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制度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文章简要评述了经济增长和增长因素分析理论,分析了中国20年来的制度变迁和经济增长,并从定理研究的角度出发,评估和计算了中国改革开放所导致的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通过分析市场化和开放型改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文章验证了制度创新与制度变革是中国经济增长主要因素之一的观点,指出中国的体制改革仍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中国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
刘洋 《特区经济》2011,(2):107-109
本文透过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对苏联经济史进行概要分析与研究,特别是运用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对斯大林模式的僵化导致苏联国民经济低绩效进行历史主义的分析论证,旨在揭示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对经济绩效和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证实了中国30年改革开放及一系列制度变迁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笔者希望通过对苏联经济发展史的制度性分析,能够对当前中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有所启示。在我国的改革与制度变迁的历程中,应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政治经济体制不断改革与创新的背景下,推动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中国的农村改革、非国有经济改革、对外开放的体制改革三个方面分析了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提出制度变迁有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也有制约经济增长的作用;同时,经济增长对制度变迁也具有推动作用和反作用。  相似文献   

4.
制度是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第三个因素"。依靠制度变迁吸纳域外生产要素是地方政府竞争实质所在。由于宏观失控的后果人人有份,地方政府为追逐本体利益与其他区域政府展开有利于己的竞争博弈,而无需负担宏观失控的全部成本。要正确发挥地方政府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需要对地方政府行为和激励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其制度转型方式。  相似文献   

5.
制度变迁对于经济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对马克思主义和新制度经济学两种系统的制度变迁理论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表明: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含义不同、主体不同、动力不同、方式不同和路径不同。我国的改革开放本质上是经济制度的变迁,只有继续深化改革才能通过制度变迁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山东省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中宏观制度变迁的作用功不可没。基于以上认识,本文对各制度变量对山东省经济增长的影响力和贡献率,经济增长的制度弹性系数等进行了定量测算,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村经济制度变迁与农业增长因素的贡献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1978~2005年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农村经济制度变迁、地区差异与农业增长进行研究表明,制度变迁对我国改革开放后农业增长作用显著,土地产权制度、价格制度、财税制度变迁通过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和经济利益来影响农业增长。同时,各地区中影响农业增长的各种因素及其对农业增长的要素贡献度存在差异。可从加强农村经济制度创新入手,结合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寻找制度创新和地区特色的结合点来促进农业稳步增长.缩小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8.
林超 《特区经济》2007,(2):44-46
本文简要评述了经济增长理论和制度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从90年代以来中国上海地区的各项经济数据出发,定量分析和估计了90年代后制度变迁对上海经济增长的作用。文章验证了制度变迁对于中国经济某一地区经济增长的具体贡献,指出了制度变迁对于改革和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创新、经济增长与制度变迁的互依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创新、经济增长与制度变迁是一个具有互依性的有机系统.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制度结构的非均衡,从而为制度变迁提供了动力和压力;创新是经济增长和制度变迁的源泉,也是经济增长的首要动力;而创新必须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保证下进行,制度安排和经济增长为创新提供了制度支持和经济支持;制度变迁是创新和经济增长的结果,同时它又成为创新和新的经济增长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0.
荀关玉  杨筠 《特区经济》2009,(8):258-25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度变迁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国有经济比重下降,非国有经济比重上升,个人消费品分配的按劳分配比例的下降,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比例的上升。优化了资源配置,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增长,从而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1.
王冠凤 《特区经济》2010,(9):112-113
制度的意义在于效率,不同的制度会"产生"不同的效率。新制度经济学强调制度对效率的重要性。制度变迁是制度的替代、转换与交易的过程,制度变革会导致效率的变化。中国证券市场的制度变迁中的缺陷导致了证券市场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相似文献   

12.
制度因素影响经济增长的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分析了在增长模型中加入内生制度变量的局限性,然后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出发结合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构造了一个包含外生制度变量的经济增长模型,自该模型中我们可以推导出一个重要的结论: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假设之下,在平衡增长路径上经济增长率等于技术进步率和制度变迁率之和。这个结论能够比较真实地解释转型期国家尤其是我国的经济增长状况:制度进步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反之则阻碍经济增长。另外本文对制度变迁和技术进步进行了比较,并按照技术进步分类方法对制度变迁分类进行了初步的尝试。  相似文献   

13.
为了稳定边疆,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继续兵团屯垦戍边的事业,农牧团场从1978年开始不断的改革团场基本经营制度,其改革经历了6个阶段。为了分析兵团团场基本经营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的绩效,文章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建立模型,引入虚拟变量,分析团场的基本经营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计算出每个阶段兵团基本经营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的绩效;并得出结论,兵团基本经营制度的变迁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途径,制度变迁的绩效十分明显,体现了效率和公平;最后基于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进一步深化兵团团场基本经营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自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实践,实质上是一场大规模的制度变迁活动,涉及了政治、经济、文化诸领域。系统地总结和评价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中的制度变迁思想,对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郑先勇  胡纯 《特区经济》2010,(8):240-241
本文从制度稳定性和制度变迁的视角出发,分析和评价了我们不同发展阶段的外商直接投资政策质量,并认为发挥外商直接投资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就要重视制度稳定性和制度变迁对立统一的关系,保持我国外资政策变革的统一性、连续性和协调性。  相似文献   

16.
杨懋  张海军 《发展》2008,(4):124-125
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关于制度交迁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现状,认为制度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当前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制度的缺失,因此,政府必须加快制度变迁的步伐,促进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7.
制度变迁与区域经济增长——中国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新制度经济学为理论依据,认为制度变迁(即改革)是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要素之一。分别以非国有经济比重和合成的制度指数作为测度制度变迁的指标,把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率对包括制度在内的经济增长诸要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制度变迁与资本是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因素,而人力资本没有显示出统计上的显著性。  相似文献   

18.
制度变迁与内生经济增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将制度变迁引入了内生增长模型,刻画了制度影响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求解了社会计划者问题的均衡解,并对解的经济含义进行了讨论。模型的基本结论是,制度变迁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政府可以通过合理配置人力资本来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9.
企业市场化、对外开放与中国经济增长条件收敛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释放了其潜在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本文在对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制度变迁进行定量测度的基础上,通过考虑各省市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深化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尝试将制度因素引入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使用面板数据(Panel Data)固定效应估计方法和动态 Panel Data 估计方法,本文对各省市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进行了经验研究,研究发现包括人力资本和制度差异的扩展索罗模型很好地解释了中国地区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在控制了地区间制度差异后可以观测到明显的经济增长条件收敛现象。  相似文献   

20.
制度是经济增长中的内生变量,西北地区旅游发展中存在着明显的制度供给不足。基于"三权分离"的张掖景区经营权转让改变了原有产权合同,是一种制度创新过程。张掖景区经营权转让的制度变迁主体是临泽县、张掖市两级发展型政府行动集团,次级行动集团的制度变迁具有显著的路径依赖特征,景区经营权转让的制度变迁方式属于渐进式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景区经营权制度变迁的动力为发展型政府的创新追求和利公、利他的社会效益追求。张掖景区经营权制度变迁对西北经济欠发达、旅游资源富集区实现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