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工业化发展阶段,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必经的发展阶段.工业化程度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工业化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国民经济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2.
王凤平 《现代企业》2013,(12):32-33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仍然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生活消费需求决定了以工业制造业为主的产业仍然是满足日常生活需要、提供就业、获取财富的主要渠道,实体经济作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如果忽视了实体经济发展,必然导致产业空心化.对莱芜而言,在国际金融危机深层影响不断显现和我国经济增速稳中趋缓的背景下,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把更大的精力放到发展实体经济上来,对于抵御各种风险和挑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实现赶超跨越,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3.
城镇化是社会向前发展的一个不可逾越阶段,是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它应该与工业化协调发展。我国现阶段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不协调,落后于工业化发展,应该实施城镇化与工业化并举方针,把加快城镇化作为一项经济发展的政策。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不协调,与我国的特殊国情是分不开的。本文主要从宏观层面入手,即从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两个方面,对我国实行加快城镇化发展步伐的原因做些分析。  相似文献   

4.
柳宾 《中外企业》2002,(59):109-112
城市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和当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也是一个全球性的经济社会演变潮流。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确立,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日益提高,逐步缩小了同世界城市化水平之间的差距。西方国家及我国城市化进程已充分证明,城市化是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现代化是城市城市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人力资源是人类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最重要和最具能动作用的资源,而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就是为了充分利用、有效开发和积极挖潜人力资源,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的稳定状况。它不仅是国家经济职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深化经济体制配套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历来十分重视农业和农村问题,每年发的第一个文件大多是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的,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又专门做出了关于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决议,为下世纪初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处于走向小康经济的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农业仍然将起着支柱产业的作用。但由于农业生产力未能摆脱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农业生产仍不稳定,城市、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还在拉大。虽然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低,但以农业为主的农村仍然吸纳了全社会70%以上劳动力和社会人口,这就决定了农业和农村问题仍…  相似文献   

7.
农村城镇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中国农村城镇化的步伐显著加快。小城镇在推动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农村商品经济运行的枢纽和中心,而且也是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发展的载体和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8.
农村城镇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中国农村城镇化的步伐显著加快。小城镇在推动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农村商品经济运行的枢纽和中心,而且也是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发展的载体和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
农村城镇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中国农村城镇化的步伐显著加快.小城镇在推动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农村商品经济运行的枢纽和中心,而且也是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发展的载体和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
吴菲 《现代企业》2014,(12):35-35
回顾人类社会现代经济发展的历史,石油作为“世界工业的血液”,在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些年来,石油价格出现了大幅度波动,经历了全面持续快速上升和下降的过程,成为全球性通货膨胀的推手,对全球经济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重工业化阶段,我国逐渐成为石油的第二大消费国,国内石油供不应求,导致我国石油对外依赖性较大,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不可避免地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11.
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先进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现如今,我国正处于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阶段,由于制造业是国家财务收入的重要来源,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因此如何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生产企业中去,提高和优化其核心能力是目前我国制造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  相似文献   

12.
以信息化为支点实现城市化跨越式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作锋 《城市问题》2001,(4):11-13,21
世纪之交,信息技术的推动和信息需求的牵动使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人类正快步进入信息时代.信息经济的发展和全球信息化浪潮的到来,使世界上所有国家,无论是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要面对信息化这个全新的课题.信息化逐渐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成为人类进步的新标志.在这种新的社会经济背景下研究城市化问题有着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试图对信息化推动的城市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红三角”经济圈工业发展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工业化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的经验表明,在同一地区的不同经济发展阶段,或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并不一样。国民经济的增长,在贫困地区主要靠农业的推动;在温饱阶段主要靠农业和工业的推动;在总体小康阶段主要靠第二、三产业推动;在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基本实现阶段主要靠第三产业推动。 “红三角”是指广东的韶关市、江西的赣州市和湖南的郴州市。他们分别位于南岭的南部、东部和北部,同属丹霞地貌、革命老区,故称红三角。红三角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现代化,关键是要实现工业化。只有工业发展了,才能有效带动农业和其他各业的发展。红三角有发展工业的雄厚的基础,有资源优势,面临着吸收外来产业转移的机会,只要政策对头,环境宽松,措施得当,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兴工业化之路,红三角的工业发展就一定能跃上一个新的台阶,从而带动经济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人类利用资源的每一次进步,都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资源对经济发展也有很强的约束作用,资源的承载能力制约着经济增长的速度、结构和方式。上个世纪的100年里,拥有世界15%人口的发达国家先后完成了工业化,但与此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尤其是能源和矿产资源。进入新世纪后,一些发展中国家将陆续步入工业化加速阶段,资源消耗强度会明显加大。全球的资源供应以及与此相关的安全问题,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应对。  相似文献   

15.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上,不同的发展阶段,都会形成相应的产业发展优势领域及优势区域。如今全世界各国都遍布着星棋布的科技工业园,这无疑向我们显示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更高阶段正在来临。科技工业园的出现是经济结构高级化的必然产物,这种必然性存在于以下三个方面: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和快速发展,区域经济的崛起,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相似文献   

16.
城镇化是一个人类社会的经济转型、社会变迁和文化重构过程,是工业化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客观要求,是促进工业化发展和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对我国乃至世界的经济社会发展均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走过了一条曲折的农村城镇化道路,积累了许多经验,同时也留下了深刻的教训。本文研究了我国农村城镇化的研究进展与发展阶段,分析中国农村城镇化的现状,总结了中国农村城镇化道路的经验教训,展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城镇化道路的未来。  相似文献   

17.
科学技术是巨大的生产力,重大的革命性的生产力必定成为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进器。2000年前瓦特的蒸汽机推进了机械化的进程;100年前,爱迪生发明的电,带动了电气化的发展。当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正推动人类经济社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信息化工程是人类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重要平台。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同志都对发展我国的信息化有过很多重要的指示。大力发展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这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重要的进程。张国云的《信息化:构筑工业化腾飞平台》,研究了信息化对工业化的重要意义及推进信息化的对策。(见第9页)  相似文献   

18.
《大众标准化》2016,(3):20-21
正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实现社会经济和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循环经济为工业化以来的传统经济转向可持续发展经济提供了战略性的理论范式,它可以为优化人类经济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提供整体性思路,从而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统一,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郭先登 《中外企业》2002,(2):184-186
现代化是一个科学化进步、经济发展、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变革的整合过程。西方的现代化始于工业革命开创的资本主义工业化。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不同历史阶段的认识与实践,直至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这是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这就令人信服地向全世界表明,  相似文献   

20.
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政治、科学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聚集的中心。本文论述了我国地级城市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对城市生态环境所产生破坏的状况,分析了工业化对城市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提出了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策略:即将科学发展观理念贯穿于方针政策和行为的过程中,实现从传统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转型,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过程中要加强政策制度执行的刚性化,保证资金投入并加大治理力度,还要善于学习先进经验。坚持科学发展观,依靠高新科技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和谐社会稳定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