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年年末,我国第一个国土空间开发规划——《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发布;2011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对我国未来五年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的任务进行了全面战略部署。主体功能区规划已成为科学开发国土空间的行动纲领。正确把握主体功能区建设中的五大关系,有助于创新区域调控理念和调控方式.调整国土空间开发思路和开发模式,形成科学的国土空间开发秩序。  相似文献   

2.
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并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2010年6月12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提出,再次强调“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势在必行,财税政策与体制也必须配套改进”。  相似文献   

3.
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基础性、约束性的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空间开发和布局的基本依据。主体功能区规划也是全局性、战略性的规划,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是一项协调区域发展和统筹谋划区域未来发展的工作,需要正确评估区域发展潜力和定位区域主体功能与发展方向。若要正确评估区域发展潜力和定位区域主体功能与发展方向,不仅要认真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现有开发密度,  相似文献   

4.
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编制好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合理地确定省内各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并按照功能定位制定实施有针对性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体系,对于明确省内各区域发展方向,规范空间开发秩序,逐步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2010年年底,国务院颁发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全国性的空间开发规划,即《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2011年年初,十二五规划《纲要》专门对未来5年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的任务作了具体部署,标志着主体功能区已从规划编制进入到实施时期。主体功能区规划付诸实施,是使我国经济社会走上科学发展轨道的一项带有根  相似文献   

6.
政策     
国务院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 6月8日,我国首个全国性国土空间开发规划《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由国务院正式发布,并明确提出要将国土空间开发从占用土地的外延扩张为主,转向调整优化空间结构为主。  相似文献   

7.
根据“十一五”规划,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并强调要实行分类管理的区域政策。其中,对土地政策的论述是:要对优化开发区域实行更严格的建设用地增量控制,在保证基本农田不减少的前提下适当扩大重点开发区域建设用地供给,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实行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严禁生态用地改变用途。主体功能区土地政策的目标也是为了保护耕地、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促进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2011年6月8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这是我国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规划,对于推进形成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以及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全面建设檰檰檰檰檰檰檰檰檰檰  相似文献   

9.
对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冷思考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自从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以来,有关主体功能区规划工作稳步推进。然而,对于主体功能区涉及的一些理论和政策问题,目前学术界的研究并不多,许多问题还有待深入探讨。这里,着重谈谈我个人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中原经济区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为基础、以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区内人口众多、农业地位突出,能源资源储量丰富,但人均经济水平、城镇化率和工业结构偏低。根据2011年《中原蓝皮书》的  相似文献   

11.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发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月8日,我国首个全国性国土空间开发规划——《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由国务院正式发布。规划明确提出要将国土空间开发从占用土地的外延扩张为主,转向调整优化空间结构为主,按开发方式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  相似文献   

12.
冀中南地区覆盖我省石家庄、邯郸、邢台、衡水四个设区市的所辖区域,经济发展基础较好、潜力较大,在全省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被列入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重点开发地区。推动冀中南经济板块成长、在区域发展中发挥其优势,对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城市滨水地区的再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春  何艳 《城市问题》2006,(7):89-93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很多城市都出现了滨水地区再开发的现象.通过对国内外多个城市相关案例的分析,发现滨水地区开发的复兴,受经济、社会、环境、文化及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成功的滨水地区再开发需要重视开发策划、规划设计、主体建筑以及严格管理等要素.  相似文献   

14.
贾明霞 《企业研究》2012,(20):167-169
陕甘宁毗邻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一地区的资源开发给国家和地方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但同时也产生了负面效应,油煤气资源开发中各利益主体的冲突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本文主要对该地区资源开发中的农户利益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明确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的发展方向和实行分类管理的区域政策;提出了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作为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重要政策之一,产业政策供给直接决定主体功能区空间管制能力的持续增长。限制开发区域作为主体功能区划的一种类型,其主体功能是提供农产品和生态产品,保障国家农产品供给安全和生态系统稳定,是用自身的限制开发来保障更大区域的生态功能和农业功能,尤其需要科学、完整、具有可操作性的产业政策支撑。我国西部地区限制开发区域分布广泛,在对其施加主体功能限制的条件下,差别化的产业政策应体现在:处理好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因地制宜地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特色产业;引导和鼓励产业向发展条件较好的区域集聚;对妨碍主体功能的产业和企业进行有序退出;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产业组织,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合理产业布局。  相似文献   

17.
区域发展具有脆弱性特点,要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就要减少发展的脆弱性。区域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抑制脆弱性实现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以降低区域发展脆弱性为目标推动区域快速和健康发展,成为现阶段区域研究的热点。一、农业地区农业地区是按开发内容划分的我国三大主体功能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之一,是农业生产条件较好,以提供农产品为主体功能,  相似文献   

18.
资讯     
《城市问题》2011,(6):101-103
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模式将发生重大转变据国家发改委消息,我国即将公布《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规划》将明确未来国土空间开发的主要目标和战略格局;将在中西部培育新的城市群。根据《规划》,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模式将发生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19.
“十一五”期间,我国不仅提出了主体功能区的概念,而且在2010年底颁布实施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为促进区域健康发展,构建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创造了良好的规划基础和舆论氛围,并在探索相应的配套政策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促进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进一步贯彻落实,并由此推进我国区域发展理念和区域发展格局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20.
特色经济发展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而特色人力资源开发是特色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民族地区应坚持以特色经济为平台,通过强化特色人力资源开发规划、优化区域教育结构、依托特色产业项目实现人才聚集、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保障机制等建立特色人力资源开发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