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借鉴区域旅游合作基本发展模式,分析哈萨克斯坦与中国区域旅游合作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的比较分析,确定了中哈文化旅游合作的基本战略,并努力实现区域无障碍旅游模式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2.
对如何加快区域旅游合作进程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旅游合作是实现区域旅游要素的有效整合,提高区域旅游竞争力,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和必然选择。然而目前我国区域旅游合作多停留在“宣言”和“协议”的号召层面上,合作推进效果不明显,特别是无障碍旅游区的建设,进展不快。为此本文运用现代经济学有关理论观点,从建立和完善区域旅游合作机制角度,提出加快区域旅游合作进程的若干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3.
近邻区域旅游合作有利于打造统一的旅游目的地。根据两广三地(肇庆、梧州、贺州)的独特区住和资源特点,在深化两广旅游合作、建设无障碍旅游区的过程中,应考虑以该三大区域为基础,构建“两广旅游金三角”,联合制定其旅游发展规划,加强和深化三地的旅游合作机制,定位三地旅游形象,采取突出重点区域,分阶段推进的策略,逐步使三地旅游业实现互利多赢。  相似文献   

4.
东北区域旅游合作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整体协调机制欠缺,区域合作不够;我国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存在弊病,制约了东北区域旅游合作;产品结构不合理,市场竞争力不强;旅游人才缺乏以及存在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等方面。应建立跨区域协调机构,提高区域间旅游合作组织的自我协调能力;加强合作,整体营销;共同编制旅游合作规划;提高旅游业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创造优良的旅游软环境;加强区域合作,逐步实现无障碍旅游。  相似文献   

5.
东北区域旅游合作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区域旅游合作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整体协调机制欠缺,区域合作不够;我国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存在弊病,制约了东北区域旅游合作;产品结构不合理,市场竞争力不强;旅游人才缺乏以及存在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等方面。应建立跨区域协调机构,提高区域间旅游合作组织的自我协调能力;加强合作,整体营销;共同编制旅游合作规划;提高旅游业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创造优良的旅游软环境;加强区域合作,逐步实现无障碍旅游。  相似文献   

6.
李友亮 《江苏商论》2012,(5):107-109,113
省际边界县域是区域旅游板块的重要部分,提升其参与区域旅游的竞合能力与水平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行政边界性屏弊制约和自身参与能力不足的现实困难下,省际边界县域要有效参与区域旅游竞合,应以寻找合作因素,促成合作实现为契合点,做好旅游流动顺畅工程,坚持开放理念,创建区域间旅游要素流动的无障碍空间,强力"育势"和合理"运势",实行区域内旅游项目、产业合作。  相似文献   

7.
浅谈长三角地区区域旅游合作的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莉 《商场现代化》2006,(17):190-191
在旅游在全国上下各个地区遍地开花的时候,长三角地区作为旅游的金三角区域,其旅游合作已经由旅游点线合作向旅游区合作方向上发展。通过对于长三角地区的基础与现状的分析,提出了长三角旅游区域合作的未来与趋势,建立无障碍旅游区是长三角地区旅游合作的最好的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8.
邓子靖  罗冠斌 《大经贸》2005,(11):52-53
世界旅游组织前不久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旅游业已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并正快速增长,中国可望在2020年成为世界最大旅游接待国和世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中国将完成从亚洲旅游大国到世界旅游强国的历史跨越。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也是旅游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泛珠三角区域在中国的重要地位十分突出,旅游合作作为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一个重点,应着力在泛珠三角区域内建立“无障碍旅游区”。广东省不但在“泛珠三角旅游经济圈”中处于中心地理位置,而且是泛珠三角的交流中心,拥有着区位、经济、观念、基础设施、旅游产业规模、资源组合等多种优势,广东不仅是旅游客流的输出输入地,  相似文献   

9.
国家现在大力提倡全域旅游、全民旅游,但残疾人旅游市场仍十分落后,尚未形成无障碍旅游市场标准化和规模化,特别是在川西地区尤为明显。在分析G318川藏段无障碍旅游现状和问题,找出制约其发展的因素,运用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建议社会各界在促进G318川藏段无障碍旅游发展方面采取措施,形成科学、有序、可推广的无障碍旅游环境。  相似文献   

