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土地推介会体现新国五条精神记者:4月1日,广州举办第一次土地推介会,张总怎么看这次推介会?张建勋:这次推介的十宗地都不错,有住宅用地也有商服用地,都是中心区的好地块。推介会原定在3月29日开幕,推迟到4月1日,对所推地块的使用规定有所变更,可以看出这是广州市政府从执行新国五条角度在土地出让上所作的一个呼应。  相似文献   

2.
《房地产导刊》2011,(7):18-19
6月8日上午,广州市在广州的花园酒店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了新广州、新商机——土地推介会,14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前来参会。会后,承办单位广州市国土房管局相关负责人接受了媒体的采访。  相似文献   

3.
正福建省土地出让网上公开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正在形成"制度完善、手段先进、管理规范、权力公开、运作透明、防控有效、监管到位"的新常态福建省国土资源厅从2014年2月下旬起开展土地出让网上公开试点工作,试点任务是探索以"制度+科技"形式规范上地出让行为、防范廉政风险的新途径和新方法。经过努力,现已较好地完成了阶段性试点工作任务,取得明显成效。精心谋划,准确描绘试点工作路线图。查找症结问题。近年来,福建省土地出让领城违法违纪案件易发多发,存在违规设置土地出让前置条件、"毛地"出让、"化整为零"超额出让土地、随意变更土地出让规划条件、土地出让金管理不规范、部分土地出  相似文献   

4.
2006年11月17日,广州市房地产交易中心土地出让大厅,首批"双限双竞"地块拍卖以一种事前难以想象的方式正式拉开了帷幕,随着拍卖师最后一声槌晌,备受关注的金沙洲4幅地块的顺利拍出,广州率先成为全国"双限双竞"土地出让的首个试水者。 "双限双竞"住宅用地自诞生起,就肩负着节约土地、稳定房价、保障中低收入群体购房需求等多重使命,但是,它能否承受得起?从协议出让土地到"招拍挂"竞价拍地,再到今日的"双限双竞",广州住宅用地出让如何唱好"和声"?尽管"双限双竞"为今后土地出让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如何保证操作透明,利润公开,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双限"机制?……皆是本刊封面要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产市场》2010,(Z2):18-19
日前,广州出台了新版"穗七条",以调控房价。具体要求在供地节奏上,建立用地预申请制度,根据市场需要来确定土地出让的时序和价格;保证保障性住房供应,探索创新土地公开出让方式,预防和抑制地价的过快增长;建立土地竞买风险预防机制,促进有效供应;"地毯式"清查闲置地;实行"阳光用地"工程,全方位、全过程公开土地供应和监管信息。  相似文献   

6.
尽管"双限双竞"的推出为今后土地出让模式提供了一种新路径,但其能在节约土地、稳定房价、保障中低收入群体的购房需求等方面发挥多大作用,未来走势如何,仍需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7.
APP爆料     
《楼市》2013,(Z5):21
新闻评论怪圈:地方政府深陷"土地财政":土地就是爷!截至2012年底,36个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余额达到38475.81亿元,比2010年增加4409.81亿元,增长12.94%。值得注意的是,多个城市以土地出让收入为偿债来源的债务余额增长,但土地出让收入增幅下降,偿债压力加大。2012年,4个省本级、17个省会城市本级以土地出让收入  相似文献   

8.
《房地产导刊》2010,(6):13-13
5月13日,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向社会最新公布了今年的"供地表",并由此前的试水转为全面推行土地出让预申请制度。根据"广州市2010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计划及新社区住宅建设计划",今年广州市辖十区国有土地使用权计划推出230宗地,用地面积逾3343万平方米。评即可稳定市场预期,也可保障推地效率。可视为广州土地制度改革的信号。  相似文献   

9.
2006年11月17日,广州市房地产交易中心土地出让大厅,首批“双限双竞”地块拍卖以一种事前难以想象的方式正式拉开了帷幕,随着拍卖师最后一声槌响,备受关注的金沙洲4幅地块的顺利拍出,广州率先成为全国“双限双竞”土地出让的首个试水者。“双限双竞”住宅用地自诞生起,就肩负着节约土地、稳定房价、保障中低收入群体购房需求等多重使命,但是,它能否承受得起?从协议出让土地到“招拍挂”竞价拍地。再到今日的“双限双竞”。广州住宅用地出让如何唱好“和声”?尽管“双限双竞”为今后土地出让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如何保证操作透明,利润公开,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双限”机制?……皆是本刊封面要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土地出让制度的建立和土地市场的发育,土地出让收入和相关税收增长迅速,催生了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现象,并进而影响了传统的城乡空间结构。选取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对象,在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土地财政的演进情况及其城乡建设用地扩张特征基础上,采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土地财政对城乡建设用地扩张的影响程度,并探讨减少土地财政依赖,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的相关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1.
祁东 《房地产导刊》2009,(7):112-113
6月22日,由越秀投资有限公司、广州市城市建设开发有限公司、香港汇港集团有限公司联手打造的广州首家“非HMALL”(创新休闲商业)商业体—东方宝泰购物广场全球推介会隆重推出。作为广州亚运配套建设的城市升级项目,东方宝泰购物广场大型推介会不光是广州商业界的盛举,也是广州城市建设发展的创举,  相似文献   

