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6 毫秒
1.
《中国电信建设》2005,17(6):47-47
近日在北京召开了2005无线通信应用峰会,该会的主题是“部署赢利网络,开发成熟应用”。随着3G牌照发放的指日可待,3G市场将是一触即发。市场培育对电信运营商来说,是个老话题,但对于3G,它将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当我们真正面对3G的时候,将会发现,3G应用市场能否快速启动,不仅仅在于我们要做什么,还取决于我们过去做了什么。  相似文献   

2.
在即将到来的3G时代,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中国联通(以下简称“联通”)应以怎样的态势去面对?这是摆在联通面前的一个难题。因为追随3G而来的绝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升级,换言之.3G的发展不仅仅是技术和标准问题.而是实实在在的市场问题。如何获得这个庞大却又需求不明的市场的制胜权.这是最值得联通考虑的问题。鉴于以往的教训.目前联通采取了慎重对待中高端客户的战略。笔者以为,在3G时代,  相似文献   

3.
李建宇 《当代通信》2005,(23):41-43
在一个时期内,业内对WiMAX技术应用的预测主要集中在WiMAX技术与5G之间的关系的争论上,先后产生了WiMAX属于B5G技术将取代5G的“替代说”和WiMAX在移动数据方面与5G互为补充的“补充说”等多种观点。笔者认为,WiMAX技术的应用前途,尤其是它在我国的应用机遇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并不是简单的WiMAX和3G之间的竞争或者互补的关系能解释清楚的,  相似文献   

4.
前段时间,某报社与某网站合作开展了一次市场调查.在回答“印象最深的3G运营商是谁”的问题时,有67%的被访者选择了中国电信。这表明,在3G的抢势阶段,中国电信的“天翼”与中国移动的“G3”和中国联通的“沃”相比,略胜一筹。  相似文献   

5.
魏思文 《当代通信》2006,13(3):16-17
狗年已经来临,回眸过去的一年,记得有人曾经问我2005年最引人注目的是什么?我不假思索的回答:3G在中国的运营。但现在看来,最大的事件是3G牌照没有发放。本将回顾中国电信市场中举足轻重的几个方面,除了3G这个话题之外,我还将关注中国手机市场、中国电信企业的国际化以及电信资费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3G牌照的发放,中国电信市场“三国演义”时代正式到来。如今三家运营商均铺天盖地开展了3G品牌爆炸式宣传.炒热了3G市场,而这仅仅是运营商3G营销的第一步.目的是率先在3G产品与用户之间建立起一种相濡以沫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郦荣  杨凡 《当代通信》2004,(17):52-54
2004年2月23日,在法国戛纳召开了一年一度的3GSM World Congress(以下简称戛纳展会)。不久,国内一些有影响的媒体迅速做出报道,谓之“全球3G市场一触即发”、“3G之饼正在落下来”、“3G已经成熟”、“对于中国来说,出手3G已经是时候了”,形成了一段加速推进3G小插曲。  相似文献   

8.
中国发展3G已成为必然趋势。作为一个有很大发展潜力的通信市场,中国3G的发展备受关注。而随着3G时代的一步步临近,其对电信资费管制所带来的种种挑战日益凸显。在我国即将启动的3G市场中,信息产业部提出电信业要树立“大服务观念”,进一步增强服务大局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所谓“大服务观念”,是指电信业不但要考虑自身的持续增长,同时也要为国民经济的战略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深入、有效的服务支撑。尤其在移动通信业方面,随着目前国内移动通信网络从2G、2.5G向3G的推进,将为移动增值业务的发展开辟更广阔的空间。随着3G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进一步扩大,电信资费管制问题和其他一些问题将重新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9.
张晓颖 《当代通信》2006,13(12):45-46
发展3G,应客观分析3G的发展形势,实施科学调控和规划。笔认为,发展3G应该以提高客户满意度为目的,以技术发展和市场变化为导向,以满足3G客户需求为突破,以科学统筹规划为基础,并从“望、闻、问、切”四个层次切实推进3G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何伟 《当代通信》2004,(6):37-38
“3G”和“宽带”无疑是2005年中国通信市场关注的主角,在传统通信业务发展渐趋平稳的阶段,3G和宽带无疑成为了通信业增长新的希望。然而,当3G还处于探索和争论的漩涡时,宽带已经经历了从低谷到爆发的成长历程,2005年我国新增宽带用户数超过1100万,达到1740万户。市场的迅  相似文献   

