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陈昊 《新西部(上)》2013,(12):50-51,64
本文阐述了南海地缘政治形势,分析了海峡两岸合作维护南海主权和权益的可能性,探讨了两岸在南海合作的模式。指出海峡两岸应该以南海争端为契机,扩大共识,克服障碍,在明确合作思路、原则和领域的基础上,从民间交流、海上搜救、渔业资源养护、油气资源开采、航道安全维护等方面分层次、分步骤地进行务实合作,共同维护好全中国的海洋主权和权益。  相似文献   

2.
随着南中国海沿海各国圈海占岛,造成我国南海海域争端不断加剧,严重阻碍我国海洋渔业发展.为维护我国海洋合法权益和渔民的渔业利益,加强我国海洋渔业行政执法力度势在必行.本文分析梳理了当前南海区域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渔业执法人才选拔和培训工作、建立科学合理的行政执法机制、保证行政执法程序的公平与合理、提高执法监督质量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长江禁渔期制度实施效果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渔业是我国淡水渔业的摇篮,鱼类基因的宝库,经济鱼类的原种基地。长江渔业苗种丰富,并有种质优势,生长快,抗病力强等特点。近年来,由于水域污染、水工建设和过度捕捞等原因,长江渔业资源面临枯竭。文章通过对2003年起正式实施的长江禁渔期制度实施效果的分析,提出了加强综合治理、建立渔业资源保护区、加大渔民转产转业力度、规范渔业资源人工增殖放流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动态     
<正>海峡两岸(蓬莱)渔业合作示范基地揭牌山东省首家海峡两岸(蓬莱)渔业合作交流示范基地揭牌仪式9月21日在蓬莱市山东汇洋集团举行。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副主任叶克冬,山东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颜世元等出席活动,并为"海峡两岸(蓬莱)渔业合作交流示范基地"揭牌。海峡两岸(蓬莱)渔业合作交流示范基地由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山东省台办于2014年5月批准在蓬莱市设立,旨在发挥山东渔业资源优势,在汇洋集团与台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渔业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条例》共有7章53条,包括养殖业、捕捞业、渔业资源的增殖与保护、水产品质量安全、法律责任等,并明确:县级以上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将渔业生产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和完善渔业生产风险防范机制、鼓励渔业生产者参加互助保险和商业保险;建立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对渔业生产者造成重大损失的,当地政府应采取应急措施并为其恢复生产提供指  相似文献   

6.
当前烟台海洋渔业面临着产业结构亟需升级、规划定位不清晰、渔业资源污染衰退、远洋渔业实力不强、渔业企业经营方式落后等问题,这些问题迫切需要解决。下一步烟台应坚持自己的思路和发展重点,通过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完善渔业经营机制、注重质量安全和品牌建设、强化科技支撑及创新体系、落实渔业资源保护机制、提高执法管理水平等措施加快烟台市海洋渔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渔业发展有了长足进展,但是伴随着渔业产量的提高,近海的渔业资源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捕捞压力,一些经济鱼类面临着灭绝的危险。面对如此险峻的资源形势,国家渔业管理部门虽然建立禁渔区,控制捕捞强度和调整作业等一些保护措施,也发挥了重要的作  相似文献   

8.
在象山设立"海峡两岸渔业合作示范区"意向的达成对于象山发展对台贸易与两岸渔业合作具有积极意义。针对目前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应重点采取支持先行先试、推动口岸开放、建立协调机制、搭建交流平台等因应之策,加快推进"海峡两岸渔业合作示范区"建设。  相似文献   

