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少波  张梦雪  田浩 《改革》2021,(2):90-105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已成为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然而,当前我国国内经济大循环的关键环节与国际经济循环的主要方面尚存在一些堵点,不利于双循环新格局的加快形成。产业与消费“双升级”对畅通经济双循环有着重要的作用。产业与消费“双升级”通过供给质量提升、技术进步方式转换、就业增加扩容三大机制能有效地疏通国内经济大循环关键环节的主要堵点,并进一步通过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协同作用,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同时,国内经济大循环畅通的过程又将助力于疏通国际经济循环的主要方面所存在的堵点,使得我国以更高的规模经济效能、产业层级和更强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和协作,并反哺带动国内经济大循环,加快二者相互促进,最终形成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2.
推动产业和消费“双升级”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突破点,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强大支撑。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供需错配的双重挑战下,文章基于2005—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探析人口老龄化对产业和消费“双升级”的影响以及人工智能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有利于推动产业和消费“双升级”,但当人口老龄化超过一定阈值后,人口老龄化对产业和消费“双升级”的正向推动效应会减弱;人口老龄化对产业和消费“双升级”的促进作用呈现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强,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和东北地区则不显著;人工智能在人口老龄化影响产业和消费“双升级”的过程中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3.
当前经济增长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是消费需求不足、就业率下降与产能过剩。只有拉动消费需求,才能从根本上拉动经济增长,缓解产能过剩问题,促进生产规模的扩大,最终由于消费增加与升级带动产业结构升级。本文分析近年来保定市居民消费、收入变动与经济增长的现状,提出保定市发展方向应以促进消费和收入为目的和重心,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加强社会保障,增加居民收入,即要让中等收入阶层敢花钱、有钱花。  相似文献   

4.
吴能全  陈剑 《南方经济》2004,(10):54-56
教育本身具有经济功能与产业功能,教育消费可以拉动社会需求,提高劳动力的素质,满足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要;而教育投资可以为创造良好的教育市场,为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本,本文分析了广东经济增长中的教育投资与教育消费的贡献,提出了发展广东教育,促进经济增长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再次明确提出“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当前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已引起专家学者、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在“十一五”时期,经济增长是主要依靠投资拉动,还是需要促进投资与消费并重,亦或转向主要依靠消费拉动?欠发达地区面临着投资与消费如何选择问题更为尖锐。  相似文献   

6.
消费需求是拉动经济长期增长的主导力量;消费结构转化起着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从而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促使消费需求扩张,消费结构升级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7.
作为国家推动的改善民生、拉动消费的重要举措,家电下乡不仅有力带动了农村消费市场的启动,更促进了家电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8.
基于技术进步的产业结构变迁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产业结构变迁理论认为由于产品的需求弹性不同,需求结构变化拉动了产业结构的变迁.文章基于新增长理论和演化经济理论,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一方面,技术进步导致了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拉动了需求结构和产业结构变迁;另一方面,技术进步导致产业生产效率的提高,直接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国制造业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因此,推动我国制造业的产业升级不仅要靠经济增长造成的消费需求拉动,更重要的是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上,中国政府承诺:金融危机过后,中国的财向对消费的拉动。 中国的确需要拉动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来实现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但细细品味,如果过大力度地拉动消费,搞不好就会落入一个巨大的经济“圈套”。  相似文献   

10.
投资、出口、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但是,在我国的三驾马车中,“投资”一马当先,“出口”如野马奔腾,而“消费”却远远地抛在后面。国内普遍出现的低消费和高储蓄现象已经趋于“两极化”,过度依赖外资和外贸,使国家经济安全问题日益凸现。中国经济面临着不可持续的不平衡增长。  相似文献   

11.
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但作用不尽相同。从三大需求的性质看,只有消费需求才是最直接、最真实、最可预见的最终需求。在经济增长的主要约束由短缺经济时代的资源供给转变为市场需求的新形势下,消费需求的规模扩大和结构升级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从三大需求的数量看,在我国社会总需求中,最终消费一般占到60%左右,因而,消费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最稳定、最重要的因素。研究消费预警可以科学、有效地洞察消费趋势,助推消费稳步升级。  相似文献   

12.
近期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把促进信息消费作为拉动国内有效需求、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并且要求通过努力,实现“十二五”后三年信息消费规模年均增长20%以上,电子商务交易额大幅增加。上述部署兼具必要性与可行性。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信息消费代表全球经济发展潮流趋势。抓住这波全球产业格局重新洗牌的历史性机遇,中国经济势可以事半功倍地矫正自身内部投资与消费结构性失衡,改变自身长期居于全球分工低端位置的不利形势。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向高质方向发展,产业升级是经济持续高质发展的重要途经。文章以跨境电子商务税收等一系列外贸政策背景下的高端消费回流(以国际精品品牌产品消费)为切入点,定性并定量(ARMA模型)论证高端消费回流对中国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的作用机制,并获得结论:海外高端消费回流对国内规模化消费升级构成驱动力;海外高端消费回流通过三个路径有效推动相关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国内高端消费和产业数字化及智能化升级水平均呈增长趋势;高端消费回流是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的有效预测变量,且二者呈统计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2014年10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促进内贸流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内容如下。 近年来,我国国内贸易稳定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快速推进。流通产业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不断增强。在当前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关键时期。加快发展内贸流通,对于引导生产、扩大消费、吸纳就业、改善民生,进一步拉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经国务院批准。现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这为我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指明了方向。虽然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对实现经济快速增长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叉陕发展,关键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转变带动,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这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走科学发展道路的重要方向。按照这个发展要求,当前需要尽快校正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投资、消费、出口比例关系不合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净出口需求被誉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在这三驾马车中,消费需求的作用是最重要的。因为消费需求在国内生产总值(总需求)中所占的份额最大。从根本上说,投资需求不过是消费需求的一种引致需求,是由消费需求决定的。净出口本质上也是一种消费需求,一种来自国外部门的消费需求。消费不仅能够从需求方面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经济发展,而且能够创造生产能力,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启动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8.
最近几年,国内需求不足一直困扰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日前中央发布的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在全球范围内,俄罗斯、印度这几年的经济之所以快速增长,不断扩大的国内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信贷消费在帮韩国很快走出金融危机的同时,也为此后的经济发展埋下了隐患。各国在刺激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方面,有哪些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不是十分乐观的三季度经济数据,中国经济向何处去的问题再一次被提及。日前,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许小年在“第二届中国银行家高峰论坛”上说,我国经济正面临着外部需求疲软和国内投资进入周期的下行阶段的双重压力,经济增长只能依靠国内消费拉动,迫切需要实现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20.
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健康快速增长是我国近几年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不同时期经济政策都不同程度影响消费趋向,引导消费观念的改变。近年来,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对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健康快速增长起到了预期效果。正确而符合实际的经济政策将推动消费不断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