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代理制度进行法理分析,认为保险代理合同应遵守<民法通则>和<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及有关规定,同时也应合乎<保险法>的特殊原则.保险代理合同在法律性质上是一种商事合同,而非劳动合同,因此应将现行法律法规中有关规定和保险公司的具体操作方式进行修正.另外.还对保险代理合同与委托授权书的法律关系进行分析,建议我国确立委托授权书制度.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我国《合同法》相关规定,围绕《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和《国际商事合同通则》,对国际货物买卖中的合同解除权的概念、要件、行使情形、法律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求对国际货物买卖中的合同解除权制度有清晰的掌握。  相似文献   

3.
行纪制度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纪制度有其历史渊源和发展过程,目前《合同法》将行纪合同作为一项有名合同规定在其中,通过其规定表现诸多特征。我国当前常见的行纪合同有买卖行纪合同、商家代销行纪合同、证券期货交易行纪合同、货物进出口贸易行纪合同。行纪合同中的违约责任问题引人注目,如委托物意外灭失、他人恶意交易、行纪人承担第三人不履行义务,都存在法律归责问题,但一些归责模式不尽合理。  相似文献   

4.
由于我国法律的不健全以及证券市场的不规范,委托理财纠纷频繁发生。最高人民法院2003年11月拟出台《关于审理委托理财合同纠纷案件的若干规定》,经过几轮草拟,直到今天依然没有结果,导致对委托理财合同的调整几乎无法可依,不同法院对相同或类似案件的判决结果不尽相同,甚至相差甚远。保底条款在实际委托理财活动中出现很多,但对委托理财合同的性质没有法律明确规定,导致对保底条款的效力认定各不相同。因此,研究委托理财合同的性质以及保底条款的效力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现行《保险法》对于投保人不履行告知义务的法律责任,统一规定了合同解除制度。本文认为,现行《保险法》的规定存在着不足之处;首先,投保人故意不履行告知义务的后果应是保险合同的可撤销而非解除;第二,在过失未履行告知义务的法律责任制度中也有三个问题亟待完善;最后,《保险法》还应规定在投保人主观无过错但客观上未履行告知义务时,保险人应享有变更权或终止权。  相似文献   

6.
孟玉玺 《大众商务》2010,(14):253-253
在买卖合同中,若卖方交付货物与合同不符,则法律赋予买方提出异议的权利,当然对该异议的权利也有一定的限制,即异议期限制度。《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是货物买卖合同领域最重要的国际公约,中国《合同法》借鉴《公约》的地方很多,二者关于买卖合同有关异议期限的规定存在相似性,但在很多细节上存在差异。对这两部法律关于买卖合同异议期限的规定进行比较,有利于加深对它们的理解,也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7.
预期违约制度和不安抗辩权制度是合同法律制度的重要内容,具备完善的预期违约制度或不安抗辩制度有利于合同当事人顺利履行合同,保障合同目的的实现.由于此,该两项制度被世界各国的合同立法以及相关国际公约所重视.我国《合同法》则同时规定了这两项制度.但在有关问题上却存在一些不同看法.因此有必要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以澄清认识上的误区.  相似文献   

8.
合同,是市场经济中商品交换的基本形式,或者说是市场交易行为的典型形式。所以,关于合同的有关规定,不仅存在于合同法这一部法律中,在其他法律中也可能会对合同作出某些规定,由此则会出现同一合同由不同的法律共同予以调整的情形。本文拟从合同法律适用的一般原则、无名合同的法律适用、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三方面来论述合同的法律适用。  相似文献   

9.
我国《保险法》对于受益人的有关规定随着保险实践的发展已暴露出许多问题。首先,对保险受益人范围的界定过于狭窄,保险受益人不应仅存在于人身保险合同中,还应存在于财产保险合同中。在受益人丧失受益权的情况下,保险人不能一概地绝对免责,应区分受益人为一人和多人的情况而作出不同的选择。除此之外,在对受益人的确定和受益权的行使方面也应进一步作出明确的规定,以使《保险法》上的受益人制度更趋完善。  相似文献   

