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城镇化快速建设,河道污染不容乐观,为解决河道黑臭污染问题,文章开展了生物制剂和生物制剂+水生植物两组现场试验,从河道底泥角度分析修复成效.研究发现,两个底泥修复方案均能有效削减底泥污染物,增加底泥中的溶解氧,使底泥由厌氧还原态恢复为氧化态.研究成果将为黑臭河道治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人口基数的不断膨胀,大量的生活工业污水排入河道,水体污染愈加严重,以抚顺市区16条河道为研究对象,构建河道底泥和上覆水体中主要污染物指标数据库,通过因子分析法对河道水体和底泥污染指标之间的潜在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底泥中的TP与NH_3-N、TN呈显著相关,而底泥中NH_3-N、TN相关系数较小;水体中的TP、NH_3-N、TN的含量与底泥中TN含量没有明显相关性;在控制溶解氧的条件下,水体和底泥中各污染物之间相关系数明显降低,为后期的水治理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河道底泥污染情况及污染风险,文章以苏州市吴江区河道治理工程为例,基于现场原位测试及室内试验确定了河道底淤泥的主要污染物成分及生态风险程度。研究发现该河道底泥中Cd、Pb和Zn元素的超标率最高,分别为80.49%、75.51%和78.05%;河道底泥的低风险占比为31.7%,中风险占比为29.3%,较高风险占比为2.4%,极高风险占比为36.6%。  相似文献   

4.
以凌源市大凌河底泥为对象,探究了硫化物对黑臭河道底泥厌氧氨氧化潜力的影响,研究表明:各厌氧氨氧化潜力培养组中硫酸盐的平均浓度维持在114. 59~236. 15mg/L,氨氮的削减率为13. 23%~29. 64%,各底泥培养组的厌氧氨氧化反应速率PA_(ANAMMOX)相差较小,体系中反硝化过程占主导;碳氮比调控对厌氧氨氧化过程有利,为解决黑臭河道总氮去除率偏低问题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文章针对天然河道,采用明渠恒定非均匀流计算方法,利用VisualBasic软件,对新沭河蒋庄漫水桥段清淤疏浚前后不漫滩情况下中泓过流能力进行计算预测.并根据计算结果,分析2020年灾后应急治理新沭河险工处理工程新沭河中泓疏浚工程实施后,中泓行洪能力的提升效果.为今后类似形式的疏浚工程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城市河道水质是决定景观功能和水体生态的重要因素。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凌源市中心城区大凌河水质为研究对象,通过长时间、高密度的监测,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采用优化的模糊综合评价对一二级河道及排水河道进行了综合评价,为城区河道的水质分析和水体治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定量分析河道整治工程投资风险,建立多目标灰色关联投资风险评价模型。以海城市海城河为例,对其治理投资风险灰类的权值利用灰色综合评价值进行计算,并按照最大权值原则评价该河道治理投资风险状况,研究成果可为河道治理决策者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对某河道进行生态修复后河道内生态环境变化进行研究,以MIKE21为基础建立模型,对29. 1、38. 0、104. 5m~3/s三种流量下河道生态修复后流速变化以及河道内鱼类栖息环境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河道生态修复后,29. 1、38. 0、104. 5m~3/s三种流量下河道流速分别增加0. 2、0. 27、0. 41m/s;河道鱼类高质量栖息环境面积分别增加45. 3%、75. 1%、29. 7%,生态修复后有利于该河道内部生物的长久生存繁殖。本研究可以该河道的生态修复提供参考,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实现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科学化、现代化,是煤炭城市产业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以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过程为依据,根据过程中各环节的影响因素,构建煤炭城市应急管理能力评价体系,并以鸡西市为例,利用云模型对其应急管理能力进行评价,发现鸡西市应急管理能力属于良好等级,并提出完善鸡西市应急管理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针对传统河道堤防物理力学参数反演模型目标优化求解的局限性,采用自适应函数对其进行改进,并结合盘锦地区某河道治理工程,结合现场原位测试试验,对改进前后模型的反演精度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自适应函数进行模型改进后,堤防力学参数反演精度得到明显改善.研究成果对于河道堤防治理工程设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为了避免黄河山东段河道大型水库建设带来的洪凌安全隐患,此次研究将通过回归模型和实测断面法来计算和分析河道的冲淤演变规律,并构建河道水动力模型对洪水进行模拟计算,分析河道冲淤规律对防洪的影响。结果显示,黄河山东河段年均冲淤量的预测值为0.081×1011kg,淤积情况下河道断面比实际情况更高的水位,水位线最大相差为1.6m,易造成河岸冲刷,威胁人民安全。此次研究能够有效为水库假设提供理论支持,对河道保护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2.
赵希岭 《水利技术监督》2011,19(2):34-35,54
本文通过对防洪评价报告编制、评审过程中发现的难点和薄弱节次的分析,提出改进的措施和方法,以提高评价报告质量,保证河道防洪安全和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安全.  相似文献   

