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高领导者素质,最根本的还是提高政治素质。1953年,毛泽东同志在对卫生部工作的批示中指出:“我们要用政治来领导。领导首先是政治领导,领导工作就是政治工作,离开政治就说不上领导。”当然,当代世界形势的发展,要求领导者应当是有知识、懂业务、能胜任本职工作的复合型人才,但是,领导者应当首先是懂得马列主义、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会治党治国的政治家。领导者要成为合格的政治家,就必须特别注意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  相似文献   

2.
领导干部的形象既是领导干部自身思想修养、道德品格、学识水平、心理气质以及风度仪表等诸多内在因素的综合表象,又因其身份的特殊性,具有进行领导活动、实现领导职能需要的外在要求。因此,领导干部的形象是领导者主观意识和客观要求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我们的反腐倡廉工作已经取得不小的成果,人民群众对此是满意的。各部门、各级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进一步加强对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领导。要自觉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人把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纳入对领导干部的目标管理严格要求严格考核。严格执行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制度特别是对连续发生大案要案的地区和部门要追究领导者的责任。从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抓起中央国家机关要发挥表率作用。风行于上俗化于下。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廉政状况有很强的示范和导向作用。中央…  相似文献   

4.
作为党的领导干部尤其是工作在基层的领导干部 ,切实转变作风 ,应坚持做到“八要”。一要“公”。就是公正无私 ,对是非功过态度鲜明 ,在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坚持原则。现在一些地方之所以干部威信不高、干群关系紧张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那里的领导干部处事不公道 ,尤其在那些诸如宅基地发放、集体实体承包等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上没有做到“一碗水端平” ,优亲厚友 ,厚此薄彼。从表面上看 ,这好象是一个工作方法的问题 ,实质上却是一个如何对待权利的问题。二要“勤”。就是勤政爱民 ,牢固树立“群众之事无小事”的观念 ,急民…  相似文献   

5.
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省委提出要树立“五种形象”,这是就全省而言的。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也有个形象的问题。这形象不在长得怎么样,也不在穿着打扮。真正的形象,不是靠包装,而是靠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品行、操守、举止和作风,在于群众中的威望。领导干部应该有锐气,有骨气,有大气。  相似文献   

6.
作为县级领导干部来讲,要“带着感情做好群众工作”,应着重在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必须深入基层。要想“带着感情做好群众工作”,首先必须深入基层,若不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去考察老百姓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就不了解群众的愿望、呼声和要求,感情问题也就解决不了,同群众在感情上就有一定距离。只有深入到群众中间,坐到一条板凳上看问题、想问题,才能产生共鸣,才能带着感情去做群众工作。现在存在的一个问题是领导干部下乡少,即便是下乡,也只是走马观花的多,真正在第一线蹲住的少,工作极其一般化。为此,我们规定,…  相似文献   

7.
决策是领导活动中最普遍、最重要的工作,是领导者的一项重要职责。领导干部不仅要承担重要的决策职责,而且应该注重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努力提高群众工作的决策能力(以下简称决策力)。这既是对领导者必备素质的基本要求,也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提。当前,  相似文献   

8.
领导者在工作中,不仅要遵“法”、重“理”,还要重“情”。感情是领导工作中最动人的元素。领导者同部属之间的情感。源自尊重、源自真心、源自关心、源自沟通、源自服务。情浓最能暖人心,情浓自能化坚冰。有“情”的融合,一定有“力”的聚合。有工作的崭新局面。领导干部对部属多一些情感关怀,是应有的政治责任。  相似文献   

9.
领导者应具备的品德陆志飞(抚宁县副县长)一个优秀的领导者,能否在其领导岗位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其重要因素是领导者威信的高低和影响力的大小。那么,作为一个领导者应如何提高自身的威信和影响力以实现其有效领导呢?我认为必须具于高尚的品德。一、要有谦让容人的...  相似文献   

10.
品德修养问题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话题,也是一个常讲常新的重要问题。百行以德为首,无论你是做官还是当老百姓,如果品德问题解决不好,就不可能当个好官做个好人。古代思想家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作为第一要求,看成是做人为官最起码的资格。我们党培养选拔干部,也十分强调德才兼备,并始终把“德”放在第一位。由此看来,领导干部的品德修养,  相似文献   