9.
陈涛 《港口经济》2012,(11):29-29
以“合作发展,共创未来”为主题的泛珠三角区域物流合作磋商会今年8月在海口市召开。参会各方共同签署了《深化泛珠三角区域物流发展合作会议纪要》,明确了区域物流运输体系、物流公共管理服务、物流园区、物流应急机制和南海资源开发物流保障体系五大领域的重大合作事项,着力推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物流业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10.
台湾当局正式以“中华民国政府”的名义,明确重申对南海主权及对南海争端立场。这是一个重要信息,海峡两岸在南海问题上共同的主权基础,有合作的潜力与可能。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一个渔业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渔业历史悠久。近年来由于我国与日本、韩国、越南签订的渔业协定相继生效,另外捕捞过度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使沿海渔业资源变得十分脆弱,对渔民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在此背景下渔民转产转业问题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对近年来诸多学者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并对下一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港口是全球供应链的重要环节,港口物流是海上经贸合作的基础,区域间的港口物流合作可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尝试将共生理论引入到南海次区域港口物流合作中,构建南海次区域港口物流合作共生系统。为了进一步提升港口物流合作共生系统的稳定性,提出港口物流合作的模式及港口物流合作路径,为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下南海次区域港口物流长期合作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孙妍  陈哲锋 《科技和产业》2023,23(13):56-63
环南海国家一直在积极推动邮轮产业合作,它们互为域内主要邮轮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国。与此同时,作为新兴产业,邮轮产业协同发展及区域合作还存在一定的短板。基于协同博弈的观点对环南海国家邮轮产业协同发展和环南海国家邮轮产业利益相关者均衡机制的构建进行探讨,以期为推动环南海国家邮轮产业、海洋旅游、区域经济的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4.
随着TPP谈判、RCEP谈判的推进和南中国海冲突日益增多,中国与东盟的交流与合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在当前日益复杂的中国—东盟关系形势下,文章试图寻找中国—东盟金融合作新的路径。文章认为,中国与东盟的金融合作已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掺杂了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文章分析了中国—东盟金融合作的经济障碍和非经济障碍,并基于此状况,沿着增强中国与东盟的金融互信、考虑中国与东盟金融发展水平差异、建立统一稳定的区域金融市场以及抵制区域外势力的干预的思路提出了在当前形势下中国与东盟金融合作的推动策略。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投资俄白哈关税同盟市场的重要意义;了解中国投资该市场的历程、现状;解读中国投资该市场有利与不利的影响因素.本文认为中国对俄白哈关税同盟市场投资有利于双方建立互利的经济合作新模式,投资拉动将成为出口增长新动力.从投资流量来看,中国对同盟成员国投资流量分布不均衡,但均保持较快增速;投资存量横向比较偏低,纵向比较增长良好,但国别差异明显.从投资领域来看,偏重采矿业和农林牧渔业等第一产业,对制造业和服务业投资不足.同盟成立对中国向其投资的有利因素体现在市场扩大效应、成本降低效应、环境改善效应、经济特区效应、产业转型效应和白色清关效应等方面,不利因素则表现为投资替代效应、关税溢价效应、隐性投资壁垒效应和地下资源保护效应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中国南海安全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海洋观和安全观"、"地位和作用"、"海洋强国和南海强国"、"战略统筹"、"中国南海战略"、"立法"、"维权博弈"、"挑战和机遇"等八个方面,对中国南海安全进行了系统论述,提出了一些维护中国南海主权、确保中国南海安全的新思考、新思路、新观念、新观点。研究认为,中国南海安全态势日趋紧张、复杂多变,需要从战略的高度来运筹中国南海安全,需要从建设南海强国的角度来统筹中国南海安全。文章建议,将中国南海作为维护中国国家海洋主权和安全的实验区和示范区。  相似文献   

17.
中日韩与东盟(10+3)税收协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韩与东盟经济合作的现状决定了(10 3)国家间区域性税收协调的深度和广度。本文通过分析中日韩与东盟(10 3)区域税收国际协调现状、困难,提出了(10 3)税收国际协调应该遵循的原则,建议应建立中日韩与东盟(10 3)区域税收协调机制,以及消除货物、服务贸易中阻碍商品、人员自由流动、涉及投资所得等税收因素,以促进(10 3)国家间商品、资本、劳务、知识产权等的自由流动。  相似文献   

18.
日本"资源外交"是能源与外交相结合的产物,是以确立稳定获取能源和有色金属的国际供求关系为目的的国家战略及其活动,主要包括日本与资源供给国、资源需求大国、地区及全球性框架组织之间的外交活动。日本在中亚和中东积极建立高层战略对话机制,与资源供给国发展全面经济合作,参与改善地区安全,努力实现能源供给稳定化和多元化。日本资源外交具有发展大国间合作带动其他国家经济,发挥资金和技术优势实现产消国经济互补,在配合美国地区战略的同时确保本国利益等特点。同时,也将为中日关系带来加剧资源竞争、促进节能合作等方面的挑战和机遇。  相似文献   

19.
曲超  孙妍 《科技和产业》2021,21(5):239-243
相比欧美邮轮产业,环南海国家的邮轮产业由于发展时间短、基础设施薄弱,产业整体处于产业链的低端水平,产业链价值增值效应不够明显.以邮轮全产业链作为研究对象,从全产业链内涵、全产业链动力机制等方面,对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力求对邮轮全产业链的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梳理.研究发现区域性邮轮产业采取全产业链的运营模式能增强联合抵抗风险的能力,合作共赢将会产生协同效应,促进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Recent government legislation, which calls for the eradication of trout from ecosystems where they may cause harm, could damage the tourism appeal of many South African catchments. However, no South African studies have tried to quantify the economic impact of removing trout from rivers and streams. This study aimed first to value the Rhodes trout fishery, North Eastern Cape, South Africa, and second to assess whether the trout fly fishing industry in Rhodes could form the foundation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itiative. Overall,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trout fishing industry directly generates approximately R5 658 240 per annum, and sustains a minimum of 39 direct job opportunities for the community of Rhodes, and can therefore provide the impetus for the creation of a tourism-based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gram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