10.
熊继红  张新 《商场现代化》2007,(11):209-210
区域旅游合作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在说明区域旅游合作必然性的基础上,重点对中部五省区域旅游合作的现实基础如社会经济条件、旅游业发展水平、旅游资源条件、旅游市场条件等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该区域实现旅游合作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论泛珠三角的旅游经济合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泛珠三角的经济合作中,作为第三产业的旅游业可以先行。泛珠三角的旅游合作,有良好的合作条件,需要政府与市场“联手”,必须加快硬件和软件建设,通过实施无障碍旅游促进合作与共赢。  相似文献   

12.
区域旅游一体化无障碍旅游区发展模式是适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旅游一体化发展的最佳模式,在构建该模式中,山东省需要坚持政府主导战略,建立七城市政府部门协作制度。通过政府合作组织推动旅游开发一体化、交通建设一体化、市场开发一体化、信息服务和人才培养一体化,减少由于行政区划而产生的政策、法规阻碍。此外。还应建立共同的旅游行业协调组织,建立旅游饭店协会、景区协会、旅行社协会、交通运输协会,充分发挥各类非政府组织的协调作用,建立完善的旅游一体化合作机制;各协作城市旅游企业应积极磋商,消除地方保护主义,避免信息不畅和相互闭塞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共同推动实现旅游一体化发展的良好效应。  相似文献   

13.
宁杭高铁的开通建立起溧阳到南京"半小时经济圈",使得两市呈现出旅游同城化倾向。通过数据分析和文献资料整理,重点分析宁溧旅游同城化的现状、问题及条件,并据此提出制定统一的旅游发展规划、丰富旅游产品结构、构建无障碍旅游区、加强互补与合作的建议,以期推动宁溧旅游同城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区域经济时代,旅游发展需要打破一切有形及无形障碍,建立起政策稳定透明、市场公平公正、交通安全通畅、服务友好热情的旅游环境,无障碍旅游应运而生。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是江西实现崛起的关键,这里资源丰富,具有构建无障碍旅游区的独特优势,目前急需拆除旅游发展的障碍,实现资源共享,形成联合力量,推动环湖地区旅游业乃至整体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陈鸣 《商场现代化》2006,(7Z):178-179
本文从“珠三角”和“大珠三角”区域旅游合作的发展与繁荣入手,论述了“泛珠三角”的概念与旅游合作基础,提出了“泛珠三角”区域旅游的合作形式,以尽快地形成“9+2”旅游联合体,造就“泛珠三角”区域旅游整体的创新优势,进一步提升“泛珠三角”旅游在国际旅游市场上的竞争力,努力打造“泛珠三角”国际知名旅游区。  相似文献   

16.
我国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新 《中国市场》2007,(1):12-13
分析我国区域旅游合作的实质,阐明其形成的理论依据,论述我国区域旅游合作构建的框架,提出我国区域旅游合作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7.
旅游业信息化的标志性成果“金旅工程”目的地营销系统(DMS)框架已在我国初步建立。黑龙江省在旅游信息化建设程度及经济、技术等方面已经具备了建设DMS的充分条件。管理机构应完善各种机制,协调好各方关系’尽力促进各机构及企业的紧密协作,形成一种动态的合作网络,并形成基于地方环境的开放的区域旅游创新网络。DMS将能为黑龙江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持续的整体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8.
尚雪梅 《商业时代》2012,(21):138-139
京津冀旅游经济一体化是我国"十二五"期间区域旅游规划中的重点。本文通过构建旅游流强度模型,对京津冀区域内旅游流强度和空间结构进行研究,为政府在区域旅游规划和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同时,对于更好地促进区域旅游合作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余谦  张淑萍 《商场现代化》2008,(11):216-217
区域旅游合作是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在分析区域旅游合作的理论基础上,又对旅游合作的理论框架、机制、模型、模式等理论方面进行了综述,随后对区域旅游合作的实践研究进行了归纳,包括对具体区域的个案研究和合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20.
区域旅游合作是当今推动地区旅游的一种有效方式。本文对区域旅游合作的主体、类型及机制等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了区域旅游合作的三大主体是政府、企业和非政府组织,并阐述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区域旅游合作的类型为水平、垂直、交叉合作;最后对发展区域旅游合作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