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效应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在我国直接或间接地产生了就业效应,文章阐述了就业效应产生的理论基础和作用机理,并从就业数量、质量、产业和区位分布等四方面分析了这种效应在我国的具体表现。在此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引出了对增加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就业正效应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投资是拉动一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而外商直接投资是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总额不断扩大。随着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的影响越来越大。文章主要对外资影响就业的机制展开分析,分别从劳动需求效应、资本积累效应、产业关联效应、人力资本提升与技术溢出效应、制度变迁效应、经济增长效应六大机制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就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就业效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基于微观和宏观经济理论构建了外国直接投资与东道国就业的联立方程模型, 将外资对就业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纳入到一个理论模型中予以综合分析,并以中国在1983—2002 年间的数据资料进行实证性的计量研究。结果显示,外国直接投资一方面通过直接效应带动中国就业;另一方面通过挤出国内投资和提高生产率水平产生了减少就业的间接效应。但综合两种效应的最终结果表明,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就业产生了显著的积极影响,外国直接投资每增加1个百分点, 带动实际就业增加0.00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选取35个国家2001—2008年间的面板数据,以东道国市场、双边贸易、东道国劳动力成本以及教育水平等指标,采用固定效应分析方法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决定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结论表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受东道国市场规模的影响显著,但两者呈负向相关,即东道国市场规模越大,我国对其投资越少;同时,我国对出口及东道国的成人识字率也较为敏感。出口于东道国的贸易额度越大,东道国的成人识字率越高,我国对其直接投资就越多;东道国的工资水平与我国呈负弹性关系,东道国工资水平越高,我国对其直接投资就越少。  相似文献   

5.
用引力模型分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本文选取对中国进行直接投资的 32个国家 (地区 )为样本 ,把这些样本国的经济规模、人均国民收入与中国的地理距离等变量纳入引力模型 ,分析国家之间的国际直接投资流量与经济变量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 ,并揭示国际直接投资区位分布的规律。结果表明 ,投资国与东道国的经济规模总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及双边贸易量与两国间的国际直接投资流量呈正相关 ,投资国与东道国的经济规模和经济水平越相似 ,两国之间的国际直接投资流量越大。这一结论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国际直接投资水平流动的趋势。投资国与东道国的距离与国际直接流量和区位分布呈显著负相关 ,这表明地理位置是影响国际直接投资流向和分布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引力模型求出样本国家与中国国际直接投资的引力系数 ,并用引力系数就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中国开放新时期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区域,实现并扩大中国对外投资的正向技术溢出,对促进沿线各国转型发展、提高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效益均有重要影响。利用38个沿线国家2003—2015年的面板数据,借助GMM估计法分析我国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存在显著的正向技术溢出,但与出口贸易相比溢出水平较低;东道国科技研发实力、对外开放程度、金融发展水平等因素可显著扩大中国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7.
庞磊  朱彤  张盼盼 《亚太经济》2023,(1):111-120
采用倾向得分匹配联合渐进双重差分、两阶段最小二乘法以及多解释变量的单一中介效应检验方法,研究双向直接投资联动驱动产业新旧动能转换问题,得出以下结论:双向直接投资驱动产业新旧动能转换联动效应强度高于外商直接投资与对外直接投资个体效应;双向直接投资驱动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存在区域差异,东部沿海、北部沿海至西北地区驱动作用强度依次减弱;技术创新承担双向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的中介。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世界外商直接投资的重点已由制造业转向服务业,随着中国服务业市场逐步开放,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可低估。本文对1984年至2003年中国服务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存在由服务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到经济增长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技术效应、贸易效应和就业效应是中国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最为显著的增长路径。  相似文献   

9.
文章选取2003~2013年中国30个省际面板数据,以人力资本、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技术差距和技术研发强度为吸收因素构建面板平滑转换(PSTR)模型,研究并检验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全要素生产率的非线性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在人力资本、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技术差距和技术研发强度阀值转换条件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平滑转换机制效应;在参数异质性假设条件下,中国各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在影响全要素生产率上具有显著的非均衡性。  相似文献   

