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族企业的目的其实非常明确:繁衍后代,传承血脉。家族企业传承什么我们想留给后代什么,与他们能够承接什么是两回事。双方的统一,才能完成家族企业的传承。现在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法律不完备,也不是企业家不够强悍,而是家族企业领袖们理性思考的缺位。  相似文献   

2.
王勇 《中外管理》2011,(9):61-61
关注传承效力 国际上对家族企业的研究认为:家族企业的传承,具体可依据任职者及其与后代的职能交替和发挥作用来划分。Stavrou和Swiercz在1998年就提出了一个三阶段模型来描述传承的过程:第一阶段是下一代进入企业的前阶段,继任者向在职者学习有关企业运作的知识。第二阶段是进入阶段,后代深入到了企业业务当中来。最后阶段是继任者晋升为企业管理者。研究表明:在不同阶段,企业需要多样的战略来处理这些问题。传承的效力并不限于继承人是否已被指定,它还包括公司的健康运行、企业生存质量和家族活力。  相似文献   

3.
如果子女是料,接班只是一种限制;如果子女不是料,接班就更是痛苦,倒不如为当盖茨的曾祖父做准备——那就是教育。我不会让我的女儿接班亲情传承,就是将企业传给自己的后代。这是一种成功率较低的传承方式,而且子女也可能因此而不幸福。  相似文献   

4.
<正>红色资源是共产党人宝贵的精神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传承红色基因,是国有企业的优良传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价值追求。53年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以下简称:长庆油田)始终牢记初心使命,通过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思想引领,推进专项文化建设、激发内生动力,打造精品文化阵地、提升美誉度,讲好红色血脉故事、培育时代新人,以及探索文化共建模式、履行社会责任五项措施,不断增强红色文化的浸染和熏陶,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企业文化建设,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以文化软实力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张晓晨 《活力》2014,(12):15-15
鄂伦春民族是一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民族,语言等文化精髓处于濒危状态,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鄂伦春民族文化遗产不断消失,许多民族传统技艺濒临消亡,鄂伦春民精通民族语言越来减少,传统民俗、技艺后继乏人。在民族文化逐步走向消失的严峻现实面前,加强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已刻不容缓。为了穿越数百年时光流淌至今的文化血脉不要在我们这一代和今后几代人中断流、干涸,保护和传承已经成为当务之急的大事。  相似文献   

6.
传承未来     
企业传承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只是在发达国家,许多企业的治理机制和接班人计划比较完善,这个问题相对好一些,但国内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传承却一直是困扰企业持续发展的瓶颈。研究显示,中国在未来两年内将面临7万名高级管理人才的缺口,高达89%的企业难以找到合格的高层接班人,足见企业传承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关企业传承模式的论述很多,但依笔者之见,传承模式并不重要,因为各种传承模式都有成功和失败的案例,关键是如何对待传承。整天寻寻觅觅、夜不能寐并不能证明对传承问题的重视,正确对待传承问题,首先应明确几点:传承什么?传承给谁?…  相似文献   

7.
《企业经济》2022,(4):F0003-F0003
红色基因在我们党百年奋斗历程中代代传承、历久弥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教育引导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扎实推进红色基因传承研究,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研究中心近日在京成立。该中心由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联合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七研究部、人民日报社理论部、求是杂志社文化编辑部、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教学科研部、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共同建设。  相似文献   

8.
华思语 《英才》2012,(8):104-105
第一眼吸引我的是一张照片,高大男子厚实肩头上趴着一个小男孩,男子目光慈爱而深远,男孩幼小而安静,照片传递出的美好与安全感瞬间让人感动,让人一下子若身心归家,生生不息,从此不惧风雨。照片印在一本内部资料的扉页上,照片拍摄的是清华凯风家族传承中心创始人和幼子的合影。此时的传承不仅是语境,打动人心的还有那份血脉相依、连同生存状态和存续精神的源远流长。时间回到2012年初春,古老的欧洲大陆第一次迎来以"家族传承之道"为游学目的的中国家族代表一行,五天里,在伦敦和巴黎,那些古老高贵的欧洲家族庄园和家族企业初次接待了这么多来自中国的家族企业领导者。期间,国际家族领袖和传承专家与中国学员进行了  相似文献   

