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1 毫秒
1.
促进低碳农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低碳农业是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增产并举的必然选择,但总体看,财政政策对低碳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够,存在农业补贴的生态功能未能凸显、农村环保支出和低碳农业科技研发投入不足、财政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训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我国应主要从调整农业补贴结构、增加低碳农业科技研发投入、加大财政对土地流转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养的支持力度、建立低碳农业预算支出科目等方面来促进低碳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李阳 《经济纵横》2015,(2):78-82
低碳经济发展的各阶段都离不开财政政策的强力支持,合理实施财政政策以刺激低碳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引导企业低碳发展,并最终构建与低碳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各项制度。目前,我国的碳财政政策存在投入力度不大、财政政策通过市场机制的激励和引导不足、资金使用和管理绩效不高、政府采购政策示范作用不强、税收政策不完善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稍显滞后等问题,需要由政府在财政收入政策和支出政策两方面,采取措施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发展低碳经济是全球经济继工业革命之后的又一次系统变革,被视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的新的动力源泉。碳税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最有效的经济手段之一,常被认为是成本有效的减排工具。在合理构建碳税体系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合理有效分配与使用碳税资金,建议将碳税作为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并提出了碳税税额返还、建立专项支出、保持税收中性等资金使用模式,为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相似文献   

4.
合同能源管理与安徽省低碳经济发展途径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对于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节能减排,但是一味强调节能减排,对于大多数企业、建筑工程来说并不能积极主动地去响应,因为节能减排就意味着在企业产值减少的同时还增加了一部分节能减排的成本支出,最终影响企业的效益。然而,目前政府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这一举措,却可以利用这一类提供节能服务的企业把节能减排转变为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更大限度地去发展低碳经济。  相似文献   

5.
当低碳已经成为一项国家行动,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房地产业也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本文界定了低碳商品住房的内涵,介绍了其特征,分析了其对现有开发模式的影响以及成本和收益构成,并以卓达太阳城项目为例,总结了低碳房地产项目为利益相关者带来的成本支出和收益,最后概括了低碳商品住房开发的驱动力因素,提出加强低碳技术研发、政府对开发商采取激励措施、促使消费者树立低碳意识等建议,以促进开发商自觉从事低碳商品住房开发,实现国家低碳建筑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中国前100城市低碳发展排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发展,是城市发展转型的重要方向,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国内很多地区,都有建设低碳城市、促进低碳发展的愿望。随着低碳城市建设的迅速开展,越来越多的城市意识到,需要一套科学的理论、评估体系和考核标准作指导。对中国城市低碳发展进行排位,可以分析与比较不同城市低碳发展的共同点与差距,  相似文献   

7.
何野  张超 《经济视角》2010,(11):55-56
低碳经济是继工业化和信息化之后,人类经济面临的又一场革命。纵观如今发展低碳经济的两大论断:低碳阴谋论和低碳发展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机遇和挑战并存,我们更有理由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四川广元是嘉陵江上游的生态天然屏障,2008年“5.12”特大地震以来,广元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低碳发展理念,坚持以能源结构低碳化、产业发展低碳化和生态建设为主线,:赶力推进经济社会低碳恢复、低碳重建、低碳发展,从倡导低碳发展理念、构建低碳能源体系等九个方面探索实践。探索出一条后发地区发展低碳经济、转变增长方式之路。  相似文献   

9.
徐琪 《经济研究导刊》2010,(34):210-211
低碳经济是一种新型经济模式。发展低碳经济对于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中国高碳能源的利用仍较多、高耗能产业仍是产业主体、能源消耗处于不断增长阶段。为此,要发展中国的低碳经济,必须立法先行、提前做好发展战略规划,积极鼓励低碳技术的开发与利用,加快低碳产业的发展,并在全社会倡导低碳消费的理念。  相似文献   

10.
发展低碳农业是低碳经济社会的一个必然选择。低碳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但技术创新历来就是一项高风险、高投入的活动,需构建科学体系予以支持和保障。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是低碳农业技术创新的核心主体,政府、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中介机构均需参与其中,并提供相应的政策供给、技术供给、资金供给,以及信息供给。普及低碳农业知识、宣传低碳农业观念、制定支撑低碳农业发展的公共政策、引导农业碳汇市场建设、出台一系列与低碳农业相关的标准,是确保中国低碳农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1.
低碳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核心是能源技术、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首先,通过文献回顾,系统阐述了美、日、欧典型经济发达国家关于低碳经济的相关政策和发展经验;其次简单探讨了当前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困难;最后从宣传、经济政策和低碳技术体系三方面探讨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路线图。  相似文献   

12.
新兴低碳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在任何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下,产业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民经济增长的推动力。低碳产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低碳技术的创新,而且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和低碳生产力的提高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低碳产业还将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低碳产业的发展与产业竞争优势的培育,可以从创造和提升生产要素、构建低碳产业创新系统、扩大和提高低碳产品国内需求的规模和质量、推动低碳产业集群的形成、建立和维护市场竞争的秩序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3.
低碳经济是继工业化和信息化之后,人类经济面临的又一场革命.纵观如今发展低碳经济的两大论断:低碳阴谋论和低碳发展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机遇和挑战并存,我们更有理由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4.
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包含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城市、低碳生活等一系列新内容。它通过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规模使用可再生能源与低碳能源,大范围研发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建设低碳社会,维护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5.
2009年是不寻常的一年,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第三个三十年的开端,也是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年.低碳经济是继生态经济、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之后的又一次术语革命.在区域发展格局非均衡状况下发展低碳经济,既需要我们梳理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又需要审视非均衡发展的理论范型,这样对于我们思考低碳经济非均衡发展的路径选择大有助益.  相似文献   

16.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应"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在全球气候日益变暖、雾霾天气日益恶化的情况下,关于低碳经济法律体系的研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开发利用"低碳能源"、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是世界各国能源和经济的发展方向。我国建设低碳经济尚处在起步阶段,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法律体系方面仍处于薄弱的状态,在建设低碳经济过程中,我国应当构建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以确保其健康发展。基于此,从低碳经济多角度对低碳经济法律体系的构建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中国前100 城市低碳发展排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碳发展,是城市发展转型的重要方向,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国内很多地区,都有建设低碳城市、促进低碳发展的愿望.随着低碳城市建设的迅速开展,越来越多的城市意识到,需要一套科学的理论、评估体系和考核标准作指导.  相似文献   

18.
浅析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和路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外已采取多种措施发展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做负责的大国、实现和平崛起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选择.从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方面,说明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一些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低碳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模式,是世界科技革新的要求,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低碳经济与高消耗、高排量的经济有着本质的区别,低碳经济是碳排放量、社会经济以及生态环境最低的一种绿色经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的发展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保护资源的必然选择,下面主要详细进行分析如何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从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实现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刘丹丹 《经济师》2012,(1):14-15
低碳产业集群是低碳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大趋势的大背景下提出的的一个新概念。文章先介绍了低碳产业集群概念,认为低碳产业集群是产业集群的一种顺应经济形势和时代变化的创新升级,以低碳理念为导向,发挥集群优势,促进低碳技术与政策的创新推广,实现集群内产业链中各节点企业的低碳化发展。通过实例介绍了我国低碳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从政策、技术、集群优势三方面提出了我国未来低碳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