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0 毫秒
1.
良好的人际交往是现代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社会化和基本需要的表现形式。网络人际交往凭借独特特点,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其交往方式中占据主导地位。本文立足网络时代,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变化着手,结合当前大学生交往的"失落"现象,提出了几点可行性建议来规范当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  相似文献   

2.
同学交往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由于个性发展不均衡,学习竞争日益激烈,或是独生子女的以自我为中心等,使得为数不少的大学生与同学产生矛盾或冲突,给同学交往蒙上阴影,也对他们各方面的发展及班级建设带来不利影响.为了更好地融入到大学生活,大学生应该广泛交友、善于交际,获得珍贵的友谊.  相似文献   

3.
秦秋 《黑河学刊》2014,(12):99-100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人们的人际交往方式发生重大变革。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先锋,拥有强烈的交往需求和较强的好奇心,这使网络在大学生人际交往方式处于不可撼动的地位,我们只有正确认识网络传播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产生的影响,分析其原因,才能进一步提出改进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李银未 《新西部(上)》2009,(7):169-169,171
人际交往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工作以及成才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大学生一定要积极正视和解决不愿交往、不懂交往、不善交往的问题,努力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塑造自身形象,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形成健康的个性品质,为自己的人生发展扫清障碍.  相似文献   

5.
网络是现代科技带给人类的福祉,它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正面作用有:直面内心的精神交往消除垂直交往产生的隔阂;符号化的多媒体传播削减文化冲突导致的交往不适;超时空传播拓展人际交往范围;虚拟空间使自由充分交流成为可能。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负面影响有:网络交往的自由随意性导致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弱化;网络交往的弱监控性导致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失范。因此,应从政府、学校、大学生三方面齐抓共管,发挥其正面影响,规避其负面作用,使网络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6.
如何认识和正确处理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塑造自身形象,以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对待人际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保持和提高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交往和沟通能力,形成一种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人际交往环境,将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和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更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深层需要。  相似文献   

7.
目前,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发展,甚至会导致一些校园恶性暴力案件的发生,影响大学生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本文从宏观层面和经济社会与法的角度对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进行分析。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既有经济、社会、法律方面的因素,又有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原因,同时我们所处的网络时代也对大学生的交往产生了变革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胡方萍 《黑河学刊》2010,(3):114-114
大学应当将大学生的礼仪教育纳入培养过程,大学生应该加强对礼仪的教育。应该学会尊重别人,注意人际交往,在交往中切忌虚伪,这是相互信任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论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具有自由性、平等性、开放性、匿名性、虚拟性等特点.网络作为一种人际交往的新手段和新方式,很快得到大学生的普遍关注和积极参与.它一方面扩大了大学生的交往范围,增加了他们敞开心扉与人交流的机会;另一方面又导致了部分大学生现实交往能力下降、人际关系淡漠等问题.对此,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趋利避害,因势利导,帮助大学生在网络时代树立科学的人际交往观.  相似文献   

10.
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也逐渐进入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互联网信息技术也给新时代的大学生带来了学习方式和思想方式的变化。目前新媒体的发展成为了大学校园中学生学习和生活都离不开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新媒体的特点和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重点研究了网络新媒体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大学网络文化构成了大学生新的存在方式,对大学生的交往、学习和日常生活都带来了重要的影响。大学网络文化的特性使大学生网络审美出现了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模糊与转换,网络审美平民化、网络审美成为快乐审美的倾向,对大学生网络生活既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也产生了一些消极的作用。加强大学网络文化中的审美教育,对于大学生网络行为的优化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网络亚文化作为一种新型文化形态,对大学生的学习方法、人际交往、价值观及思想行为方式产生重大影响.这些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因此需要充分发挥网络亚文化的积极影响,而对网络亚文化产生的消极影响应采取相应的对策解决,以减少网络亚文化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是新媒体时代的新生事物,也是大学生政治诉求的新型渠道.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积极的网络政治参与行为意识能够支配和引导其政治参与行为,并起到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鉴于大学生在未来中国政治走向中的特殊地位和网络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研究和剖析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行为与大学生日常网络使用习惯的相关性,从而最大化地探寻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提升路径,具有重大的划时代意义.以黑龙江大学为例,通过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从态度、 动机、 效价、 效能等多维度综合分析,在网络使用习惯下的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有效提升路径是:改变网络政治参与使其更向社会基层开放;打造和培育主流网站优势政治论坛;建立"三位一体"的网络政治文化氛围;完善网络监督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世界,也成为90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主要手段。分析网络沟通与面对面交流的特点,以及90后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有利于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建。详细阐述了高校辅导员如何合理利用、不断提升网络沟通艺术,以达到与90后大学生有效沟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李玉娟 《黑河学刊》2005,2(6):45-47
网络交往是信息时代交往的新阶段,网络交往主要有主体角色的匿名性、交往内容的多元性、交往地位的平等性、交往主体的自主性等特征。它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人类交往带来了许多消极影响,这就需要我们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建立一种积极、健康的人际交往模式。  相似文献   

16.
艾宏青 《西部大开发》2010,(8):72-72,119
无论在学习、生活还是在工作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对我们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际交往是一门我们终生必学的“课程”。本文阐述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分析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并着重提出了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的技巧。  相似文献   

17.
依托计算机网络和智能终端发展起来的新媒体,被高校大学生广泛接受的同时,也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在新媒体环境下需要及时更新思想教育工作理念,提升自身的素养,树立师生平等以及与学生民主对话的教育理念.有效利用新媒体来开展学生的思想教政治育工作,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注意防止学生沉迷于网络中,广泛、深入、有效率、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8.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内容主要包括人际交往教育、健康教育、大学内涵教育、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死亡教育(生死观教育)与网络道德教育;主要形式是通过朋辈教育、课程探讨、团体活动、网络引领来开展大学新生入学教育。  相似文献   

19.
赵智勇 《黑河学刊》2011,(8):195-195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西北政法大学260名本科生施测,结果发现:大学生手机已经普及,手机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在此背景影响下,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更为便利快捷,交往的虚拟化程度加深。  相似文献   

20.
网络伦理道德,是指网民利用网络进行活动和交往时所应遵循的原则与规范,具有多元性、开放性、自主性等特点.网络在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诚信行为、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情感带来了新的问题.加强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教育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网络伦理意识,提高大学生自律意识,强化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完善大学生网络道德规范,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心理调适,健全网络行为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