13.
常平环保专业基地生态补水专管采用水平定向钻法施工以穿越石马河,因此须对管线越河进行专项防洪影响评价.基于管线穿越方案,进行了河道演变分析,并结合水文成果复核、堤防渗流及抗滑稳定、抗冲刷计算等分析,对河势稳定、现有堤防、防汛抢险、第三方合法水事权益等要点进行了防洪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采用定向钻下穿河道不会占用河道过洪面积...  相似文献   

14.
运用中毒模型对火电厂氨气中毒进行定量安全评价,并提出安全对策措施,为火电厂制定氨气中毒应急预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佛山市顺德区河涌清淤工程为例,在桂畔海河水系和伦教大涌水系分别采集86个淤泥样品,监测其重金属含量是否超标,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样本底泥的总氮、总磷的含量在0.2%以下,总钾的含量在2.5%以下,取样底泥有机质含量为4.4~216.3g/kg,比重在1.6~2.1之间。针对于不同的底泥含量,利用机械脱水处理与土工管袋脱水处理分别进行清淤处理。  相似文献   

16.
从效益和成本构建城市型河道断面治理经济优化模型,以本溪城市型河道为例,采用改进的遗传算法对优化模型进行计算.改进后的经济优化模型可按照不同约束条件及目标函数对模型进行调整和修正,对于不同类型城市河道治理工程具有较好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SCERT(综合应急评价及响应技术)可运用于项目融资风险的评估。本文分析了把SCERT移植到贷款风险控制系统中的过程。然后以电力BOT项目为背景,对其活动、风险和对策进行了分析,最后运用SCERT的量化模型,通过模拟的方法对贷款风险进行了估计。  相似文献   

18.
基于过程模型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更加科学地分析技术创新的各个环节,文章通过引入过程模型,将企业技术创新视为一个不断持续改进的系统过程.通过对技术创新进行的过程分析,提出了比较全面的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实例计算,该模型对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与实际情况相吻合.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辽宁东部某河道整治工程为研究实例,结合原位试验观测方式对河道堤防承载能力进行评价,并分析原位观测试验方式在河道堤防承载能力评价分析的优缺点和注意事项。研究结果表明:原位测试可结合多个试验指标对河道堤防天然状况下的地质承载能力进行全面评价,弥补室内试验测试的不足;经试验评价研究河道堤防的渗透系数在5.1×10~3-8.5×10~3cm/s之间,土层的压缩系数均值可达到0.042MP~2,抗剪切内摩擦角均值达到52°,研究河道堤防的抗载负荷为450kPa,满足工程设计规范。研究成果可以为河道综合治理堤防设计地质承载能力分析提高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文章结合自适应函数对传统ANFIS模型进行改进,并将改进的ANFIS模型对辽宁西部某中小河流河道堤防的物理力学参数进行反演计算,并结合正交试验确定模型计算的训练样本,确定改进的ANFIS模型岩石力学参数反演的映射结构,同时结合河道堤防原位监测的位移数据,对改进前后的模型参数反演误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改进的ANFIS模型可提高河道堤防参数反演精度,相比于传统模型,改进模型的参数反演计算堤顶下降以及周边位移和监测位移之间的误差分别减少14.8%和18.6%。研究成果可在河道堤防参数设计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