10.
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是地方政府实现经济增长目标的重要途径,而实现外商投资结构优化则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本文利用商务部外商投资管理平台公布的外资企业设立信息与地级市政府工作报告公布的地区经济增长目标等相关数据,实证检验了地区经济增长目标对其外商投资结构优化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地区经济增长目标对外商投资结构优化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即地区经济增长目标的提高会促使该地区引进外资中的高技术产业占比提高。异质性分析发现,经济增长目标对东部地区和服务业的外资结构优化均存在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对西部地区则存在显著的负向阻碍效应。机制检验表明,从增加传统要素供给的视角来看,经济增长目标压力下,地方政府扩大土地供给会促使制造业外资结构优化,但对服务业外资结构优化的影响并不明显;从促进优质要素形成的视角来看,财政支出扩张引致的教育和科技支出增加对吸引高技术外资和促进外资结构优化发挥着积极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以为新发展格局下优化经济增长目标管理体制和推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张颖  辛爱洪 《科技和产业》2024,24(4):101-108
选取2013—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K-Means聚类分析法对我国数字经济和高质量就业水平进行测度评价,通过面板模型、分维度回归、门槛效应模型,研究数字经济对劳动力高质量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和高质量就业水平二者均在时间趋势上呈增长趋势,空间特征上均表现为东部高、中西部低;数字经济有助于促进劳动力高质量就业;信息化发展、数字交易发展、数字金融普惠发展能显著促进劳动力高质量就业,互联网发展对高质量就业的影响不显著;数字经济对劳动力高质量就业的促进作用呈“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不同地区的数字经济对高质量就业的影响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2.
邓启峰 《北方经济》2007,(22):75-77
文章对外商直接投资的直接就业效应和总就业效应进行实证分析,认为尽管外商直接投资最近10年的直接就业效应略高于前10年,但由于其就业挤出效应,外商直接投资短期内对我国总就业存在负面影响,长期内存在正面影响,但效应并不像预期那么明显.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文章进一步分析了阻碍外商直接投资创造就业效应的因素,并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綦建红  李鸿 《亚太经济》2007,(4):106-109
近年来,中印两国在吸引外资方面的竞争与潜力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焦点之一,相形之下,对两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却鲜有关注。事实上,中印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迅猛,且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竞争优势。本文从投资规模、投资主体、投资行业、投资区位和投资绩效方面对中印对外直接投资现状进行比较,然后在分析中印对外直接投资的宏观经济效应差异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利用2003~2014年中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实证研究了双向FDI产业结构优化的总体效应与区域差异,以及金融发展对双向FDI产业结构优化效应的影响作用,并比较分析了金融危机前后产业结构优化效应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双向FDI均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但二者的交互作用却因为不协调而产生一定程度的阻碍作用;双向FDI对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影响作用明显大于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是影响双向FDI产业结构优化效应的重要因素,金融发展规模和金融发展效率均对双向FDI的产业结构优化效应具有强化作用,而且金融发展效率的强化作用更大;金融危机爆发以后,金融发展对双向FDI的产业结构合理化效应和高级化优化效应出现明显的异质性。因此,在"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实践过程中,要因地制宜适度引入外资和对外投资并加强IFDI与OFDI的有机协调与配合,要不断提升区域金融发展水平以强化双向FDI的产业结构优化效应。  相似文献   

15.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分析了1981~2004年外商直接投资和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分别考察了外商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人力资本及国内投资的相互作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FDI通过影响中国的对外贸易有力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FDI对提升中国人力资本水平的作用不明显;FDI对国内投资存在挤出效应。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最后分析了FDI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净效应并得出了相关结论及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呈融合发展态势。文章从理论上构建了要素禀赋差异下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关系的理论模型,并以中国为例实证研究了要素禀赋差异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效应。结果表明:总体上来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中国的资本和高技能劳动要素数量增加时,企业将扩大对外直接投资而减少出口,而低技能劳动要素丰裕时,企业将选择减少对外直接投资而增加出口;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时,中国企业更趋向于选择垂直型对外直接投资,反之,则倾向水平型对外直接投资;随着相对要素禀赋差异的扩大,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当期的出口创造效应较弱,甚至会起到抑制作用,但对滞后一期的出口创造效应较强。  相似文献   

17.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呈融合发展态势。文章从理论上构建了要素禀赋差异下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关系的理论模型,并以中国为例实证研究了要素禀赋差异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效应。结果表明:总体上来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中国的资本和高技能劳动要素数量增加时,企业将扩大对外直接投资而减少出口,而低技能劳动要素丰裕时,企业将选择减少对外直接投资而增加出口;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时,中国企业更趋向于选择垂直型对外直接投资,反之,则倾向水平型对外直接投资;随着相对要素禀赋差异的扩大,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当期的出口创造效应较弱,甚至会起到抑制作用,但对滞后一期的出口创造效应较强。  相似文献   

18.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母国就业效应的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于进一步优化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结构之目的,文章分析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母国就业效应的区域差异。经过对中国全国范围内及各省(市、区)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就业效应的检验,结果证实:在长期内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就业间正相关,而最近8年各省(市、区)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就业效应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一线城市"及沿边省份呈微弱负相关,其余省份为正相关。文章提出应针对不同区域采取有针对性的对外直接投资政策,并加强适龄劳动力可就业能力培养,以进一步减小对外直接投资母国就业效应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9.
邓启峰 《北方经济》2007,(11):75-77
文章对外商直接投资的直接就业效应和总就业效应进行实证分析,认为尽管外商直接投资最近10年的直接就业效应略高于前10年,但由于其就业挤出效应,外商直接投资短期内对我国总就业存在负面影响,长期内存在正面影响,但效应并不像预期那么明显。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文章进一步分析了阻碍外商直接投资创造就业效应的因素,并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东道国划分为经济发达国家、资源丰裕类国家、新兴经济体及其他不包含资源丰裕类的发展中国家等3类,在使用20032011年面板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引力模型分析了我国OFDI区位选择影响因素的国别差异。研究表明,影响我国OFDI对资源丰裕类国家区位选择的因素除了双边的经济总量以外,我国与东道国之间经贸往来的稳定性也是决定我国投资于资源丰裕类国家的重要因素;我国对经济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是以突破与规避贸易壁垒以及开拓新市场为主要目的,运输成本、东道国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并不显著;影响我国对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因素为东道国的投资自由程度及对外开放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