参加了这次六西格玛论坛。那么,企业为何这么关注六西格玛?他们最想获得什么样的信息?带着这样的问题,《上海质量》杂志设计了问卷,走访企业代表,在论坛上作了独家调查。  相似文献   

8.
印堃华 《上海房地》2005,(1):13-14,24
一.近五年上海楼市发展状况的基本评价。上海房市自1999年10月开始彻底摆脱亚洲金融危机造成的阴影,重新走上蓬勃向上的运行轨道。从2000年至今的5年,是上海楼市历史上发展迅速、最兴旺、最健康、最规范的黄金时期。具体表现为:市场供求两旺,总量基本平衡,房价稳步上扬,管理日趋健全。房地产业作为上海六大支柱产业之一,5年来为上海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城市建设的推进,  相似文献   

9.
居平 《上海房地》2006,(1):53-55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计划的第一年,也是上海世博会园区建设启动的第一年,上海各界、全国乃至世界都关注着上海世博园区的建设。为此,记者走访了被聘任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总策划师、中科院院士、上海同济大学教授郑时龄先生。  相似文献   

10.
《上海房地》2010,(9):1-1
世博会举办是上海开埠以来史无前例的一件蛊事,参观人数很可能成为世博会历史之最。在6个月的会期已走过大半之际,中国人心目中的世博会由陌生、遥远变得熟悉、亲近。面对世博会的精彩纷呈和楼市的波云诡谲,房地产业内人士越来越关注世博会对上海楼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刘岷 《新前程》2007,(11):46-47
上海是中国最“洋”的城市,也就是说,在上海打拼,你应该遵守国际规则。上海的高人显然不会比北京少,当然,他们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  相似文献   

12.
我理想中的城市是:巴黎就是巴黎,上海就是上海。假如我在巴黎看到了上海。或在上海看到了巴黎,就会觉得很不舒服。 从“上海应该是上海”这个角度来说,所谓“东方巴黎”,只能算是对上海的一种侮辱,而非赞誉。上海当然有它洋气的一面,但究竟不算过分,骨子里的它,依然是很中国、很本土的城市,也被外国人视为最能代表当代中国的城市。“东方明珠”才是为上海量身定制的“帽子”,尺寸大小刚刚合适。  相似文献   

13.
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使我国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上海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了政府及全社会的关注。也是我们《上海企业》关注的重点。为了分析民企发展中的困境、难题,交流共克危机的经验,探讨对民企发展的规律和前景,本刊特辟“企业家笔谈”专栏,以期提供一个平台,供企业家畅所欲言。  相似文献   

14.
豫园地区作为上海700年历史发源地,是上海最具有传统特色的市级商业中心。  相似文献   

15.
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是上海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必然要求。随着上海服务业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瓶颈问题,如服务窗口的服务质量问题,服务行从业人员的素质问题等。可喜的是,群众性的QC小组活动对打破这些瓶颈等产生着积极影响。今后,QC活动若更加关注与其他方法结合、与服务质量结合、与人才培育结合,将对上海服务业发展产生更加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中国会计最缺的是最质朴、最淳厚、最容易遗失的东西——诚信。会计的信誉已受到了严重损害,以至于朱镕基同志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视察时提出了“不做假账”的校训。  相似文献   

17.
顾德 《上海企业》2009,(11):70-70
上海市企业联合会、上海市企业家协会从艰苦创业到不断发展,成为现今上海最大最综合且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和企业家组织,经历了三十年的风雨历程,凝聚了几代上海企联人的心血和汗水。值此上海企联建会三十周年之际,谨致以衷心的祝贺!  相似文献   

18.
今年,上海“两会”上,“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是热议的主题。后危机时期和上海世博后,上海的经济如何发展一直是政府和企业关注的重大问题。随着人们对经济可持续发展认识的深化,过去那种靠消耗资源“竭泽而渔“、以污染和破坏环境为代价、低劳动成本、低附加值的发展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全球化经济发展的趋势,将日趋淘汰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新时代》2005,(12):80-81
推荐五:代理销售行业 推荐理由: ●多集中于上海、广州.深圳等传统贸易地,薪酬给付存在竞争优势销售一直是价值链中最直接创造价值的环节。如何能够更为充分地利用销售渠道和销售资源进行有效的销售.是降低销售成本、提高销售效率的最好方式。代理销售行业随之渐渐在上海、广州、深圳等市场意识较为先进的城市中应运而生。作为新生行业,大多数从业公司采取较为积极的激励策略和薪酬策略.使得业绩优秀的员工可以获得很高水平的薪酬。对于有着较强销售能力的从业者而言.代理销售行业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0.
移居上海,是最近台湾社会讨论最热烈的话题。目前台商在上海的生活状况如何?根据调查,高达66%的台商携家带眷来到上海,并有63%的台商E在上海购置房产,上海俨然成为台商的第二个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