10.
孙建华 《新智慧》2006,(1):66-66
疑点之一:《企业会计制度》第二章第十六条规定:企业的委托贷款,应视同短期投资进行核算。而在《企业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以下简称《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所列举的“会计科目和编号”中有“编号:1431;名称:委托贷款”。从其编号归属而言,显然“委托贷款”这个账户应属于长期投资,但在《企业会计制度》第二十一条“长期投资”的定义中却未涉及“委托贷款”,只是提到了“其他债权投资”。  相似文献   

11.
我国《合同法》与《信托法》的相继诞生,进一步维护和完善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与体制。它们当中所规定的一些法律制度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实质上又有所不同,通过对委托、代理、行纪、信托进行比较与分析,便能更准确地认识它们的性质特征及其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随着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认同,新《合同法》借鉴并接纳了英美法系的合同违约归责原则。即严格责任原则。根据严格责任原则,只要买卖标的物物上或权利存在瑕疵。出卖人就必须承担责任,因此《合同法》规定的物的瑕疵担保责任没有任何法律上的价值。但《合同法》对权利瑕疵担保责任的规定,符合《合同法》总则鼓励交易的原则,有其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监护法律制度还很不完善,对未成年人监护只规定了法定监护和指定监护制度,没有规定遗嘱监护和委托监护制度。现行法律规定作为指定监护的指定机关在实践运作中遇到许多问题;立法上有关监护产生的原因和监护的变更、终止事由与程序规定均不明确。这些均需在制定我国《民法典》时进一步加以充实与完善,以充分发挥未成年人监护制度应有的作用,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  相似文献   

14.
格式合同具有安全、高效、迅捷等优点,但其往往违背合同自由和公平原则。我国现行法律对格式合同的相关规定极不完备,应建立一个系统的、运用多种手段将事前规制与事后规制相结合的、有中国特色的格式合同制度。  相似文献   

15.
意思自治原则适用于网络消费合同时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为了保护消费者权益,同时也应受到相应的限制。我国目前关于网络消费合同的法律适用没有专门的规定,《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42条规定对保护普通消费者权益具有积极意义,但就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而言仍存有不足,需要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6.
涉外电子合同与传统涉外合同有着很大的不同,我国有关涉外合同中意思自治、最密切联系两项法律适用原则以及准据法的适合范围的规定,在涉外电子合同中的适用应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7.
《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和《国际商事合同通则》是国际贸易法律制度中的重要法律文件,两者皆把合同解除权作为违约救济的一项重要内容,用不少条款加以详细的规定,作为英美法和大陆法两大法系相互结合的产物,其合同解除权制度的具体内容与我们所熟悉的大陆法系或我国《合同法》上的合同解除权有相当的不同.  相似文献   

18.
无权处分行为在民法学界一直是广受关注的问题,从我国《合同法》对无权处分的规定和《物权法》对善意取得的相关规定分析,我国无权处分和善意取得制度存在冲突。通过对其他国家所有权转移模式进行比较.认为可以通过修改合同法,将无权处分的债权合同认定为有效,在不改变善意取得条件的前提下,承认同一原则,从而解决二者的冲突。  相似文献   

19.
合同是否有效,对合同当事人来说至关重要。新的《合同法》与原来的《经济合同法》相比,对无效合同的规定有了比较大的变动。根据新《合同法》的具体规定,无效合同的确认表现为多方面,无效合同的法律后果主要是返还财产,赔偿损失,追缴财产。  相似文献   

20.
公平原则是民事法律制度的核心,而显失公平是对公平原则的补充,对合同自由的限制。对显失公平的法律规定,由于立法背景不同,适用条件不同,世界各国在法律上规定显失公平时,存在较大差异。我国自《民法通则》规定了显失公平以后,《合同法》对此也做了规定,但由于立法的模糊,致使显失公平在具体实施中大打折扣,且不易与其他被撤销或变更及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相区别,因而完全可以用其他相关法律规定予以代替。因此,在立法中对显失公平以不做规定为宜,以实现节约立法资源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