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利用SWOT方法从政策、市场、技术、社会等层面分析了影响我国可再生能源定价的各种因素,测算出我们发展可再生能源可减少CO2的排放量,并着重研究可再生能源发展对环境经济影响。在参考国外可再生能源发电对CO2排放量贡献和国内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基础上,采用灰色预测GM(1,1)模型测算出中国可再生能源在高、中、低发展目标水平下的CO2排放减少量。采用可计算的一般可均衡(CGE)模型测算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宏观经济影响:发展可再生能源对中国GDP产生负向影响,但冲击并不大;另一方面,发展可再生能源可以显著减少CO2和SO2的排放,有利于降低单位GDP能耗。分析中国可再生能源定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讨论中国政府现阶段的可再生能源定价的政策选择,最后就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定价和发展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十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目标,并提出要实行优惠的财税、投资政策和强制性市场份额政策,鼓励生产与消费可再生能源,提高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生物质能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是增加能源供应、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投资》2008,(4):54-57
“十一五”时期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总目标是:加快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解决农村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和农村生活燃料短缺问题;促进可再生能源技术和产业发展,提高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能力和产业化水平。主要发展指标是:  相似文献   

4.
企业成长性模型及评估体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国内关于企业成长性评估体系研究现状的评价,提出了新的企业成长性模型及其评估指标体系。并对新指标体系的在实际中应该如何应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投资》2007,(11):18-20
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面对传统能源供给日益严峻,发展替代能源、改善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为了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宣传力度,推动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我刊特以“可再生能源的实践与策略”为主题,从可再生能源的立法、发展前景、远期规划等多角度组织文章进行宣传。旨在反映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此外,介绍了一些省市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实践经验和政策措施,共同探讨如何促进我国可再生能源又好又快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对改善农村农民生活用能结构和能源消费水平,解决农村能源匮乏问题,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绍兴市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现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为加快绍兴市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探讨不同发展阶段国家能源的消费量和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可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变形,运用ARDL边界测试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进行分析,验证各国可再生能源、不可再生能源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协整关系,结果显示:各国的能源消费不同程度地促进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对发达国家的影响小于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依赖性更强;各国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都应鼓励和加大可再生能源的消费,节约和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费;经济增长对可再生能源消费的冲击作用尤为明显,长期稳定的可再生能源发展也可以提高经济增长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陕西能源—环境—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陕西2000—2009年间能源—环境—经济发展现状,构建出该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提出"可持续发展度"来描述该系统可持续发展状况,运用AHP法计算出各项评估指标的权重和分数,得出2000—2009年间陕西能源—环境—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度。研究结论表明,陕西能源—环境—经济系统正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日。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领域。有两件值得重视的大事,一是国务院通过了《可再生能源发展中长期规划》。二是财政部发布了《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该文件连同此前已经公布的八项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规章,紧密配合今年起施行的《可再生能源法》。构成了一个协调配套的法律制度体系。为推进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制保障。[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从宏观经济视域出发,建立一种全指标覆盖的风险投资绩效评价体系,并基于问卷调查和专家评估法选定宏观经济波动、风险资本供需、企业的成长性、技术创新能力、内部控制能力和企业财务状况等6个影响因素中的27个二级指标,初步建立风险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移除干扰项评价指标后,建立更为全面、科学、合理的风险投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再基于AHP层次分析法确定每一个评价指标的重要性程度权重比例。结果显示,提出的风险投资绩效评价体系的评估结果相对于传统评估体系更为准确,也更趋近于真实的投资活动风险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