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全球油脂油料市场是一个充分竞争和高度融合的市场,我国油脂油料进口不受配额限制,进口量远高于谷物。2020年我国油脂油料进口量和国内产量均创历史纪录,国内食用植物油供应充裕,但由于国际市场油脂油料供应偏紧、价格大幅上涨,国内食用植物油价格也出现了大幅上涨。去年以来,国内生猪养猪持续快速恢复,豆粕消费需求不断增加,预计2021年我国油脂油料进口量和国内大豆压榨量将继续增加,  相似文献   

2.
大豆进口的数量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当前国内大豆进口需求十分旺盛海关总署的统计资料显示,在2002/03年度的前两个季度(2002年四季度和2003年一季度),我国的大豆进口量为758万吨。2003年4月份进口大豆数量达到220万吨。预计5月份进口大豆统计数量可能为130至140万吨。预计2002/03年的前三个季度,我国大豆进口总量为1300至1400万吨,与2001/02年度同期的603万吨进口量相比,增长幅度在一倍以上。尽管大豆进口数量出现较大幅度增长,但国内市场对进口大豆的需求仍然十分强劲。目前国内各港口进口大豆实际分销价格为2680至2700元/吨,与上年同期相比,每吨大豆分销价格大体增加了5…  相似文献   

3.
中国食用植物油的供需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食用植物油的供给、需求状况 1.1植物油供给水平与结构特征 1.1.1供给水平的发展变化 近10年来,中国食用植物油供给水平保持高速增长态势。1995~2003年期间,中国食用植物油生产量从1136万吨增加到1338万吨,增长了18%;油料(中国大豆按统计口径归属粮食类,实际上大部分国产大豆用于榨油,为叙述方便,本文将大豆归为油料)进口量从39万吨增加到2084万吨,成品植物油进口量从351万吨增加到536吨,进口量增长了240%;  相似文献   

4.
我国油料、植物油的进口特征及品种间的替代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入WTO以来,随着关税的削减和配额的取消,我国油料及植物油进口呈现出新的特征:植物油进口总量快速上升,油料及植物油进口品种之间的替代关系凸现。因此,笔者重点测算了进口大豆与进口油菜籽之间以及进口大豆油、进口菜籽油与进口棕榈油之间的替代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进口油料中,大豆与油菜籽存在明显的替代关系;在进口植物油中,大豆油、棕榈油对菜籽油有着较强的替代性。从我国贸易的趋势上看,油料的进口仍以大豆为主;植物油进口将继续保持增长的趋势;棕榈油因为价格优势,进口量仍将继续增长,最终将会影响国内植物油消费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市场动态     
《中国粮食经济》2003,(7):55-56
我国谷物市场供求总量关系正在变化20世纪90年代,我国谷物年度生产和进口总量均高于年度消费总量。而进入2000年以后,局面发生转变,谷物年度产量和进口总量出现了明显下降,同时谷物消费总量虽然也呈现出下降态势,但相对较小的消费弹性决定了其下降过程相对较为平缓,这导致谷物产销曲线出现交叉并逆向发展。谷物生产和进口总量的下降源自国内产量下降和进口量下降两个方面,其中国内产量快速下降是谷物供应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与此相对应的是,谷物消费总量的下降也是主要源于国内消费量出现降低。谷物生产弹性明显大于其消费弹性的特性,决定了…  相似文献   

6.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最近进行的全国粮食分品种供求情况分析预测结果显示,按照我国粮食口径计算,2005/2006年度我国的粮食消费总量预计首次达到5亿吨的水平;按13亿人口计算,人均粮食消费水平为386.5公斤;根据对年度内粮食进出口数量的预测,净进口粮食数量占国内粮食消费总量的比重为5.1%。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监测显示,在国内粮食消费总量扩大的过程中,粮食品种结构性变化特点突出,全国粮食市场消费出现出了新的情况:一是受城乡居民人均口粮消费水平降低和城镇化提高的影响,口粮的直接消费量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二是由于养殖方式的进步,前些年饲用…  相似文献   