11.
领导干部做为群众的组织者与领导者 ,其权威如何 ,直接关系到领导功能能否有效地实施。领导者的权威是权力和威信的结合 ,即权力性影响力与非权力性影响力的结合。权力性影响力是以领导者在组织中的地位为基础 ,由组织所赋予的职务、职责、权力所构成 ;非权力性影响力是通过平时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品质、情感、才识等所形成。权力不能代表威信 ,威信也代替不了权力。没有权力 ,只有威信的干部构不成领导功能 ;没有威信、只靠权力的领导 ,其权力号召必然弱化。领导干部权威的树立 ,除权力性的影响外 ,非权力性影响更为重要。非权力性影响主要…  相似文献   

12.
口才体现领导水平、领导能力、领导魅力最直观。现实生活中,少数领导者语言匮乏、口才平平,不会说话,甚至口出“雷语”,不但影响了工作绩效,也损害了个人形象。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曾针对某些领导者的“不会说话”,有一个生动概括:“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  相似文献   

13.
群众是推进工作的主体,没有群众就没有领导。一名领导干部,只有赢得了群众的信赖、敬重,才能凝聚人心意志,推进工作,有所作为。(1)人的脑海中总有一些抹不去的记忆。我退休后忆起诸多熟悉的人的情况时,深感形象差异甚大。从中我体悟到,任何人特别是领导干部,都是一本打开的无字之"书",  相似文献   

14.
论文辑要     
《经济师》1998,(6)
论文辑要领导干部必须学些金融知识曾令京最近,江泽民同志为《领导干部金融知识读本》一书题写书名并作重要批语:“我希望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广大企业领导干部,都要学一些金融基本知识”,“懂得金融的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干部多了,我们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水平就会有新的...  相似文献   

15.
曾东琳 《江南论坛》2004,(12):49-50
选拔干部坚持“群众公认”,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群众路线在组织干部工作中的具体表现,是落实基层干部群众在领导干部选拔任用中的咨询权、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所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新近颁布的《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中也有明确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在“三讲”教育中 ,中央反复强调 ,领导干部要走下去 ,到基层去 ,直接听取群众的意见 ,特别是要到那些困难比较多、问题比较复杂、群众意见比较大、领导干部较少去的地方去 ,亲自听取群众的意见。无疑 ,这样做对帮助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宗旨观念 ,转变工作作风 ,防止“三讲”教育走过场 ,都会起到积极作用。对于下到哪里去 ,下去干什么 ,毛泽东早在 1 945年就明确指出 :“去 ,是为了工作去的。什么叫工作 ,工作就是斗争。那些地方有困难、有问题 ,需要我们去解决。我们是为着解决困难去工作、去斗争的。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要去 ,这才是好同志。…  相似文献   

17.
乡镇党委书记树立良好的形象,需要做到以下五点:一、勇于开创局面。对新上任的乡镇党委书记来说,本乡镇干部群众迫切需要了解的往往是这个书记的工作能力如何,有没有水平,有没有魄力,能否打得开局面,能否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如果你烧的“三把火”不是短期行为,烧准了,烧对了,那么就会烧出个良好形象。二、做到取信于民。能否做广大人民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是判断乡镇党委书记形象好坏的重要标准。做群众的贴心人,最重要的是要知民情,懂民意,通民心,解民难,消民忧,处处关心群众,为群众谋…  相似文献   

18.
领导威信是指领导者在被领导者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它是使被领导者信任和服从领导者的一种精神感召力,是领导者一言一行引起群众共鸣的综合反映。人们常常把领导者的威信视为“无言的号召,无声的命令”。现代领导者要做到最大限度地凝聚人心,有效地实现领导目标,不但要有权力,而且更需具有威信。领导者的威信如何,对事业的成败至关重要。那么领导者应如何“立威”呢?  相似文献   

19.
姜宪忠 《经济师》2003,(9):139-139
领导干部要实践“三个代表”思想 ,追求“三个代表”境界 ,应正确处理做官与做人、责任与权利、奉献与索取 ,监督与自律等各种关系。文章指出实行厂务公开 ,是密切干群关系 ,树立清正廉洁的领导形象的有效途径 ,并就此展开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思想政治工作也应与时俱进 ,紧跟形势发展的需要 ,为改革发展提供必要的政治保障。一、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 ,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领导干部的模范表率作用 ,直接影响着群众 ,要重振思想政治工作的权威 ,领导干部要严以律己 ,率先垂范 ,做出榜样 ,当好带头人。领导者的形象和威信是重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你做得好 ,群众才信服你 ,拥护你 ,你的思想政治工作才有说服力和影响力 ,才能做到令行禁止 ,才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二、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 ,在工作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