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进展情况(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简要回顾内蒙古自治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大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92年。这一阶段,开放了粮食集贸市场,恢复了议购议销,允许多渠道经营粮食;取消了粮食统购,只对小麦、玉米、稻谷和东四盟市大豆实行合同定购,定购以外的粮食可以自由上市;放开了粮食销售,实行了粮食购销同价;开始规划并建立和培育粮食市场体系;粮食经营机制开始由管理型向经营型转变。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粮食统购统销的流通格局被打破,转变为计划和市场两种…  相似文献   

2.
《齐鲁粮食》2003,(7):44-44
从6月1日开始,安徽在全省范围内扩大粮食补贴方式改革试点。主要内容包括:“两放开、一调整”。即放开粮食收购价格,不再按保护价收购农民余粮,实行随行就市收购农民余粮;放开粮食购销市场,支持和鼓励各类经营参与粮食收购和经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继续发挥主渠道作用并与其他粮食经营公平竞争,  相似文献   

3.
订单粮食不同于带有指令性的定购和合同定购。它是双方自愿、互惠的经济合同。原则上生产依据合同(即订单)种植,并提供符合合同要求的粮食品种、数量;经营负责按合同收购并付给生产粮食价款。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引导种植的合同购销行为,是粮食向产销一体化方向发展的开始。  相似文献   

4.
解决温饱问题以后,粮食问题便进入了一个怪圈:粮食减产,引起物价上涨,于是就开始采取措施抓粮,经过2~3年的努力,粮食渐渐抓上去了,丰收了,就又开始放松粮食生产,出现“卖粮难”,“谷贱伤农”,挫伤农民的积极性,然后粮食产量又开始下滑,下滑到一定程度,就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紧张。25年中,已如此往复多次。粮食生产之所以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前,中国粮食长期短缺,粮食工作的重心是发展粮食生产,增加粮食供给。1984年粮食产量迈上4000亿公斤台阶后,经历过几次“多了多了、少了少了”的大幅波动。随着粮食形势的变化,粮食政策相应调整,调整后的政策,又带来新变化。特别是1994、1995年粮食供求偏紧、粮价大幅上扬后,1995年下半年粮价开始同落,1996年粮食  相似文献   

6.
当前粮食流通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深化改革的政策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开始的新一轮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其绩效远没有人们期望的那么明显,改革的政策效应也在减退,一些老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新问题又不断出现。本文试图从当前粮改存在的问题入手,对粮改的政策取向与选择作些探讨。一、当前粮改面临的主要问题(一)粮食总量过剩,品种和品质结构调整滞后,导致粮价持续下跌,库存积压,亏损严重长期以来,由于粮食短缺,我国粮食政策一直鼓励通过扩大播种面积和高产措施来实现增产目标。但从1995年开始,我国粮食生产连续丰收,总量供过于求。与此同时,粮食生产结构与粮食消费…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邯郸市全年收购粮食总量在8亿公斤以上,年平均粮食储存量8.9亿公斤,最高储量达13亿公斤,从1988年开始跃入全省粮食仓储工作先进行列,其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8.
2003年秋末冬初以来,粮食价格在多年低位运行后全面大幅上涨,主要粮食品种价格相继逼近甚至开始突破历史最高位,至今上涨势头依然没有完全结束。随着国内粮食连续多年生产量小于需求量,粮食库存量逐渐缩减,作为国民经济中基础性、重要性和弱质性并存的产业,粮食问题重新成为各方关注的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9.
张霞 《齐鲁粮食》2003,(4):39-4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粮食生产有了长足发展,20世纪末,全国粮食产量先后跃上了4亿、4.5亿和5亿吨三个台阶,粮食产销出现了大体平衡、略有节余的可喜局面,粮食由短缺转变为相对过剩。随着粮食生产和需求的发展变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逐步深入。浙江、江苏、上海等省市率先进行了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试点,主要内容是“三个放开”,即粮食收购放开、粮食价格放开、粮食市场放开。从去年开始,省政府确定青岛、烟台、威海三市放开粮食市场。粮食市场化改革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扩展。但在粮食市场化改革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从日前召开的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获悉:从2006年开始,农业部将全力推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行动,力争“十一五”期间,平均每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100亿斤,粮食单产提高1个百分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0000亿斤。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粮食储备制度的进一步变革曹宝明在国民经济市场化、国际化的改革进程中,中国传统的粮食储备系统由于组织和制度的缺陷,越来越缺乏应有的功能和效率。1990年开始实施的“专项粮食储备”制度,由于新旧体制的交织,也由于粮食发展政策的不确定性,仍然具有改革...  相似文献   

