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经济》2014,(11)
正人民币国际化的话题近几年颇受国内外关注。"中国成为欧洲‘新闺蜜’"、"人民币将取代美元成为世界第一货币"等外媒报道不绝于耳,甚至有国家高呼"狼来了"。人民币与其他国家货币的深化合作究竟是"狼来了",还是势不可挡的历史选择?在这一热潮中,英国为何成为第一个发行以人民币计价国债的西方国家?人民币的在岸市场——中国还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和监管来夯实自身基础、创造良好的合作环境?《经济》记者深入观察,采访英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衔  相似文献   

2.
巫燕玲 《新经济》2003,(6):48-49
人民币会成为亚洲的硬通货?一个新兴的人民币区域正在形成?这个话题单是看起来就已经让人兴奋,但冷静和务实的中国外贸商人却有另外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货币理论的困境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1752年休谟的《货币论》发表以来,虽然经济学家在货币理论上进行了长期探索,但是这个领域还存在大量的未解之谜。目前几乎所有的教科书中都是将货币简单地解释为“信用货币”,“货币”与“信用”是近乎等同的概念,这种做法会引起一系列的理论和政策难题,例如货币是不是中性的?或者说,货币对经济有没有“真实影响”?货币是内生的还是外生的?货币政策应该关注货币数量还是关注信贷规模?  相似文献   

4.
王锴希 《经济研究导刊》2013,(20):167-170,190
今天,占据证券市场半壁江山的机构投资者已成为近20年来崛起的不可小视的力量,其对于公司治理的影响业已引起学术界与实务界的强烈关注。那么,机构投资者对于公司治理中的经典问题——"管理人控制"问题又能施加怎样的影响?对于目前十分敏感的高管薪酬问题,机构投资者又能够扮演怎样的角色呢?在分析了该问题的研究背景、回顾了该领域的国内外文献后,对机构投资者对于"管理人控制"问题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影响途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了关于未来亚洲货币合作模式的设想及其实行的路径。建立亚洲货币合作是保持亚洲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要求。文章指出亚洲货币合作应采用类似于美元化模式,不宜采用欧元模式。而未来亚洲货币合作体系的核心国,应当在中国与日本的竞争中产生,而中国将成为亚洲货币合作的轴心国。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 亚洲货币危机终于趋于平静,经济的恢复比预期的快。但是不良资产处理、金融体制改革、汇率制度安排等作为中长期的课题。仍然摆在人们的面前有待我们去探讨解决。特别是经历大暴跌以后的亚洲货币虽趋向稳定(图1),但就是否仍维持现有的浮动汇率制。还是应该采取其它汇率制度正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7.
杜嵩 《经济师》2010,(4):88-89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货币区域一体化已经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趋势。经过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后,亚洲各国感受到了进行亚洲货币合作的重要性。文章从最优货币理论出发,分析东亚货币合作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最后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8.
当个体、私营经济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已占全部国内生产总值30%的今天,在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地方经济主体的东南沿海一些省市,即在新的经济格局下,政府该管什么?不该管什么?这已成为企业界特别是民营企业特别关注的问题。这里我们以温州市政府的实践及市政府领导的感受为例,对上述  相似文献   

9.
东亚汇率协调机制与中国的理性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汇率协调的重要性已在东亚各国政府及经济学界形成共识.对于如何建立东亚汇率协调机制,许多国家政府和经济学家都提出了解决方案,并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如东亚日元区方案、东亚美元本位方案、一篮子目标区爬升钉住方案、亚洲汇率机制方案以及编制亚洲货币单位方案等.但是,通过对比分析各种协调方案认为,目前在亚洲还不存在一种可行的稳定的汇率协调机制,因此,谋求人民币在亚洲地区作为关键货币的地位才是中国在东亚货币合作中的最大利益所在.  相似文献   

10.
亚洲经营管理队伍面临紧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寻找当地土生土长的经营管理人员已成为一个令人驻亚洲的公司感到头痛的主要问题。而员工频繁地跳槽,竞争对手不择手段地挖墙脚和高薪利诱使这个问题雪上加霜。出路何在?  相似文献   