12.
根据规定,土地使用权是从国家将土地出让给开发商起开始计算,考虑到从拿地、开工建设,到销售、交付使用的流水周期,购房者实际拥有的土地使用期限相应减少也是情理之中。然而,一些楼盘动辄缩水10年、20年,已经超出了正常范围,往往是由于开发商捂盘搁置、资金紧张等人为因素造成的。与房屋质量、物业管理、环境设施等"缩水"问题相比,房屋土地使用年限"缩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房地产业已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与此同时,土地出让成为地方政府财政预算外收入的主要来源。2017年全国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超过5.2万亿,部分省市土地出让形成的政府收益在其当年可支配财政收入中的比重达到50%以上。土地整理是政府调控土地资源的手段,在盘活土地存量资产、优化土地利用、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为城市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提供资金保障。要提高土地出让带来的收益,就必须严格控制土地整理成本。本文以天津市为例,针对土地整理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对于土地整理成本管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暖意来袭     
仿佛盛夏的热辣阳光,"降准"、"降息"的叠加效应,为处在纠结期的房地产市场带来了阵阵暖意。在全国54个重点城市楼市成交量明显反弹的同时,土地市场热度再现。6月18日,广州2012年土地推介会如期举行,当天拍卖的两地块均溢价成交。其中天河软件园地块由万科以3.8亿元竞得而另一宗由恒大以13.22亿元竞得的珠江新城新地块,溢价率更高达169.7%,一举刷新全国楼面价新高,"新地王"再次诞生。  相似文献   

15.
三、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内容研究在明确了土地出让合同的产生背景及其法律性质以后,有必要再对土地出让合同的内容,即有关条款进行考察。上述论述已经表明,土地出让合同是格式合同,目前各地均采用了1994年原国家土地局和国家工商局发布的《合同范本》,合同的内容大部分由法律法规规定或者由行政机关单方面确定,而且鉴于土地出让合同是三类《合同范本》(包括土地出让合同、外商投资企业用地合同、划拨土地使用权补办出让手续合同等)中的基本合同,笔者拟就土地出让合同中的有关条款展开分析。在土地出让合同中,合同的内容包括了合同主体双方、合同签订方式、合同标的、出让年限、合同价格及其支付方式、支付期限等,本文仅就其中的几个问题展开论述。(一)土地出让合同的出让主体《房地产管理法》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与土地使用者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暂行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应当按照平等、自愿、有偿的原则,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与土地使用者签订。”可见,只有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才能担任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出让方。在《合同...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产市场》2010,(7):11-11
日前,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发文,要求各地加强房地产用地的供应和监管,对于闲置土地、囤地炒地等不按土地出让合同开发者,2年内禁止其拿地。按照文件要求,山东将全面推行"净地"出让制度,确保土地出让后能够及时交付。土地出让成交确认后,应在10日内正式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土地出让市场中,原有的以计划经济为主体的土地管理模式已不再适应当前的市场形势,土地出让市场上存在的问题包括土地供给总量失控、土地供给结构失衡、土地出让市场中主体行为不规范等问题,本文对此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8.
国家实行的是土地公有制从而使得土地成为了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的资产,国家通过将土地产权出让所获取的资金等集中起来而后又通过政府公共支出的形式将这一部分资金用于对于城市运行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相关社会福利支出等的环节,从而促使国家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均衡发展。在这一土地出让过程中,土地供给制度是整个土地出让循环中的重要一环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所独有的经济制度,通过土地出让制度来对房地产市场进行一定的调控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以及稳定房价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地方政府土地出让目标取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立彦 《城市问题》2007,(11):97-101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在土地出让中,以土地收益极大化和招商引资作为双元目标取向,对地方财政、土地资源配置和社会稳定等造成不利影响.借鉴国际经验以及按照政府的双重身份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地方政府土地出让的目标应为促进城市土地合理利用和适度土地收益,应采取相应政策措施消除地方政府土地出让目标扭曲的客观基础,促进土地出让目标和行为的合理化.  相似文献   

20.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若干法律问题研究(续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法律性质如上所述,土地出让合同的出现,是国有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必然产物,国有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给土地行政管理法律关系注入了新的内容;而国有土地使用制度的法律变化,同时标志着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这一新型法律行为的产生。那么土地出让合同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的表现形式,其法律性质是什么呢?只有明确地界定土地出让合同的法律性质和理顺有关法律关系,才能准确把握其内容、履行、法律责任的种类、承担及其调整手段,从而保障新的土地使用制度的健康发展。然而,在我国理论界以及实务界中对土地出让合同的认识不一,甚至导致了一些混乱,如行政合同与民事合同规则的混淆,土地出让合同命令色彩过于浓厚,受让方权益不受尊重,出让方应有职权没有得到充分而适当的行使。所有这些问题在理论上引发了不少误解,又与实践的发展极不协调,为此,有必要首先从法律的角度阐释土地出让合同的性质,从而为土地出让合同制度的完善提供完备的理论指导。(一)当前对土地出让合同法律性质的几种认识据了解,当前对土地出让合同是民事合同或行政合同存在三种不同的认识。第一种观点,民事合同说(注一)。这种观点从所有权的角度出发,认为土地出让合同是政府代表国家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