12.
1.针对性宣传法规,增强涉粮者依法做好统计工作的理念。赤峰市松山区粮食局对社会粮食统计工作是从2005年开始的,并于2006年开始了第一次粮食执法及统计基础工作执法检查,并下发了《关于完善粮食经营台账和及时报送统计报表的通知》。通知中把做好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和相关的法律知识,违规如何处罚,以及统计归集工作的简要方法一并融入通知中,让涉粮者对统计工作有一个总体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土地流转承租户已开始以自产自销的方式进入粮食流通领域,而粮食流通管理的政策法规对这一新兴粮食经营主体,还没有规范性要求,导致粮食经营市场主体不平等、粮食流通统计数据不全面、影响市场秩序不便管的问题出现。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户粮食储备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户出于粮食安全考虑的粮食储备行为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在市场化改革日趋深入的前提下,我国农户粮食储备行为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而这种变化将对我国粮食市场的稳定和粮食安全产生一定影响。本文将主要通过构建农户粮食储备行为模型,探讨农户储备行为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以利于国家采取宏观政策调控农户粮食储备行为变化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价格对我国粮食生产影响的实证分析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价格对我国粮食生产影响的实证分析及政策建议张治华1979年以后,我国开始对长期实行的粮食统购统销制度进行改革,逐步提高粮食的收购价格,允许农民在完成国家收购任务后将剩余粮食在市场上出售,从此开始自觉运用价格杠杆来调节和刺激粮食生产。经过十几年的改革,...  相似文献   

16.
从今年开始,我省取消粮食收购保护价,放开粮食市场,这一改革,给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为提升传统粮食产业带来极好机遇,衢县作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在产业结构坚持“能调尽量调,不能调种好稻”的总原则下,如何努力做好提升传统粮食产业的文章,我们认为关键是要着力抓好以下四个转变。  相似文献   

17.
根据国务院和山东省、青岛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即墨市从2002年5月1日起开始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农村粮所、粮库、粮站等粮食购销企业(以下简称粮食购销企业)作为基层购销经营主体,在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完善。  相似文献   

18.
李强 《齐鲁粮食》2003,(11):17-19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发[2001]28号件)拉开了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序幕,浙江、上海、福建、广东、海南、江苏、北京和天津等八个省市已经率先行动,山东也在青岛、烟台、威海三个粮食主销区实施改革试点。取消粮食定购,放开粮食收购,放开粮食市场,放开粮食价格的“一取消,三放开”改革,意味着实行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我国粮食计划购销体制行将结束,粮食这一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开始进入市场经济的运行轨道。“这有利于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充分发挥各自的区域比较优势,加快调整主销区种植业生产结构,为主产区粮食销售腾出市场空间;  相似文献   

19.
9月20日,吉林粮食集团副董事长说,吉粮集团将发起成立一只粮食行业的产业基金,有兴趣的机构可以与其联系。该基金的管理公司已经成立,预计在10月就可以开始募集,一期募集资金预计在5亿元左右。其投资方向为粮食深加工和物流等领域,并有可能参与粮食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  相似文献   

20.
针对朝鲜最近积极地向外界提出粮食援助要求的事,韩国政府认为,朝鲜的粮食供需虽然紧张,但不至于紧张到“到处要求援助”的程度。朝鲜有可能为达成“2012年强盛大国”的目标,现在开始储备粮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