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振 《经营者》2010,(7):128-140
做红旗轿车的17年历程里,他以坦荡磊落赢得了工人们的爱戴,却也因性格外露未讨领导欢心;他经历了人生的高潮,然后又在高潮后体味着世态的繁杂。  相似文献   

2.
《政策与管理》2008,(24):8-8
“2008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临近年末又到了盘点的时候,脑海里却经常跳出这句曾经出现在贺岁电影《甲方乙方》片尾处的念白。怀念,是因为在这样一个特别的年份里我们曾经经历了太多,也思考过太多。  相似文献   

3.
品牌基因—品牌核心价值设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于一个人而言,他的性格是有可能改变的,他的人生定位也是可以变化的,不变的只有他深藏于体内的基因。 基因是永恒的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登山队在一次行动中,偶然发现了一具被冰雪掩盖的尸体。经专家鉴定,这具尸体至少生活在距今几千年前,可能是在一次雪崩中被大雪埋葬。经年不化的积雪保护着这具尸体,使他“活”到了今天。有趣的事还在后面,专家们通过从尸体上提取的基因,竟然找到了他生活在今天的后代。 这个故事似乎有点遥远,可是在我们的身边,在现实的生活中,类似的故事同样在上演。如果一位父亲怀疑看上去不太像自己的儿子是不是自  相似文献   

4.
第三只眼     
<正>自打走向社会,迄今近二十多年的人生经历中,我自觉养成了一个自己认为较好的做人和行事的习惯:遇事三思而后行。尽管因自己先天的不足,抑或性格使然,也曾做过许多错事,走过许多弯路,但我自觉养成的这一习惯,却能让我不断地在失败中前进,跌倒了又能很快爬起来,不断地日趋进步、日臻成熟。所以,我十分的推崇先哲的一句名言:“吾日三省吾身。”  相似文献   

5.
在徐闻县有一间“李文山马达维修店”,该店店主李文山是个高考落榜者,读到高中二年级时,因家庭生活困难,他在暑假里到了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当临时工,想挣钱帮补家庭,让妹妹继续上学。母亲含着泪花说:“山儿,听妈的话,继续读书吧!”于是,他回校继续读高三了。但在新学期到来之前,他又向熟人借来了1000元做资本,在水电局附近办了一个  相似文献   

6.
李龙天鹤发童颜,这位年过八旬的老者给人的第一印象远比真实年龄年轻,他身体硬朗,精神矍铄,走起路来脚下生风。1950年他从清华大学机械系毕业,原本被分配到河南焦作煤矿,却又机缘巧合地进入了汽车行业。当汽车工业筹备组负责人之一孟少农为每个人确定专业时,他又被分到汽车制造里一个专得不能再专的牛角尖专业--齿轮,并从此与之结缘。与同时代的大多数知识分子命运相似,他也经历过人生高潮和低谷。分界点出现在1955年,当年他被评为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在这之前他一直是厂里的旗帜和技术标兵。之后他因为讲真话,成为1959年党内反右倾时厂内工艺系统的两个重点人物之一,另一个是陈祖涛。紧接着,他的身影又出现在二汽筹备组和三汽筹备组里。1981年三汽因洋冒进而下马后,他选择去了南汽。在十来年总工程师和两年厂长的职业生涯里,他亲历了南汽新老产品对接、换型和引进车型三代同堂的辉煌时期,亦引出了轰动一时的南汽彩电风波。1993年65岁时,他从南汽离休,在领导的挽留下,他又干了5年。回忆往事,他笑言:我干汽车工业最遗憾的地方,就是汽车业要起飞了,我却没有参与,只是干了前面这些工作。但他亦同时表示,这一辈子并没有虚度,干得最顺畅的是在...  相似文献   

7.
村庄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寂寥过,我发现。这些年,我路过许多知名和无名的村庄。我,一个村庄和田野爱好者,脑袋里存着对于《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甜蜜的事业》、《人生》等电影的记忆,像个古代的采诗官,不断地在一些日光漫溢的假期深入到我故乡的一个又一个村庄,深入到作物和垦开的红壤浓郁的呼吸里。踏着露水徒步,在樟树乌云般的身影下小憩,对每个站在清凉的屋檐下张望我的陌生人甚至狗微笑。其实对于乡村背阴处的苦与痛我知道的并不比村庄少。我有过数年乡村生活,它的遥远与短暂成就了我对于乡土的错觉和怀念。在田野上,我还是碰到了时代…  相似文献   

8.
不才之才     
两千多年前,洞明世事而又懒散无为的庄子,向人们讲了这样一个寓言式的哲理故事:在一片树林子里,凡是长得高大笔直的树,都被人砍了去做梁做栋了,只剩一棵枝杈横生的“散木”,因其不才,以得天年。表面看,这是个教唆人不成材的故事。庄老夫了不仅言传,而且身教:当局请他出来做官,他说我宁可做一只在泥塘中拖着尾巴爬的龟,也不愿去受那份儿罪。庄子在当时就已是个有  相似文献   

9.
许多人都说我是个有故事的女人,而我只想做一个普通的会计人,一个能够把事业、家庭、生活、自我都打理得井井有条的女人,用我的智慧精心打造出无怨无悔的美丽人生.  相似文献   

