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正> 从理论上说,通货紧缩即商品与服务的货币价格出现普遍地、持续地下降。如果经济中商品和服务在每次销售后获得的全部资金,能够足额地及时地再购买商品或服务,社会总需求就能与社会总供给保持动态的平衡。但是,如果出于对经济情景的不看好,居民收入水平下降,就必然会出现减少消费,增加储蓄,这样就会由于一部分货币退出实体经济流通而进入虚拟状态(银行储蓄,股市投资资金,国  相似文献   

2.
在过去的两三年里,我国经济又经历一轮过热的周期。这一段时期投资上涨的速度大幅增长,全国的宏观经济出现过热。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投资过热的不良后果开始显现出来,如一些企业很快出现了产能过剩的苗头,一些企业利润开始下降,有的甚至濒临亏损倒闭的境地。2006年在一些生产资料,如钢铁、水泥及机械(尤其是运输机械)等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将开始显现。产能过剩将会造成通货紧缩,在这些行业将会发生投资减少甚至戛然而止的情况。未来所可能出现的这种产能过剩是由2003年、2004年前后投资过热所形成的:经济过热真正的后果,就是过热当中形成过…  相似文献   

3.
环球纵横     
世界储蓄不足发达国家财政赤字日益扩大造成国民储蓄下降,并消耗了金融市场上的大量资本,导致利率上升、生产投资减少和经济增长率下降。在发达国家,1960年至1993年,私人储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稳定在20%左右,而公共储蓄的比重则由60年代的4%降到90年代初的0.5%。与此相反,发展中国家国内总储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则从19%提高到目前的27%,其中亚洲增加最快。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国际油价、世界储蓄、世界投资与世界真实利率的分析,得出结论认为, 近年来,世界真实利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世界储蓄的增加。世界储蓄增加的原因则在于近年国际油价的大幅上涨,而不是在于世界负债的减少;2004年世界真实利率小幅上升的原因,主要在于世界投资的增长超过了世界储蓄增长。  相似文献   

5.
《调查研究报告》2007,(174):1-21
金融体系效率的国别差异是全球经济失衡背后的结构性原因。金融体系效率高的国家向金融体系效率低的国家输出“金融中介”功能,帮助金融后进国完成储蓄向投资的转化。结果前者国家储蓄小于投资,经常账户逆差,净输入资本;后者储蓄大于投资,经常账户顺差,净输出资本。我国金融体系不发达,储蓄向投资转化效率低,这样既造成储蓄“虚高”于投资和经常账户“表面盈余”,又造成资金在行业的配置过剩和不足并存,使得外资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为国内投资融资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毛中根 《山东经济》2005,21(2):29-33
开放经济下当前中国出现了相对过剩的国内大规模储蓄和外资大量流进;中国国际收支表现为双顺差和巨额的外汇储备;与此同时,国内资金也在大规模地外流,出现了资本流动怪圈。这种资金供求非均衡状态有许多负面影响。而国内大规模储蓄是居民理性选择的结果,引进外资又是现代化建设所必须的,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是一种较好的调整方法。  相似文献   

7.
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转化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玲 《山东经济》2001,(1):58-60
目前我国的通货紧缩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储蓄不能有效地转化为投资,本文通过对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转化路径的分析,探讨了利率市场人在这种转化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利率市场化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8.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2005,(7):B0003-B0004
当前国内已经出现了经济是否面临通货紧缩风险的争论,表明现象是价格涨幅过低,实质原因是最终消费需求的不足。我国经济增长长期以来依靠投资、出口拉动,投资规模左右短期经济增长,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也主要着眼于对投资的调控。事实上,即期的投资会形成后期的生产能力,目前是需求,将来就是供给,现在的市场扩张后果就是将来的市场不足。这种经济增长模式必然形成生产过剩,通货紧缩风险会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9.
本轮经济周期称为“投机主导的繁荣”,是因为需求的创造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不切实际的资产价格之上的。盎格鲁撒克逊经济体消费者的债务和中国过剩的生产能力将成为引起周期性通货紧缩的主要因素,这将发生在本轮经济周期进入衰退阶段的时候。在未来一段时间之后,除了经历一些周期性通货紧缩之外,时间跨度之长到罕见的长期通货紧缩将会出现。这种通货紧缩来自于三个因素:一是快速的技术进步,二是人口增长率的下降,三是对竞争力的冲击.  相似文献   

