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级的银行家,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走向世界的银行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参照。 面对同样的危机,为什么有的银行只能倒闭或者被兼并,而有的银行不仅能安度危机,还能扩张版图?面对同样的市场、同样的顾客、同样的产品和同样的服务,为什么有的银行效益好,有的却案件不断?银行和其他生产型企业不同.虽然产品的差异度不那么明显。但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来不得半点等待,银行领导的领导力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构建发展中国家货币危机和银行危机共生基本面的Probit和Logit模型,对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共生性货币银行危机的发生概率情况进行近似模拟.危机发生及演进的趋势大致为:以1993年和1999年为分界点,1990年以来中国货币危机与银行危机共生概率总体上呈现由正"U"型向倒"U"型转变的分布特征,2008年出现微弱反转;样本期内我国共生危机发生概率总体处于[0.25%,2.5%]的区间范围内,但危机生成的结构分析却表明,这种极低的概率事实上为近年来我国高速的经济增长所覆盖.另外,发展中国家货币银行危机共生的基本规律显示出:GDP增长率、货币增长率、金融自由化和汇率制度对共生危机生成影响显著;金融自由化条件下共生危机发生的概率大干非自由化时期,无论自由化还是非自由化阶段,其他汇率制引发共生危机的概率均明显大于固定汇率制.  相似文献   

3.
刘玲 《中国经贸》2012,(12):130-130
普遍认为,影子银行是造成此次美国次贷危机的重要因素之一,不仅冲击欧美经济,随着银根紧缩,金融创新,影子银行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刻。本文通过比较中美两国影子银行特点,探讨了中国的影子银行现状及监管问题。  相似文献   

4.
人物     
《中国经济快讯》2014,(16):10-10
影子银行是传统银行体制的有益补充,中国影子银行规模约为15万亿-20万亿元,约为GDP比重的30%。”——工商银行行长易会满认为,中国的影子银行大部分都处于监管之内,不会对中国经济成长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5.
邓强 《珠江经济》2008,(12):1-1
始于2007年8月的美国次贷危机,随着美国“两房”被政府接管、华尔街前五大投行中三家倒闭两家转为银行控股公司、华盛顿互惠银行等多家银行破产倒闭、许多金融机构深陷信用和财务危机等一系列事件发生,标志着美国次贷危机已演化为金融危机,并迅速向欧洲及全球扩散,富通集团、德国地产融资抵押银行、意大利联合信贷银行、英国布拉福德一宾利银行、冰岛整个金融体系等陷入危机,并逐步向实体经济蔓延。国外媒体将此次危机称为“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危机”。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l980—2012年间的85次银行危机为样本,以经济增长恢复到危机前水平的所需时间为银行危机持续期的度量标准,综合考虑危机前经济体的经常账户、政府债务、资产价格变化情况以及危机中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实施情况,采用简单线性回归模型对银行危机持续时间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危机前的股票价格指数增长越快,银行危机的持续期越长,危机中货币供应的增长会使银行危机的持续期加长,危机中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以及危机中较快的全球经济增长则能在一定程度上缩短银行危机的持续期。  相似文献   

7.
选取77个国家发生的89次银行危机为样本,分别以危机后的经济衰退程度和通胀成本作为银行危机经济代价的度量标准,采用简单线性回归模型对银行危机经济代价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危机前的经常账户表现越差、房地产价格下降幅度越大,则危机后的经济衰退程度越严重。危机前的股票价格指数上涨越快,银行危机的通胀成本则越高。危机中政府财政支出的增加可以显著的降低危机后的经济衰退程度,危机中贬值策略的实施能够显著降低银行危机的通胀成本,危机中货币供应的增长则会显著提高危机后的通胀水平。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理论模型和实证检验两方面研究了银行效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协整结果表明,在衡量银行效率的实证指标中,我国经济增长与储蓄余额/GDP、中间业务收入额与总收入额的比值以及中长期贷款额与贷款总额的比值均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而与私人机构的贷款/GDP、国有银行以外的存款银行贷款/总贷款、私人贷款/总贷款没有长期稳定的关系。实证结果说明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对私人部门的贷款并未像想象的那样产生较高的资本回报率。  相似文献   

