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文利用2007年—2015年28个省份动态面板数据和GMM估计法对财政分权与环境污染之间关系进行探讨。结果发现,首先,财政分权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同时受到地方政府生产性支出激励和服务性支出激励的影响,在生产性支出激励下,财政分权与环境污染呈正相关,在服务性支出激励下,财政分权与环境污染呈负相关;其次,整体上财政分权与环境污染呈现正相关关系,财政分权度越高,环境污染越严重;再次,东部、中部和西部在整体上财政分权都对环境污染有正向作用,但每个地区的大小不一样;最后,在服务性支出激励小于生产性支出的激励下,中央政府转移支付会强化地方政府生产性支出偏向行为,从而加剧环境污染。为此,论文提出,财政分权不必然会加剧环境污染,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应从对地方政府的激励约束入手,逐步提高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中环境因素所占比例,同时适度增加辖区居民对本地公共事务的参与度,进而增加地方政府服务性支出激励,改变其支出偏向行为和加速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治理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构建了地方政府财政行为选择模型,并实证检验了财政分权与地方非税收入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当政府间委托—代理关系不规范,激励机制不完善时,地方政府从事违约行为(囤积非税收入)的动机愈渐凸显;在控制变量(国企利润、财税改革)一定时,财政分权对地方非税收入规模产生显著影响,其中,支出分权度相对收入分权度的作用更为突出。因此,在分权体制下,应规范地方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机制;对各级政府事权进行必要调整;适度提高地方政府在国家税收分配体系中的比重;通过优化地方税收体系,更好地激励地方政府履行公共财政职能。  相似文献   

3.
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失衡的政治经济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本公共服务对一国长期经济增长和社会和谐至关重要.本文在我国的政府治理体制背景下,基于财政分权理论,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公共服务供给失衡背后的政治经济逻辑.地方政府供给公共物品的激励来自中央政府的经济发展绩效考核,而不是享受公共物品的当地居民的评价,所以财政分权会造成地方政府官员对任期内经济增长作用不十分显著的公共服务供给的失衡.本文以基础教育和公共卫生这两项基本公共服务为例,基于1995-200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检验了财政分权的效应,结果发现财政分权对公共服务的供给的影响显著为负.最后,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本公共服务对一国长期经济增长和社会和谐至关重要.本文在我国的政府治理体制背景下,基于财政分权理论,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公共服务供给失衡背后的政治经济逻辑.地主政府供给公共物品的激励来自中央政府的经济发展绩效考核,而不是享受公共物品的当地居民的评价,所以财政分权会造成地方政府官员对任期内经济增长作用不十分显著的公共服务供给的失衡.本文以基础教育和公共卫生这两项基本公共服务为例,基于1995-200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检验了财政分权的效应,结果发现财政分权对公共服务的供给的影响显著为负.最后,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国的政府治理模式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财政分权体制下,不同的政绩考核方式会影响地方政府的努力方向,进而导致不同类型公共品的投入偏向.文章通过数理模型对此进行了推导,然后运用1995~201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检验.回归结果显示,在政治晋升激励下,财政分权显著降低了地方政府在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方面的投入和环境质量.与此同时,民生权重的增加显著提高了地方政府对以上公共品的投入水平与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地方政府为缓解地方财政困难倾向于选择土地财政发展模式,在中国式的财政分权体制和地方竞争体制双重背景下,这种现象愈演愈烈。文章试图构建一个解释地方政府选择土地财政的三因素理论框架,从理论上阐述三者共同激励了地方政府实施土地财政的行为策略。通过对A省12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发现,中国式的财政分权体制激励了地方政府追求预算外财政收益,地方竞争体制进一步驱动了地方政府采取积极的土地财政策略。  相似文献   

7.
经典的分权理论认为,中央向地方的财政分权能够激励地方政府提高质量,但上述理论命题在中国的情境下尚未得到系统的论证。以中国地级市数据为样本,采用条件均值和条件分位数回归估计了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分权显著提高了地方政府的质量,且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质量的正向影响随着政府质量的提高而递增;财政分权所具有的政府质量提升效应,主要源自政府效率和产权保护水平的提高,尚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财政分权促进了地方公共物品的供给。  相似文献   