9.
<正>传承与创新是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内容。当前,纺织企业在高调的管理创新呼声中,管理传承的声音显得很微弱,这是个事实,也是一种偏差。纺织企业在其传统管理的历史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传承与创新都很重要,不能厚此薄彼,越是强调管理创新,越要重视管理的传承。  相似文献   

10.
《企业文明》2023,(5):56-57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作出重要指示,为新时代传承雷锋精神指明了方向。鞍钢是“共和国钢铁工业的长子”“新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是“鞍钢宪法”的诞生地,是英模辈出的沃土,是雷锋唯一工作过的工业企业。60多年来,鞍钢党委始终坚持以高度政治自觉和强烈政治担当,大力弘扬和传承雷锋精神,为鞍钢建设、改革、高质量发展和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注入了强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1.
宋沛军 《企业活力》2011,(12):67-71
代际传承是家族企业最重大的战略决策问题之一。纵观中外关于家族企业代际传承模式,"子承父业"仍是许多家族企业首选的交接班方式。为此,父辈应尽早让子女融入企业,承担企业发展的重任,通过实践和竞争适时传承家族企业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保持家族企业的持续成长与生命延续、传承创业者的精神、理想和文化。  相似文献   

12.
滕斌圣 《潮商》2012,(1):69-71
改革开放早期创业的民营企业家,很多已步入老年,到了"交接班"的关键时期。随着民营企业进入传承高峰期,一些问题迫切寻求答案:企业是交给子女还是职业经理人?传承包含哪些维度?传承的内涵是什么?  相似文献   

13.
通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总结、研究和逐渐应用,许多研究人员和管理者已经认识到,知识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进一步探讨何为知识管理的核心,可以发现,知识传承是知识管理的核心。知识传承是各类管理工作和企业问题的根,它是企业管理重中之重的内容。识别、收集、保存和传播是做好知识传承的四大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到了一个大拐点,穷日子、穷人商业,满足于穷人市场的商业方式必须发生变化繁荣时期的领导力,实际上直白一点,我感觉就是怎样学会过好日子,怎样把好日子过长久。大家知道,中国企业过惯了苦日子,中国人也过惯了苦日子,我们过去30年只会一样功夫,就是把东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文化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凸显,一个企业只有拥有了自己核心、先进的文化,才能使企业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健康的肌体,才能引领企业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如何将文化不断传承和推广下去,使其深植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中,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也是企业追求的目标之一。笔者以供水企业为例,结合企业实际,对企业文化培育及传承进行一些浅显的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16.
《价值工程》2015,(27):8-10
本文以家族企业为研究对象,针对中国家族企业在传承模式上的困惑,引用相关经济学理论和博弈分析的方法,探讨在当代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选择代际传承模式的内在动力源泉和传承机理。实现我国家族企业代际之间的有效传承,无论是对家族企业还是企业家族都是十分重要的。家族企业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形式,研究它的传承对于其他形式的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具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家族企业权力代际传承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族企业权力的代际传承会产生企业权力结构和知识结构的重构,这对企业成长产生多方位的影响。本文以红豆股份为样本,运用因子分析法,研究了家族企业权力代际传承对企业业绩的影响。结果表明,家族企业权力的代际传承对企业的经营会产生震荡影响,权力继承者具有经营扩张性的倾向。  相似文献   

18.
家族企业传承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美国,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是24年,非常巧合的是,家族企业的创业者的平均任期也是24年——家族企业的传承,攸关企业的生死。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民族精神世界的写照。随着外来文化侵入和主流文化的冲击及传播速度之快,导致中国传统文化逐渐削弱,渐渐缺少关注和继承。如何使传统文化一直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传承是最有效的方式。幼儿期正处于成长发展的启蒙时期,通过环境创设这种隐形教育手段,为幼儿创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以期使幼儿达到了解中华文化,培养民族精神,增进民族认同感的目的,为将来传承民族文化起到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优秀传统文化是文明的沉淀,它能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和特征,对推进历史的进程有着积极的作用。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与文化的精华,在当前社会,它的传承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文明的进步有着巨大的意义。因此,为了推进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我国应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路径进行研究,使优秀传统文化能在新的时代产生新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