10.
宋健 《西部论丛》2007,(8):46-47
在如火如荼的股票市场面前,债券市场显得异常冷清,股市和债市各自扮演着火焰和海水的角色。一方面,火热的股市融化了居民储蓄的冰山,过剩的流动性、有限的投资渠道推动股指不断刷新新高,牛市日渐疯狂,泡沫越吹越大;另一方面,债券市场参与度降低,流动性下降,活跃因素仍然缺失。  相似文献   

11.
走出通货紧缩的谷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价在持续下降,银行利息也连续下调,而居民储蓄却不停地增长。是供给过剩还是需求饱和;钱到底该怎么挣怎么花?从陈淮博士和国家发展投资公司总经理王文泽先生两人的对话中我们也许可以悟出些什么。  相似文献   

12.
为了落实好中央扩大内需、遏制通货紧缩趋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千方百计扩大消费需求,努力启动消费市场,努力加大鼓励消费的政策力度,实行投资、消费双向启动,使储蓄、投资、生产、消费走向良性循环的轨道。(一)理顺收入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13.
桁林 《开发研究》2001,(4):40-41
农民收入下降、城乡差距扩大,既是通货紧缩的结果,也是政策调控的结果,更是农村城镇化路径选择的结果.在经济复苏的同时,应该理清发展的思路,审慎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农村城镇化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14.
【美国摩根士丹利2005年1月11日】我认为中国会在2005年逐步提高利率并保持汇率稳定。对中国经济而言,这是风险最低方案。中国正面临过度投资、能源短缺以及美国利率上升的挑战。生产成本提高引发的通货膨胀和生产能力过剩导致的通货紧缩并存。  相似文献   

15.
在1998-2002年的大约5年时间内,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主要内容是反通货紧缩。产生通货紧缩的主要原因是外汇占款和央行再贷款在1997-2001年间保持双低,基础货币发行不足。央行在2002年之后的5年时间内,货币政策操作的主要内容是反流动性过剩。造成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就是因外贸和资本项下“双高顺差”导致的外汇占款的大量增加。流动性过剩的病根在于人民币汇率刚性。央行终究会把汇率作为货币政策操作的一个常规工具,而且短期看它也是抑制流动性过剩最有效的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描述性统计、敏感性分析及因果关系检验方法,以1982~2009年的相关数据为样本,分析居民、企业、政府三个部门储蓄投资缺口结构与经常项目顺差的关系及部门储投缺口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经常项目顺差由高投资率背后更高的储蓄率造成,居民部门储投缺口贡献度最大,企业部门和政府部门储投缺口大部分年度为负;企业部门对经常项目变动决定作用最大,政府部门对经常项目顺差贡献最稳定;居民部门储投缺口变化主要取决于储蓄变化,过高的边际储蓄倾向是居民高储蓄的原因;2005年后企业储投缺口扩大源于储蓄占GDP比增加和投资占GDP比减少,劳动力成本增长速度过低和投资效率下降分别是储蓄比增加和投资比下降的原因;"以存量支"式的投资特征导致了政府储投缺口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从1997年开始我国经济持续六年通货紧缩,在2003年宏观经济又出人意料的进入了通货膨胀时期。为什么中国经济会从货币迷失进入通货膨胀状态呢?本文分析了我国从紧缩到通胀的五大原因:过去的超额货币供给显性化、固定资产投资过热、银行信贷扩张、经济从相对过剩变为相对短缺、国际间的价格传导。并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提高货币政策效率,保持经济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二季度各项物价指数增长全面反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反弹力度最大,主要是受投资强劲回升的推动。从趋势看,各项物价指数将会继续反弹,但上涨的空间有限,短期和中期都无通货膨胀之忧,而且我们认为,在新形势下,物价增长水平并不是判定经济增长或投资增长是否过热的重要依据。当前投资已经出现了第二波过热,要适度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有效抑制投资过快增长,以防止中期产能过剩问题的加剧和通货紧缩压力加大。  相似文献   

19.
流动性过剩的研究可以按经济部门划分为五类,即银行体系的流动性过剩、货币流动性过剩、企业和公众的流动性过剩、市场流动性过剩和全球流动性过剩。不同类型的流动性过剩的概念、衡量方法存在很大差异。我国流动性过剩的产生与经济发展、储蓄投资模式以及金融结构等密切相关,鉴于此,对于目前国内的流动性过剩状况应采取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20.
1997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和运行环境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如告别短缺经济,迎来相对过剩经济,买方市场取代卖方市场,出现以物价指数下降为表现形式的通货紧缩迹象,经济增长和消费增长趋缓;先后爆发东亚金融危机、俄罗斯金融危机、巴西金融危机,整个国际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