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4 毫秒
1.
私募基金作为创业投资潜在的主要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和 《工业技术经济》2006,25(9):138-141
私募基金一直是我国的一个悬而未决的敏感话题.随着<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的颁布,私募基金将从一个"灰色地带"走向"阳光地带".从国内外的经验我们可以看出,只要积极地通过立法对私募基金加以规范,其将成为创业投资的主要模式之一.从其自身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出,私募基金相对公募基金有着管理者机制、募集机制、资金规模、管理服务、基金运作的强激励优势.如果政府对私募基金进行正确地引导,将极大地促进我国创业投资行业的发展并促进创业企业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基金     
《工业会计》2007,(7):12-12
基金券商QDⅡ正式开闸,私募基金阳光化提速,近半年业绩翻倍基金面临风格漂移争议[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近两年来,私募基金经理变动愈加频繁,换将后的私募基金,是否能延续之前的风格和业绩,成为投资者关注的问题。据好买基金统计,从2009年以来,至少有15只阳光私募基金的基金经理出现了变动,见下表。  相似文献   

4.
随着巨额资金流入私募股权基金,出价的高低将不再是区别基金的尺度。尽管对所投项目的评估依然是私募投资行动的核心,但是私募基金仍需在很多无  相似文献   

5.
我国资本市场上规模较大的私募基金,都是采取信托投资公司托管资金的形式来开展运作的。目前代表性的信托公司主要有平安信托、深圳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北京信托、上海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华宝信托投资有限公司、云南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等。  相似文献   

6.
全球私募基金的数量和规模,每年都以20%的速度增长,目前总量已经超过10万亿美元。私募基金最发达的国度,当非美、英、日及其他欧洲国家莫属。这些国家私募基金的今天,很可能便是中国私募的明天。  相似文献   

7.
马相双 《工业会计》2011,(10):34-34
晨星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国内的阳光私募基金已经有近700只,私募基金公司275家,总规模在1400亿元左右。  相似文献   

8.
邢成 《工业会计》2006,(11):54-57
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推出可谓一波三折。2001年券商集合理财就已现身理财市场,但因有“非法私募基金”嫌疑,于2003年5月被证监会叫停,2004年10月才再度在券商自有资金参与的前提下“先试点、后推开”,由创新类券商试行,已开展的则据此清理。2005年3月9日光大证券“光大阳光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正式向投资者发行,标志着券商集合理财业务正式开闸[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陈逢元 《工业会计》2007,(10):40-40
A股9月6日破5400点,机构意见分歧巨大——私募基金看空者众,而公募基金则看多者多,空多究竟何者有理?不妨听昕分别来自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界的不同声音,或可有所启发[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漳州赵先生的私募故事中,两年231%的收益,足以与任何明星基金经理相媲美,但这仅是私募的平均收益。2006年,众多私募基金高达200%~300%的回报率,令所有的公募都黯然失色。中国的私募生存状况如何?它们凭什么创造出如此骄人的业绩?巴曙松博士将为我们答疑解惑。[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随着阳光私募行业的不断发展,部分私募基金公司在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中,旗下的多只产品出现了或多或少的业绩差异。投资者难免出现疑虑:私募是否会为了营销的需求,全力打造一只旗舰产品,树立品牌,吸引投资者购买公司旗下新产品?好买基金统计了产品数量在5只以上的私募基金公司,在这25家筛选出来的私募基金中,  相似文献   

12.
私募基金来源于国外的私人银行业务。只是客户的投资需求日益多样性,私人银行无法满足,私募基金才应运而生,服务对象也日益广泛,不断有富人和机构加入这个行列。目前,中国香港地区已成为亚洲第二大私募基金中心。  相似文献   

13.
《冶金财会》2014,(6):26-26
《证券投资基金法》发布后,有关私募基金监管的问题成为市场焦点。近段时间,证券基金业协会颁发了三批私募牌照,至今已有150家私募基金“转正”,其中不乏业界大佬。在6月6日召开的例行发布会上,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对私募基金监管进行了解读。发言人表示,当前,私募基金监管还处于起步阶段,按照我会监管转型的总体思路,我们正在积极探索适应私募基金发展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4.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本土的私募基金行业出现了巨大的波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通过深入分析本土私募基金行业的发展历程,进一步剖析当前的主要形势和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5.
私募,巴菲特和索罗斯共有的名字,似乎是投资天才的俱乐部。2006年,一些私募基金高达200%~300%的回报率,让中国公募基金也黯然失色。它们用骄人的业绩,不断提升的市场影响力,吸引了众多欲演绎财富神话的投资者的关注。 然而,传说中的高风险,高门槛,高收益,隐蔽的信息披露,又让投资者眼中的私募基金若隐若现,亦真亦幻。在中国尚未规范化的私募,就像荆棘丛中绽放的玫瑰,让有些人受过伤,也让很多想伸手摘花的投资者犹疑,踯躅,甚至退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巴博士在谈笑间,为投资者绘了一幅中国私募全景图。在如此的生存环境下,中国私募基金仍能开辟出自己的独有领地,自然有其独特的谋生术。在证券疆场冲锋陷阵的私募众生相,在杨成义老师的讲述中水落石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私募基金参与跨国并购:核心动机、特定优势及其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创新的深入发展,私募基金参与跨国并购的交易数目和交易金额不断上升,逐步成为跨国并购的重要主体。有别于传统跨国公司的并购活动,私募基金并不意图掌控被并购企业的长期经营权,而是利用各国资本收益率的差异,对被收购企业进行财务重组后在资本市场上套利。本文对私募基金参与跨国并购的机理进行理论解析,分析私募基金参与跨国并购的核心动机与特定优势,探讨私募基金主导的跨国并购对东道国相关产业及被收购企业的影响,并就私募基金并购或注资国内企业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对基金特别是私募基金投资者而言,风控可能更多的理解为对净值损失的控制。不像公募有这样那样的限制,私募能依照基金经理的意愿灵活降低仓位或买卖股票,止损的效果能相对直观反应在基金净值上,方便持续跟踪。私募要想实现绝对回报,止损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19.
海外私募基金成功的原因,可归结为:合法化。成熟的资本市场,理性的投资者,良好的信用、能力和监管。中国的私募基金要不要合法化?如果需要合法化,怎样对投资者有利?对资本市场和产业发展有利?再次有请巴曙松博士,为中国的私募之路把脉、探路。[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漫说商界     
谁将是第一个破产的:私募基金巨头?凯雷?Foruess?KKR?阿波罗?黑石?”这是目前欧美私募股权(PE)基金经理们闲聊时谈得最多的话题之一。最近,美国Fortress投资集团裁员11%,其中海外一些团队裁员比例高达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