9.
当一家或多家银行出现严重问题并对实体经济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时,即会出现系统性银行危机.这种危机将会严重影响支付体系,减少信贷流量以及破坏资产价值.因此,分析其成因、代价及管理对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日本主银行制度演变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日本主银行制度源于战前的银行体制和二战期间的“军需企业指定金融机关”制度。战后,日本金融体制基本被保留下来,在日本经济恢复和高速增长期,日本企业与银行通过相互持股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企业和银行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崩溃以后,紧密的银企关系加剧了企业危机与银行危机的连锁反应,导致银行与企业相互羁绊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1.
历史上,许多国家在汇率制度改革后经历了银行危机。在对五个银行危机指标进行分析后,对中国与18个退出固定汇率制度后经历货币升值的国家进行了对比研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在实际退出固定汇率制度并保持人民币小幅升值的经济背景下,发生银行危机的概率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2.
环球资讯     
《宁波经济》2011,(3):9-10
韩版次贷危机偷袭全球 就在G20唾沫横飞论争复苏之时,韩阂突然而至的银行危机,让全球经济的前景重新变得不明朗起来。  相似文献   

13.
一个稳健而有效率的银行体系对于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是至关重要的。当前我国银行体系潜伏着较大的危机,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国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将进一步加大,严重威胁宏观经济的稳定。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我国银行业的治理结构,构建稳健的银行体系。  相似文献   

14.
汤震宇  刘博  林树  李翔 《开放导报》2009,(2):50-53,65
次贷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其根本原因在于金融创新参与了信用创遗过程。本研究通过对次贷危机发生的原因和过程以及基于金融创新下的信用创造的分析,并通过“影子银行”与传统银行的对比分析,揭示当代金融监管的缺陷,从而提出针对金融创新的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15.
香蕉王国面临严重危机。在救助香蕉银行失败后,政府给银行注入大量资金,经济有了短暂复苏。但现在又重陷衰退,失业率居高不下。  相似文献   

16.
改革新视角     
《中国科技产业》2004,(11):26-27
周光召:重大危机应对中要充分发挥科技与媒体作用,马凯:宏观调控不是专门针对非公有制经济,徐冠华:中国还未成为对世界有重大影响的科技大国,周小川:应尽快建立银行危机管理机制,解振华:国际环境合作应坚持四项原则  相似文献   

17.
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银行产业竞争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金融危机对美欧银行的业绩产生了巨大冲击,但对美欧银行的资本实力和资产规模并没有形成显著的影响。研究显示,美欧银行的竞争优势仍然存在,国际金融危机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美欧银行主导全球银行产业的竞争格局。  相似文献   

18.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贸易和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发展,对国际金融服务的需求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加之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银行管理战略的技术性增强,成本降低,更具规模经济优势,因而银行国际化业务发展迅猛。近年来,由于银行的国际化使国际资本流动更加便利,可以说,不管是80年代拉美的务危机还是东南亚金融危机以至俄罗斯金融危机,银行的国际化业务操作在其中起了助澜的作用,所以很有必要对银行国际化的宏观经济效应进行关注及研究,并对此作出适当的政策反应。  相似文献   

19.
影子银行在2008年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加速了危机的发展,显示出影子银行给经济带来活力的同时,也存在着相当大的风险.本文从影子银行概念的界定、发展规模、特点与风险进行分析,重点研究我国影子银行的风险防范措施,希望可以为影子银行在我国经济中发展更重要的作用的同时规避风险,促进其健康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李萌 《魅力中国》2010,(11):124-125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金融环境日益复杂多变。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在当前的金融环境下,银行的改革与发展也必须走向创新。本文首先介绍银行面临现有金融环境的发展需求,然后系统论述银行与相关行业联动优势塑造的意义,并规划出相应的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