7.
贸易政策调整与中国大豆进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1990年来中国大豆进口量变化及大豆进口量占我国主要粮食品种进口总量的比重、中国大豆进口在世界大豆贸易中的地位、进口大豆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进口来源国和进口品种结构进行了全面回顾。同时,对中国大豆进口政策、资源竞争性粮食品种进口政策、大豆制成品进口政策、转基因和质检政策、替代产品进口政策的调整及其对中国大豆进口的影响进行了系统总结。在此基础上,得出了相应的结论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今年以来,我国玉米市场供求格局发生了变化,产需不平衡的现象日益突出,随着畜牧养殖及燃料乙醇快速发展和玉米加工业的进步,我国玉米消费快速增长,玉米进口有逐步增加的趋势。最近,一组关于玉米进口的数据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根据海关数据,今年1—4月,我国累计进口玉米176万吨,已经超过去年全年175万吨的进口量。有关专家曾表示,玉米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消费需求增长最快的粮食品种,专家预计“十二五”末我国玉米消费总需求量将在2.2亿吨左右。而据美国农业部预估,2011/2012年度,我国将进口创纪录的500万吨玉米,超过在1994—1995年干旱年间购买的470万吨峰值水平,未来10年,我国将占到全球玉米进口增长的近一半,到2022年将进口1800万吨玉米。  相似文献   

9.
《农民科技培训》2010,(3):44-44
豆油、菜籽油、棕榈油作为我国的三大食用植物油.消费量占到植物油总量的78%。其中,菜籽油因限制进口.2010年供应量偏紧.而政策托市又将使价格居高不下。另外.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食用植物油的进口量有逐年升高之势.从国内需求上看.推进城镇化的大趋势.将导致我国的食用油消费量持续增加。  相似文献   

10.
市场动态     
《中国粮食经济》2003,(12):54-55
国内食用油缺口巨大据监测,2002/03年度我国进口油籽折油及食用油进口总量首次接近800万吨。2002/2003年度,我国大豆进口量预计达到2000万吨,折合豆油360万吨;毛豆油进口量预计达到160万吨;油菜籽进口量为15.6万吨,折合菜籽油6万吨;菜籽油进口量为8.5万吨;棕榈油进口量预计为260万吨。上述食用油及油籽进口折油总量达到794万吨。即使扣除部分工业用棕油进口量以外,实际折油量也已超过700万吨。我国当前食用油供给并不充裕,目前国内每年食用油供给缺口已经至少达到700万吨。国内外市场对我国食用油短缺数量的估计通常为500—600万吨,但这一数…  相似文献   

11.
正据《中国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2016年8月)》估计,2015/16年度中国食用植物油产量2528万吨,比上月估计值调减31万吨;进口562万吨,比上月估计值调增5万吨;国内消费量3117万吨,与上月估计值持平;24度棕榈油到港完税均价区间每吨4150-5750元,比上月估计值略调低;国内四级菜籽油出厂均价区间每吨6000-6500元,比上月估计值略调高;国内花生油出厂均价区间每吨14500元-16500元,比上月估计值略调高。调减2015/16年度中国食用植物油产量的主要原因:一是大豆进口量调减,导致豆油产量减少。据8月份估计,中国进口大豆8811万吨,比上月估计值调  相似文献   

12.
《粮食问题研究》2007,(2):45-45
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分析预测,在2006~2007粮食年度,国内大豆产量预计为1650万吨,大豆进口量预计为3100万吨.加上上一年度大豆剩余库存量预计为370万吨,本年度全部大豆供给量将达到5120万吨,创下历史最高水平。据分析,在未来一年间,我国大豆加工能力和有效加工能力将继续提高:大豆加工行业调整阶段初步结束,进口需求有望加快增长;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食用植物油市场供求形势是:国内油料生产连续三年增长,今年预计继续增长;实际进口的总食用油包括料折油增加,其中,油料进口大幅度增加,食用油直接进口减少;我国食用植物油市场仍为供大于求格局;食用植物油库存不断减少。一国内油料生产已连续三年增长,今年预计继续增长1998年以后我国油料作物生产开始快速增长,播种面积和总产量连续三年增长,2000年油料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达到1540万公顷和2955万吨,均创历史最高纪录。其中,花生产量为14437万吨,占油料总产量的49%,油菜籽产量为1138…  相似文献   