11.
《当代通信》2004,(19):36-41
3G赢利遥遥无期,如何看待投资过大?与2G相比较,3G的系统成本大,业务价格低?应该推“3G”还是“移动通信”概念?没有用户需求,市场培育难见其效,痼疾在哪?“短信”现象非普遍运用,开发3G业务的误区在哪儿?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移动通信业在经历了2G、2.5G和2.75G的快速发展后,未来中国市场3G模式的商业雏形已经若隐若现。特别是近期以米,经营10多年GSM业务的中国移动公司和经营CDMA业务仅有3年历程的中国联通公司这两大中国移动运营商都对各自的商业模式进行了调整,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大战来临前那种无形而又沉重的压力。从“神州行”对“如意通”开始,到“彩信”对“彩e”、  相似文献   

13.
陈致 《中国电信业》2004,(10):40-43
目前3G的浪潮扑面而来,有关3G的各种技术研讨、设备展示、试验网测试等正在神州大地上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中国政府颁发3G牌照的时间指日可待,3G牌照发放后,移动通信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目前我国移动通信市场只有两家竞争,属于双寡头垄断的市场。如果有新的运营商获得3G牌照,竞争必将更加激烈,尤其是面对拥有固网优势的新运营商,传统称动运营商带来市场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风险,如何才能在竞争中保持网络技术的先进行,并有效地规避技术风险,保护现有的投资,成为必须重视的课题,传统移动运营商必须做好一切战略准备,合理筹划,部署3G网络建设。  相似文献   

14.
目前,3G已成为三大运营商业务发展的”焦点”。中国电信“天翼”3G闪亮登场,中国电信正面临全新的发展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开好局?如何在竞争激烈的移动通信市场捷足先登?笔者认为,要以木桶理论剖析问题,深层次去诠释。  相似文献   

15.
王国平 《当代通信》2005,(16):30-32
目前,中国电信业的重组已经成为了国资改革的一个重要话题,它不仅影响到我国电信业的前景、海外资本市场的形象,八十万电信业员工的发展,同时也是国资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关键一环。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曾经表示,电信业肯定要重组,不过不是简单的四合二或者几合二,或者说拆分联通。李荣融说,我国电信企业目前有6家,存在重复投资等问题,不利于电信业发展,同时对接下来的3G发展不利。这说明,我国电信业改革不是改不改的问题,而是如何改的问题,即通过什么方式,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3G 始终是业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人们围绕3G 许可证发放、技术选择、市场需求等问题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中国的3G 许可证发放之所以引起国内外的普遍关注,源于中国巨大的市场,以及以3G 为中心形成的价值可观的产业链,所有人都想从中分得一杯羹。  相似文献   

17.
“细分市场”不是口号,不是哗众取宠,也不是经过时髦包装的理念。市场在哪里?在消费者和运营商的“心窝”里。市场如何“细分”?笔者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细分市场就是细分“心态”。“心态”是一个市场的调节器,无论是买方还是卖方,心态的稳定有利于市场稳步攀升。假如市场心态浮躁,那么市场就会呈现“光怪陆离”的现象,时而险象环生,时而大起大落,时而踯躅难行……笔者在经过几年对通信市场的深入调查后发现:运营商所做的细分市场的工作,往往是在对消费者现有的需求心态进行比较精确的划分,因而各运营商对市场的所谓“细分…  相似文献   

18.
2009年,3G进入发展元年,无线互联网成为各大运营商激烈竞争的市场焦点。但是直到2010年年中,人们惊奇地发现:似乎3G用户的主流应用还是传统的语音、短信;3G无线互联网标志性的视频流媒体点播、可视电话等所谓“杀手级应用”仍然游离于主流市场需求之外,并没有形成大家预期的使用风潮。同时,各大电信运营商在3G无线互联网上的主要收入仍然局限在流量费这一项上,其余的收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3G产业链在无线互联网市场营收上的脆弱与单一,暴露无遗。  相似文献   

19.
本刊曾在年初讨论过3G这一热门话题,当时业界的焦点大多集中在三种标准的优劣、要不要发放牌照及什么才是3G的杀手锏业务、市场规模及成熟程度等问题上,这些问题曾是困惑通信领域甚至决策层的核心问题。如今,随着时间的推移,各方的进展加快,形势也在发生着些许变化,我们关注的层面自然也在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20.
何霞 《当代通信》2005,(18):42-44
目前我国2G市场管制中存在的问题 1.不均衡的市场格局 从市场结构看,目前我国移动市场只有两家移动运营商:中国移动占据了近75%的市场价值份额和66%的用户市场份额,拥有很强的市场主导能力,它与联通并非势均力敌,所以并不是双寡头格局。突出表现在市场价格制定能力上,基本上是迫使竞争对手无法长期跟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