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刑事控制应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定罪中体现区别对待这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精神,从严打击假冒商标和版权盗版犯罪行为,对专利和商业秘密犯罪的刑事控制相对从宽.在量刑上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积极适用缓刑和罚金刑,并可适用恢复性司法,力求以宽济严.  相似文献   

2.
犯罪必然性规律及其刑事政策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是人类社会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犯罪的发生和存在具有客观必然性,认识犯罪必然性规律对于贯彻落实综合治理的刑事政策,反对唯刑主义、绝对主义和重刑主义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普遍性的社会问题,一直以来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目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政策以"教育、感化、挽救"为方针,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为原则,随着未成年人犯罪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仍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4.
文章立足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犯罪进行了考察、分析,并对现行政策与立法的完善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由于刑事政策能够根据社会形势变化及时作出变化,有利于国家对犯罪的控制和打击,因此在刑事司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自由、秩序、正义、效益等是刑事政策的价值目标,概括来说刑事政策包括直接目标与终极目标,刑事政策的直接目标与终极目标关系如何协调,以取得最佳实施效果,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宽严相济是我们党和国家在新形势下提出的一项重要的刑事政策,要求根据个案的不同情况作出从宽或者从严的不同处理,要对宽与严这两种手段之间此消彼长关系进行深刻理解和灵活把握,使两者之间形成有机的统一。对此,必须从政策、立法和司法三个层面对该政策的运用进行全方位研究。  相似文献   

7.
立足于对刑事政策价值构成的三要素——主体、客体和价值目标的分析,审视并揭示刑事政策价值的本质,并以此为导向,构建刑事政策道德化体系,指引刑事政策的进路和可持续发展。进而探求刑事政策的价值,即刑事政策的客体对于刑事政策主体的意义和效用能够真正落实到实处,为向刑事政策的理想目标的靠近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李佳 《企业家天地》2010,(3):150-150
现在“未成年人犯罪”在世界范围内已被列为吸毒贩毒、环境污染之后的第三大公害。我国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呈现逐年增多趋势,并且向低龄化、团伙化、恶性化方向发展,对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危害。在检察工作实践中,如何正确对未成年人犯罪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彰显刑法的谦抑性和刑罚个别化的思想,体现对犯罪的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和“双向保护”的和谐统一,确实是一大难题。笔者认为,可以运用以下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9.
为了摈弃中国传统重刑主义和刑法工具主义的影响,从现代刑法观念出发,应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确立为我国基本的刑事政策。宽严相济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结晶,其对"宽"的强调及对"宽"与"严"辩证关系的理解,不仅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而且响应了世界轻刑化的时代潮流。  相似文献   

10.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以犯罪和犯罪人的多样性、复杂性、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与对犯罪人的处罚目的等为依据而提出的。其内容可归结为:该严则严,当宽则宽,严中有宽,宽中有严,宽严有度,宽严审时。运用这一政策,切忌不能只关注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还要注意与当时的社会情况相结合,并且不能脱离法律的规定。  相似文献   

11.
侦查程序的基本任务在于查明犯罪事实、查获犯罪嫌疑人以及收集能够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或无罪、罪重或罪轻的各种证据材料。侦查机关能否完成上述任务,将直接影响到起诉程序和审判程序的质量,正因为侦查程序在整个刑事诉讼程序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如何在侦查程序中体现宽严相济对于该政策的贯彻落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00年以来,随着形势的发展,我国走私罪刑事立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体现于刑法修正案(四)、刑法修正案(七)、刑法修正案(八),以及两个《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走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分析上述“三修两释”可知,我国走私罪刑事立法存在“严”、“宽”并存的双向发展趋势,即界定走私体现了“打击”的从严倾向,而处置走私则体现了“轻刑”的从宽倾向。  相似文献   

13.
目前,刑法学界不乏关于刑事政策价值的研讨,而对于刑事政策价值体系及其建构,问津者寥寥。刑事政策的价值体系是指由刑事政策的若干由社会所认可的价值所构成的系统,它由价值客体、价值主体和价值目标所构成。三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4.
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刑事政策脱胎于镇压与宽大相结合刑事政策,为1979年刑法所明确。它和刑事法体系都蕴含了从"敌人"到"犯罪人"的犯罪观嬗变,展示了一定的法治理念和科学精神。虽然,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刑事政策为1997年刑法废除,但是其犯罪观的转向为以后的严打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带来启示:把犯罪者当做"人"是当代刑事政策和刑事法体系构建的逻辑主线。  相似文献   

15.
2006年10月11日,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改革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积极推进社区矫正”。2006年11月27日至28日上午召开的全国政法工作会议提出,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各级政法机关要善于运用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最大限度地遏制、预防和减少犯罪。按照目前官方的解释(详见今年的政法会议报道材料):“宽”,就是要坚持区别对待,应依法从宽的就要从宽处理。对情节轻微、主观恶性不大的犯罪人员,尽可能给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依法从轻减轻处罚。“严…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类社会的全球化发展和文明进步,保障人权的观念愈益受到关注与重视,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应该对被害人的人权保护有所忽视。被害人作为现代刑事诉讼中最重要的当事人之一,我们应该在法律上承认其作为当事人的诉讼地位,进一步保护被害人的人权,并逐步完善利益受损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7.
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目前我国实行的是"二元一级"刑事司法解释体制,即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分别对法院审判工作中的检察院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法规的问题具有解释权。然而,刑事司法解释在实际运作中出现了许多的异化。本文通过仔细分析我国刑事司法解释存在的缺陷与不足,进而提出完善我国刑事司法解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刑事被害人遭受了犯罪的侵犯,但是在很多的案件中被害人无法从犯罪分子那里获得足够的补偿,因此应当从补偿范围、标准、资金来源与管理、补偿程序等方面建立刑事被害人的补偿制度,以帮助被害人摆脱困境。  相似文献   

19.
商业贿赂是商业领域内的贿赂犯罪.实践中,商业贿赂行为模式多种多样且以行贿为主,侵犯的是公平的市场经济竞争秩序,这就使商业贿赂刑事立法不能完全照搬贿赂罪的立法模式.透视商业贿赂刑事立法的理论基础,对于完善商业贿赂的立法模式和科学地规制商业贿赂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一些不良的经营者为了谋取商业利益,采取贿赂手段拉拢受贿人,致使商业贿赂现象愈演愈烈。商业贿赂犯罪呈逐渐上升趋势,严重破坏了原本良好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剥夺了其他同行业经营者的公平交易机会。本文从商业贿赂犯罪的形成原因入手,探讨我国刑事立法之不足,提出了完善我国商业贿赂犯罪的刑事立法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