14.
一、引 言 布朗在书中的观点很明确:中国的经济增长加速了食物消费的增长,尤其是畜产品的增长,而畜产品的增长必须建立在谷物产量快速增长的基础上。中国谷物产量增长的潜力却很小,事实上还可能会下降。布朗预言,中国大陆会重演日本、台湾和韩国的历史——要依靠进口来满足几乎所有对小麦和粗粮需求的增长。因此,中国在今后会大量进口粮食,进口量将大大地超出其余国家净出口总量。其结果是粮食短缺,粮价全面上涨,从而导致一部分穷困人口的基本粮食需求,特别是低收入粮食进口国的需求将会由于高价而被挤出国际市场。布  相似文献   

15.
自1996年以来,中国从大豆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大豆进口数量快速增长,2004年,中国进口大豆超过了2000万吨。近几年,中国大豆进口量增势明显,尤其是近3年来,大豆和豆油的进口双双增势迅猛。从发展趋势看,中国大豆生产增长缓慢,年度国内总产量已不足总需求的50%,依赖性进口局面已很难扭转。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植物油和肉、蛋、奶的需求日益增长,从而推动和促进了大豆压榨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想成为东亚大豆压榨中心的冲动和大豆已经提前入世(除了3%的关税、13%的增值税和《转基因管理条例》以外,没有其他类似于配额的人为控制措施)的市场情况,使得我国大豆进口量猛增。目前国内的大豆年进口量已经达到2000多万吨。我国是世界第一大进口国,进口量占国际市场贸易量的1/3左右,但与之不相称的是,我国大豆进口企业对国际大豆市场价格的制定没有影响力;同时我国企业无序采购和无序竞争问题严重,避…  相似文献   

17.
正预计"十三五"及未来10年,中国油籽生产先减后增,2016年食用植物油自给率将跌至30%,未来五年食用植物油产需总缺口达到1亿吨以上。"十二五"期间,中国食用植物油消费继续增长,油籽总产稳中略降,油料、油脂进口大幅增长。其中,大豆、油菜籽、花生等油籽总产量从2011年的4755万吨降至2015年的4708万吨;食用油籽进口量从2011年的5482万吨  相似文献   

18.
今年上半年,我国食用植物油加工行业总体保持稳定增长,但增速放缓,小品种油脂推陈出新,品种增加。国内原料供应略增,大豆进口小幅下降。食用植物油市场价格持续下跌,加工企业经济效益下降;大型企业产能进一步扩张,产能过剩问题更加突出。行业发展特点(一)总体保持稳定增长,增速放缓。上半年行业总体保持了稳定增长态势,规模以上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超过2000家,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0%-15%。由于食用植物油价格整体低迷,行业增长速度与上年同期相比有所放缓。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棕榈油进口量快速增长,全部依靠进口满足国内市场消费。棕榈油价格明显低于豆油、菜籽油和花生油,具有显著的价格优势,且与其他植物油的价格存在高度相关性,与豆油存在明显的替代效应。关税对棕榈油进口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因此,自贸区谈判中应高度重视棕榈油的进一步开放问题,避免棕榈油降税引发的联动效应。  相似文献   

20.
进出口方面:1-7月份,我国累计进口油料1521万吨,同比增加36.7%。其中,进口大豆1500万吨,增长39.1%;进口油菜籽14.4万吨,下降42.8%。累计出口油料89万吨,同比增长29.6%。其中,出口花生48.8万吨,增长24.1%。累计进口食用植物油349万吨,同比下降9.7%。其中,进口豆油94万吨,下降41.4%;进口菜籽油13.2万吨,下降44.4%;进口棕榈油241万吨,增长21.2%。国内供求判断:预计2005/06年度国内油料供给比较充裕。2004/05年度国内食油供给相对过剩,库存压力增加;预计2005/06年度新增供给量不足当年消费量,需要消耗库存弥补,食油期末库存将比上年度下降,但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