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主动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取得积极的成果,对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困境,主要是高职院校的观念认知存在偏差,创业政策支持不到位,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师资队伍薄弱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要主动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革新观念,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有步骤、有层次地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全面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对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现状调查基础上,从高职院校和大学生两方面入手,提出了高职院校要引入"互联网+"思维,改革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创办特色校园活动,强化创新创业互联网思维的培养;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载体,拓宽"互联网+"创新创业的途径;借助校企合作平台,搭建"导师带徒"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等策略。与此同时,大学生应该注重"互联网+"创新创业思维的养成,善于开拓创新创业的新模式,积极组建创新创业团队。  相似文献   

3.
为破解影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高速发展的师资队伍、交流平台和课程体系三个方面的主要难题,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以中英创新创业职业教育联盟(北京)为组织形式,通过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依靠政府支持、诚邀兄弟院校加盟的方式,在实践探索中构建了管理运行、师资培养、课程改革、双创大赛、国际交流“五位一体”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北京模式。该模式的构建和实践过程推动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持续深化、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理论知识教育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着力于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分析了创新创业理论知识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目前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原因,探讨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理论知识教育改革的具体策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创新创业理论知识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和改革创新创业教学管理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技能大师工作室既为高职院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良好平台,也为创新创业教育打造了新场域,还为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构建了契合点。现阶段,部分高职院校在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实践中仍然存在教育理念和模式缺乏创新、创新创业师资建设较薄弱、创新创业课程实效性不强和实训教学有待丰富等问题。对此,高职院校应探索以技能大师工作室培养人才的模式,着力更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专兼结合师资队伍,实施技能大师全过程引导;依托技能大师工作室,深化创新创业课程融合;立足技能大师工作室,融合多元化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6.
创业教育已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高职院校的创业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需要加以完善。应改进现有课程体系,使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创业教育与综合人文教育相结合,并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7.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决定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为改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数量不足、专业结合能力和创业实战经验缺乏以及培训渠道单一的现状,高校要从引导全校教师树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打造以创业课程为导向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以及广泛搭建师资培训与实践平台等几方面入手,大力建设"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着力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8.
依托科研平台来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可弥补高职院校传统育人模式的不足,让学生以科研为载体来收获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为后续的创新创业活动打好基础。文章介绍了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型人才培育上面临的各类机遇,探索了目前此类人才的培养现状,并从普及科研基地、革新陈旧观念、建设师资队伍、提升业务能力等方面论述了高职院校以科研平台为契机培育创新创业人才的具体对策和方案。  相似文献   

9.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职院校服务当地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必须加强专业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在旅游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建设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和重要保障。因此,本文从基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培养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创新创业素质的必要性出发,主要围绕高职旅游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课程建设开展进行论述,包括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整合、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平台的建设和师资队伍的建设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既是适应经济转型升级对人才供给的历史要求,也是学校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我们应当在更高站位上做好顶层设计,整合资源,更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提升双创师资队伍水平,打造双创协同育人平台,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提供精准的人才供给。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背景下,对苏南地区4所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创业教育存在教学内容枯燥及教法单一、缺乏专业教师队伍、扶持力度不够大、缺少针对性指导、缺失良好的创业平台、缺乏切实可行的评价机制等问题。要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良性发展,必须更新创业教育理念、创新创业教育内容、拓宽创业教育实施途径、建设创业指导教师队伍、搭建创业实践基地。  相似文献   

12.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为了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开展创业和创新活动,作为知识和人才聚集地的高校,也在广泛开展创业教育工作。然而当前国内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开展往往与专业教育脱节严重,这不仅给学生在专业学习上带来困惑,也会让创业教育变成了贩卖教育。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的科学存在应当是有机融入专业教育,把创业教育的理论教学、实践模拟等环节纳入到专业教育过程中,既推动专业建设,又能够实现创业教育的良性发展,进而为社会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相似文献   

13.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建设是涉及多主体的复杂性工程。历经多年发展,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已初具形态,但仍面临着发展瓶颈。为推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构建,还需从四方面发力:澄清内涵,树立能力导向思维;巩固载体,完善双创育人体系;优化组织,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协调运行,形成双创教育生态圈。以此助推高职院校的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基于隐性知识视角,可以将高职学生身上的隐性知识、能力、经验、企业家精神、社会关系归结为大学生的隐性人力资本,对隐性知识和高职院校公益创业教育进行关联分析后,发现两者具有内在一致性。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公益创业教育在师资队伍、教学过程和学生主动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高职院校构建公益创业教育体系,应树立清晰的重视隐性知识的公益创业教育目标,培养具有深厚隐性知识积淀的师资队伍和善于挖掘隐性知识的"三创"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基于教育生态学理论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困境进行动态分析与审视,发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态位定位不够清晰,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错位,就业指导不适应学生实际需求,导致就业质量不高。要拓展互联网思维构建共享教育生态系统,将就业能力纳入人才培养目标,提升就业指导工作的系统性,构建"互联网+"时代新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对接,不断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互联网+"背景下民办高职院校工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践研究,找出工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在工科人才培养综合改革方面围绕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上实施"六个一"工程,即创新"校企交叉"协同育人培养模式,重新构建人才培养方案,开发和提升核心课程,打造优秀师资队伍,建设一批校企协同育人基地和承接技术服务项目,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创办创业孵化基地,以切实可行的"六个一"工程提升民办高职院校工科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社会的认可度。  相似文献   

17.
在高等学校中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既是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创业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对于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而言,在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的同时,更应该将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置于首要位置。文章结合个案剖析,论述高职院校以项目实施为抓手有效提升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18.
内涵发展是提高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必由之路。实现高职院校内涵发展必须与时俱进,更新教育观念;工学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社会,加强专业建设;统筹规划,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提升能力,积极服务社会;引领价值,建设高职文化。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职院校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过程,在规模、结构、整体水平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在发展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师资队伍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发展因素,也存在来源单一、培训机制不健全、"双师型"教师发展缓慢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高职院校的发展。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困境以及如何应对进行分析,提出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以下简称"双创")课程是开展"双创"教育的重要载体,但目前尚未形成健全的"双创"课程质量诊改体系。文章分析了"双创"课程质量诊改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要求、CIPP评价模式构建了"双创"课程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高职院校"双创"课程改革和质量提升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