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5 毫秒
1.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既是上海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长远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国际金融中心城市要具有区位优势、雄厚的经济量能、产业结构高度服务化等条件基础。上海经过上百年历史的积淀和持续发展,已经具备了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所需要的基础和条件。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过程中,既要尊重客观规律,也要突出上海经济和城市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论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对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作为目前国内经济、贸易、金融等方面发展最具潜力的城市,是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首选之地.然而上海要从国内金融中心走向国际金融中心,面临来自国内外的诸多挑战,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人民币资本项目不可兑换,这制约着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提升,制约着人民币国际化的起步.可见加快资本项目开放,是促进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一个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伦敦、纽约、东京及区域性的国际金融中心新加坡、香港,在区位优势、形成发展、政府监管及业务类型上进行总体的比较分析,论证了拥有好的区位优势是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形成及发展的基础,揭示了在发展形成上,各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都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剧烈变动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各国政府也在其发展过程中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政策调整,以促进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发展.在比较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各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在业务类型上都有自己的强势方面.同时,对各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比较分析可以总结出这些城市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中的经验教训,这些经验教训对我国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主要问题 1、经济总量的支持力度不足 这一点应该从下面这两个方面来认识. 首先是金融中心所在国的经济总量支持不足的问题.在主要的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的演变过程中,一国经济实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战后,美国经济的绝对优势地位"迫使"伦敦让出了第一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随后,日本经济二、三十年的持续增长使东京在20世纪80年代迅速赶超其它国际金融中心.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日本经济的逐渐衰退,东京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开始衰落;而纽约则以美国新经济为基础,牢牢占据全球国际金融中心"龙头老大"的地位.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制约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很多经济指标上,中国(2003年)的水平与一些先发国家(2002年)的指标存在很大的差距.即使与香港、新加坡这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相比,差距依然显著.可喜的是,由于我国近年来一直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给予世人的信心与日俱增,因此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应当具有比较强大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北京发展国际金融中心战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发展国际金融中心是北京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北京国际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发展的需要,是北京金融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北京长远发展战略的需要;发展国际金融中心,北京有得天独厚的金融地缘优势,有优良的经济发展环境,有完善的金融业态和金融监管体系,有巨大的投资空间,有大量的金融研发机构和丰厚的人才储备,同时有着丰富的国际交往经验。文章提出,北京发展国际金融中心,应立足于我国现实情况,有特色,有创新;注重整合周边省市资源,领衔区域经济发展;加强金融领域软硬件方面的建设,加大在金融方面的开放程度。  相似文献   

6.
国际金融中心在一个国家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国际金融中心的功能及资本市场对建立金融中心的重要作用,然后从发展历史、经济背景、国家扶持等方面分析了上海具备成为我国金融中心的实力。  相似文献   