10.
国外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乞丐站在地铁出口卖铅笔,一位商人匆匆而过,向乞丐杯子里投入几枚硬币,但忘了取铅笔。过了一会儿这位商人返回,取了一根铅笔,对乞丐说:“对不起,我忘了拿铅笔,因为你我毕竟都是商人,” 然后匆匆离去。几年以后,这位商人参加一次高级酒会时,一位衣冠楚楚的人士向他致谢,告诉商人说他就是当初卖铅笔的乞丐,他的生活改变,得益于商人的那一句话:“你我都是商人。”而在这以前,他仅仅只把自己看成一个乞丐。对于这个故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们对其有不同的领会与感悟。这也同样给企业经营者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是做什么的?是一位商人,还是一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审计厅第一任局长孙志远同志在去年夏天送给我一本他自已写的书——《亲历情》。这本书以流水账般简洁方式叙述了他大半生的生活经历,引发了我对人生的又一次思考。 孙局长在书中真实地记录了自己的成长过程。早年贫寒困苦的生活,醇厚的家风,造就了他达观向上的性格。在“走上谋生路”一节中,他叙述了自己为了生存有事就干,充满了艰辛、苦涩。读着他  相似文献   

12.
田力 《财会通讯》2007,(1):16-16
结婚生子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特别是对于有着几千年传统宗族和家庭观念的中国人来说,尤为如此。面对不断增长的城市生活压力和种种不可预知的风险,如果你是一个城市白领阶层,并且准备在2007年完成生子这一重大“任务”家庭财务计划又该如何做针对性的调整呢?  相似文献   

13.
东东西西: 和男友已经有两个星期未见过面了,对于这段感情,真是不知该如何处理? 我和他从相识到相恋已有将近四个年头,原来我一直认为这是一段成功的感情,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了,但是出乎我的意料:今年年初当我放假回来,他却跟我说,他不能给我幸福,因为他的家庭和其他种种原因。我不相信只是这么简单的理由,于是我翻了他的手机,看到了一些“甜言蜜语”,是和他的一位女同事,再后来他就说和这个女同事有着90%的性格是相似的,现在有一种“非常心动”的感觉,是很久以来都不曾有过的。他说不想错过。他希望我给他一年的时间来考虑我们之间的感情。后来几天,他说工作很忙就搬出去住了。 可是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就回头找我,给我打电话,说  相似文献   

14.
一路向北     
周国平的《只有一个人生》里有这样一段话:我相信,终年生活在大自然中的人,是会对一草一木产生感情的,他会与它们熟识,交谈,会惦记和关心它们。而我每次读到这里,内心总会异常感动,只因自己也是一个钟爱自然之人。  相似文献   

15.
翻看中国古代的典故时,看到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个鲁国人擅长织葛,他的妻子擅长织绢。在当时,葛一般用来做草鞋,而绢一般用来做帽子。有一天,这个鲁国人决定举家搬到千里之外的越国去谋生计。鲁国人刚一做出这个打算,身边便有人取笑他说,越国是蛮夷之地,那里的人出门是从来不穿鞋不戴帽子的,像你们夫妇这样编鞋做帽子的人到越国去干什么呀?写这个故事的人的用意主要是为了嘲笑鲁国人的愚昧无知,数千年来,看到这个故事的人们也都会对故事中的鲁国人报之轻蔑的一笑。但读完这个故事,我又想到了之前看到的一个国外小故事,是关于两个推销员的。故…  相似文献   

16.
有朋友从美国回来.大概有十多年,他没有吃过正宗的家乡菜.于是找饭店为他接风,相谈甚洽,宾主尽兴.但是到了结账的时候,闹得却有些不愉快.他拿出了钱,非要AA制(自己付自己的账),当着他妻子和孩子的面.我感觉他是给了我一个狠狠的"耳光",当然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但是一向随和的他却执意要如此.回宾馆的路上,我很是不悦.他问我:"是不是觉得我AA制,是没有给你面子."因为关系实在太好,没什么可以隐瞒的,我点了点头.他说,那我讲个故事给你听.  相似文献   

17.
胡葆森  赵国瑞 《英才》2012,(12):144-145
是一次次改变填满了我人生的每一个缝隙,也是一次次改变的叠加才成就了今天的我。回忆50多年的人生经历,我突然发现一个规律:我的生活和事业基本是以两三年为一个节点,不停做着改变。是一次次改变填满了我人生的每一个缝隙,也是一次次改变的叠加才成就了今天的我。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兴起了一股"公司热",当时公司的注册成本和创立门槛都比较低,政府机关也办了许多企业。一时间,大公司、大集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我所供职的中原集团也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8.
北京时间2005年8月5日晚,百度无人入睡。从夜里23时40分开始,3个小时里,百度人经历了人生里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在纳斯达克指数的显示屏上,他们持有百度原始股,涨幅达到了疯狂的353.85%,魔术般地成为每股122.54美元,一夜之间产生了9位亿万富翁、30位千万富翁和400位百万富翁,创造  相似文献   

19.
他过去的生活轨迹是众多美国年轻人的梦想:在名牌大学念书,毕业后去加利福尼亚工作。他现在所做的事足以让每个中国人敬佩:来中国的5年里,他每月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30%,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在图书馆里追寻中国历史,以一个共产党员的眼光关注着中国的发展。这就是记者所认识的美国共产党员戴维·昆丁·道迪埃。从基督徒到共产党员今年32岁的道迪埃出生在美国南方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家庭,在这样的环境下,他很自然地信了教,并朝着成为一名神父的目标努力。至于共产主义,道迪埃小时候一直了解不多。18岁那年,道迪埃第一次阅读了《共产党宣言…  相似文献   

20.
心中的世界     
伊东·布拉格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得普利策奖的黑人记者。一次,有人问他是如何取得如此骄绩的,布拉格沉思片刻,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布拉格出生在一个平常的黑人家庭,父母每天早出晚归,穷困潦倒,勉强够温饱。他非常自卑,看不到生活的一点希望,学业颓废,小小年纪,整天只知道自暴自弃,怨天尤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