8.
财政分权、地方政府竞争和教育财政支出相关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2000年-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3类数据计量政府教育财政支出,实证检验了我国财政分权、地方政府竞争和教育财政支出之间的关系。并且根据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将样本分成两组分别进行检验,结果发现这一比例达到4%的样本地区教育财政支出与财政分权不相关,与地方政府竞争显著正相关;而教育财政支出占GDP比重没有达到4%的样本地区,教育财政支出与财政分权度和地方政府竞争则呈现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人口城市化滞后于空间城市化是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基于同时考虑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竞争的中国式分权视角,对人口城市化滞后于空间城市化现象进行解释.理论分析表明,在由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竞争相互嵌入构成的中国式分权激励机制下,地方政府为了发展经济、增加财政收入和改善政绩,具有偏重推进空间城市化、忽视推进人口城市化的动机.利用2000年~ 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中国式分权下的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竞争对人口城市化滞后于空间城市化具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财政分权程度越高,地方政府间竞争越激烈,人口城市化滞后于空间城市化的程度就越严重.因此,为了实现人口城市化与空间城市化的同步协调发展,中国需要对现行财税制度和地方政府治理机制进行相应改革.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部门的工作重心逐渐向着经济方面倾斜,各级政府之间税收的竞争日益激烈,在当前财政分权的背景之下,由于我国地方政府税收之间的竞争,企业、人才及资源等都发生着频繁性流动,使得我国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出现了众多的问题及矛盾。因此,加强对财政分权背景之下的地方税收竞争规制进行研究显得十分必要。本文从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的基础及成因着手,分析当前财政分权背景下我国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规制,探讨解决我国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分权改革尤其是1994年的分税制,赋予了地方政府特有的财政与政治双重激励,致使地方政府政绩导向偏离,政绩考核扭曲,深陷政绩困局。化解地方政府政绩困局,必须立足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内在关联,推进公共预算制度改革和财政分权体制改革,从健全财政支出绩效考核制度、实施地方政府绩效预算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财政分权和政治集权成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特点。财政分权使地方政府拥有了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剩余索取权”,为其带来强的财政激励,同时由于政治集权,地方政府官员为了晋升又面临着政治激励。此外,由于寻租行为的存在,地方官员还受到个人经济利益的影响。在财政激励、政治晋升激励以及个人经济利益激励等三重激励下,地方政府的行为发生了变异。  相似文献   

13.
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关系(财权、事权、激励体制)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一直是政治经济学、公共经济学关注的热点问题.中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一直存在的反复收权放权实践以及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实践,为学界开展财政分权研究提供了绝佳的机会.以往这些研究几乎都聚焦在财政分权的绩效考察上,而其中又多以经济增长绩效为考察重点,同时也有少量研究考察其对义务教育、公共品提供、环境保护、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影响.而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学武的专著《中国财政分权绩效研究:基于制度相容的视角》没有局限在通过扩展样本、改变相关衡量指标以及财政分权其他角度绩效考察等层面的研究,而是创新性地思考“财政分权为什么能产生这样的绩效”和“什么条件下财政分权能产生不同的绩效”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分税制改革以来财政分权激励地方政府通过竞争加剧来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城乡收入差距的结构性问题.本文以2002年-2015年间31个省市自治区(港澳台除外)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对财政分权、地方政府竞争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不论是全国还是分地域,当期的财政分权对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早期的财政分权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东部地区的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竞争的交互作用表现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中西部地区作用正好相反.据此,本文提出了在制度层面进一步合理分权,在考核机制方面建立绿色GDP考核体系,在结构层面优化公共支出结构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中国与俄罗斯两个转型国家财政分权安排的比较分析,采用一个理论模型讨论了分权下的政治激励是如何影响地方政府行为和经济增长的,发现中国在某种程度上强调政治激励的财政分权在促进经济发展中发挥了有益的作用,而政治权力的分散化是俄罗斯转型前期经济绩效相对贫弱的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2007-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系统GMM模型实证分析财政分权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财政分权显著促进区域创新能力,以地方政府创新偏好为中介变量,财政分权能通过促进地方政府创新偏好,进而正向影响区域创新能力。分地区考察发现,财政分权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性。在东中部地区,财政分权会显著促进区域创新能力;在西部地区,财政分权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关系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主流财政分权和公共服务提供理论在强调地方政府竞争效率的同时,较少考虑联邦体制与单一集权体制的制度差异,而且忽视了地方政府在提供一些公共服务时面临着巨大的财政外溢.考虑到我国单一集权的政体背景,应用多任务代理框架来构建理论模型,可以发现,地方政府会忽视产出不易测量的文教卫生等社会民生类公共服务的提供.在人口大规模迁移使得教育支出具有显著财政外溢情况下,地方政府将进一步削减教育支出,并向居民转嫁.未来的政策调整方向是,演化地方政府经济活动激励的同时,加大对社会民生类公共服务的激励强度,并增加对具有财政外溢的教育的专项转移支付,使其经费负担主体逐步上移.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03~201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从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行为视角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的影响机理进行阐释和实证考察,从新的视角阐释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扩张背后的制度性激励。研究发现:当前的财政分权体制可对地方政府推动对外直接投资增长产生积极的激励效应,财政分权下地方政府规制行为对对外直接投资增长有正向调节作用和提升效应,能够弱化竞争行为的负面影响和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9.
按照财政分权理论,公共文化服务由地方政府供给可以更好地满足居民的公共文化需求.基于1999年~2013年31个省份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财政分权度量指标对地方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影响不同,且对于不同区域财政分权作用的影响力也不相同.以财政支出衡量的财政分权和以财政收入衡量的财政分权对各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均有正向影响,其中东部地区影响较大;以财政自主度衡量的财政分权对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有反向影响,其中中部地区影响最大;三种分权方法中财政支出分权对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影响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20.
财政分权是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财政分权特别是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对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地方政府经济行为"变异"的根源在于现行体制对地方政府的激励与约束.因此,规范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重点就是要调整完善地方政府的治理结构,通过立法进一步明确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划清中央与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间的事权财权,做到财权与事权、权利与义务的对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