7.
刘一楠 《中国市场》2011,(39):70-70,81
本文对伦敦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发展进行案例分析,通过翔实的事实与数据,在产生原因、经济基础、经济腹地、辐射作用等方面比较分析伦敦进行金融中心建设的特点和经验,进而从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发展的战略角度出发,对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综合态势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国际金融中心的比较研究及其对上海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金融中心足更高级的国际金融活动中心,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金融实力的象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是一项国家战略,对当今世界顶尖国际金融中心进行比较研究,对于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邓小平对金融工作的论述,即金融与经济的辩证关系,金融的地位和作用,银行经营、货币政策、金融市场建设及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等有关金融改革与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由来已久.随着近年来中国大陆经济的发展,作为中国金融中心的上海在慢慢崛起,同时国家也提出到2020年基本将上海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面临挑战.内地与香港越来越紧密的合作也为香港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上海作为发展中的金融中心,离国际化还有一定的距离,而作为已经发展起来的香港在发展方式方面有很多可借鉴之处.本文通过讨论分析香港所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结合香港的发展经验,探究有利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方式方法,并提出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田霖 《北方经贸》2006,(10):71-73
金融协调发展是构建和谐中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一方面要实现中原区内经济、金融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要实现与周边区域的良性互动,促进金融资源的优化整合。前者致力于弥补金融发展短边,后者涉及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培育,实证分析表明郑州市具备一定的金融聚集潜力。然而从城市间相互作用强度指标来看,郑州目前主要承担着中原城市群的“龙头”角色,仍未能发挥中部崛起的杠杆作用。因此,必须逐步增强郑州的发展力、辐射力、带动力、创造力、影响力、凝聚力,以郑州市为金融中心带动中原崛起,进而带动整个中部崛起,促进区域的和谐发展和总体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构建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对重庆未来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促进作用,而金融中心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金融业产业集群的形成。重庆在向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发展过程中,市场自发演进形成的经济基础、金融业相关的产业政策和区域性经济发展战略是构建重庆金融业产业集群最重要的现实基础。实证表明:过去20年来,政策因素对重庆金融业产业的影响作用力超过经济因素,外贸对金融的影响力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李瑾  耿喆 《江苏商论》2011,(11):150-152
"碳金融"是随着低碳经济的兴起而出现的一个全新的金融概念。在当前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金融服务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必然要起着引导性的作用。本文通过SWOT方法分析研究我国发展碳金融的优势、劣势、机遇以及挑战,一方面为我国发展碳金融提供理论支撑,另一方面为发展碳金融提供切实可行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4.
灰色关联度法研究国际航运中心与金融中心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隽  胡昊 《中国市场》2009,(23):103-105
在国务院提出加快推进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的背景下,研究两个中心的联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定量的角度出发,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得出结论:金融中心与航运中心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其影响程度基本与国民经济总体运行状况对各自的影响程度相同,且金融业对航运业的影响程度要大于航运业对金融业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5.
李霞 《北方经贸》2009,(7):86-88
传统的金融机制相应于循环经济的运行模式,需要更多的创新才能适应新的经济发展要求。我国当前循环经济投融资发展主要是要改革和创新政策性金融组织,创建多元化的循环经济专项支持基金,推进循环经济资本市场建设,加强金融产品的创新。  相似文献   

16.
金融活动一方面通过金融机构自身的资源消耗与排放影响环境,另一方面更广泛地通过融资的社会经济资源配置功能间接影响环境,因而金融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正在逐步形成环境金融的概念。环境与金融发展状况均受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区域性因素的影响,具有区域性特征,这种区域性特征在区域差异较大的中国表现较为明显。从中国区域视角的实证检验中发现,区域金融发展状况与区域环境质量存在较为显著的关联性,区域环境金融投资尚未对区域环境质量做出显著性贡献,区域间环境金融发展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现代农业发展为金融创新的延伸和拓展提供了空间,也对金融服务手段、方式和理念提出了新要求。目前,黑龙江省的金融创新,支持了现代农业发展,拓宽了农村抵押担保物的范围,奠定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同时,也存在农村信用社没有找准定位、贷款利率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农村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创新力度进展缓慢等问题。为促进现代农业经济发展,黑龙江省应推行金融创新机制,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发展绿色信贷业务,支持生态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财务会计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日渐重要,我国传统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财务管理"和"财务会计"分家已成必然趋势。为了能够真正执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职能,财务会计应从企业中"独立"出来。将会计工作统一管理、将会计人员"大一统"管理,才有利于我国会计行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金融配置效率的改进与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金融学基础理论—市场完全性原理对我国金融体系资源配置低效率进行剖析,认为其根源在于市场的极度不完全,有限的金融工具对应日益扩大的风险空间,风险与收益严重不对称,金融风险不断积聚。因此应发展能够通过风险与收益的匹配进行资源有效配置的资本工具特别是企业债券,以降低我国经济运行中的潜在金融风险。针对我国区域经济不平衡的现实,可考虑通过建立区域债券交易中心来推动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Offshore centers have come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stitutional structur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 The article identifies two dimensions of dynamic competition that are relevant for an analysis of the offshore center phenomenon. First, there is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offshore centers and one or more domestic financial markets. Second, there is dynamic competition among the offshore centers. The system of offshore centers generates a three-tier structur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 domestic, foreign traditional, and offshore markets, both with respect to financial intermediaries as well as securities markets. This structure constitutes the institutional base for trends in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 which result in a process of increasing globaliz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