11.
9月3日,第八届京港洽谈会,由首创集团发起的"国际产业基金北京发展论坛"吸引了国际基金业和国内产业界的高度关注。改革开放26年,外资进入规模日大,中国已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第一国家。但相较于中国巨大的发展需求,资金仍然是发展的主要瓶颈。为此,如何吸引大规模的国际产业基金进入中国?如何在法律法规上进行相应的调整?如何解决基金业进入的具体技术问题?成为各方面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2.
9月3日,第八届京港洽谈会,由首创集团发起的"国际产业基金北京发展论坛"吸引了国际基金业和国内产业界的高度关注。改革开放26年,外资进入规模日大,中国已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第一国家。但相较于中国巨大的发展需求,资金仍然是发展的主要瓶颈。为此,如何吸引大规模的国际产业基金进入中国?如何在法律法规上进行相应的调整?如何解决基金业进入的具体技术问题?成为各方面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3.
9月3日,第八届京港洽谈会,由首创集团发起的"国际产业基金北京发展论坛"吸引了国际基金业和国内产业界的高度关注。改革开放26年,外资进入规模日大,中国已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第一国家。但相较于中国巨大的发展需求,资金仍然是发展的主要瓶颈。为此,如何吸引大规模的国际产业基金进入中国?如何在法律法规上进行相应的调整?如何解决基金业进入的具体技术问题?成为各方面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4.
9月3日,第八届京港洽谈会,由首创集团发起的"国际产业基金北京发展论坛"吸引了国际基金业和国内产业界的高度关注。改革开放26年,外资进入规模日大,中国已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第一国家。但相较于中国巨大的发展需求,资金仍然是发展的主要瓶颈。为此,如何吸引大规模的国际产业基金进入中国?如何在法律法规上进行相应的调整?如何解决基金业进入的具体技术问题?成为各方面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5.
9月3日,第八届京港洽谈会,由首创集团发起的"国际产业基金北京发展论坛"吸引了国际基金业和国内产业界的高度关注。改革开放26年,外资进入规模日大,中国已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第一国家。但相较于中国巨大的发展需求,资金仍然是发展的主要瓶颈。为此,如何吸引大规模的国际产业基金进入中国?如何在法律法规上进行相应的调整?如何解决基金业进入的具体技术问题?成为各方面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6.
9月3日,第八届京港洽谈会,由首创集团发起的"国际产业基金北京发展论坛"吸引了国际基金业和国内产业界的高度关注。改革开放26年,外资进入规模日大,中国已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第一国家。但相较于中国巨大的发展需求,资金仍然是发展的主要瓶颈。为此,如何吸引大规模的国际产业基金进入中国?如何在法律法规上进行相应的调整?如何解决基金业进入的具体技术问题?成为各方面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7.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竞争力的强弱成为评价城市综合竞争力的缩影.环渤海经济圈是继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之后中国经济的"第三个增长极",该经济圈中是否已存在金融中心城市?它能在多大程度上发挥其影响力?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8.
9月3日,第八届京港洽谈会,由首创集团发起的"国际产业基金北京发展论坛"吸引了国际基金业和国内产业界的高度关注。改革开放26年,外资进入规模日大,中国已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第一国家。但相较于中国巨大的发展需求,资金仍然是发展的主要瓶颈。为此,如何吸引大规模的国际产业基金进入中国?如何在法律法规上进行相应的调整?如何解决基金业进入的具体技术问题?成为各方面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9.
9月3日,第八届京港洽谈会,由首创集团发起的"国际产业基金北京发展论坛"吸引了国际基金业和国内产业界的高度关注。改革开放26年,外资进入规模日大,中国已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第一国家。但相较于中国巨大的发展需求,资金仍然是发展的主要瓶颈。为此,如何吸引大规模的国际产业基金进入中国?如何在法律法规上进行相应的调整?如何解决基金业进入的具体技术问题?成为各方面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20.
9月3日,第八届京港洽谈会,由首创集团发起的"国际产业基金北京发展论坛"吸引了国际基金业和国内产业界的高度关注。改革开放26年,外资进入规模日大,中国已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第一国家。但相较于中国巨大的发展需求,资金仍然是发展的主要瓶颈。为此,如何吸引大规模的国际产业基金进入中国?如何在法律法规上进行相应的调整?如何解决基金业进入的具体技术问题?成为各方面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