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012年7月,浙江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2%,CPI创下2009年12月以来32个月的新低。与此同时,大众面对醒目的媒体大标题,而对照身边天天拎着的"菜篮子""米袋子"的价格并没减轻的反差,对CPI的质疑声再起:CPI是否不准确?CPI究竟含有多少水分?本着既想为CPI正名,更想让CPI真正成为大众的良师益友,笔者从三方面对CPI进行解惑。解惑一:低通胀不是低价格从衡量通货膨胀最重要的指标CPI角度看,浙江7月CPI创下32个月来新低,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2002年2月至2016年5月的食品价格和CPI数据,利用平滑转换回归模型刻画我国食品价格对CPI冲击的非线性特征。结论表明:食品价格对CPI的冲击具有非线性性,即当食品价格变动小于门槛值-1.2157或大于门槛值1.1031时,当月食品价格对当月的CPI将产生更强的同向推动作用;CPI受到食品价格影响容易从低水平快速攀升;我国通货膨胀具有一定的惯性,通货膨胀具有自我强化的作用。研究结果的政策启示在于:政策制定者应关注食品价格对CPI冲击效应的门槛值,把握主动权;当CPI上涨过快时,更要果断采取措施,预防食品价格上涨对CPI的快速扩散;决策部门应密切关注食品价格对CPI影响的累积效应。  相似文献   

3.
黄秀海 《特区经济》2014,(8):203-205
根据浙江省抽样调查数据,运用聚类分析,探索居民消费的"自然"结构,测度各阶层居民消费的权重,首次提出并构建了多层次CPI指数体系。分析发现:政府发布的CPI指标远远低于汇编的多层次CPI指标;与居民实际感受的CPI指标对比,按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就业状况分类汇编的CPI指标差距最小。  相似文献   

4.
编读互动     
不止飞猪在助推CPI与以往相比提前了10天左右,国家统计局公布了6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6.4%,创下了36个月新高。上一次猪肉价格猛涨引发CPI屡创新高的情况,发生在2008年,并被称为飞猪现象。此次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中的非食品类商品同样显示了成本上升推动CPI的共同特点。构成CPI的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6月全数上涨,显示非食品因素也逐渐成为推高CPI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5.
编读互动     
CPI是否准确之争是件好事针对近一个时期以来社会对CPI数据的准确性的质疑,日前,中国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发布了《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是如何调查和生成的》一文,对CPI调查和生成过程进行了详细解释。不  相似文献   

6.
<正>10月份全国CPI上涨3.8%国家统计局11月9日发布数据显示,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3.8%。其中,猪肉价格同比上涨101.3%,影响CPI上涨约2.43个百分点,占CPI同比总涨幅的近三分之二。10月份,构成CPI的8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同比七涨一降。当月,食品烟酒类价格同比上涨11.4%,影响CPI上涨约3.37个百  相似文献   

7.
美国     
《上海经济》2013,(7):72-72
<正>美5月CPI环比上升0.1%继4月创下四年最大降幅过后,5月美国CPI环比上升0.1%,但升幅不及预期。美国5月CPI年率+1.4%,预期+1.4%,前值+1.1%。美国5月CPI月率+0.1%,预期+0.2%,前值-0.4%。核心CPI方面:除食品和能源外,美国5月CPI年率+1.7%,预期+1.7%,前值+1.7%。美国5月除食品和能源外CPI月率+0.2%,预期+0.2%,前值+0.1%。核心CPI未出现进一步下滑,暗示令人担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了江西省2004年1月至2013年10月的CPI和PPI月度数据,建立了向量自回归模型,同时对数据进行了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并且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法研究CPI和PPI之间的长期动态关系.结果显示,CPI和PPI的传导路径不通畅;CPI和PPI都对自身的增长有正向的推动作用,而CPI对PPI的增长有着正向的作用,但影响有1个月的滞后期,PPI的变动对CPI有着正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中国CPI指数的预测问题.首先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影响CPI指数的八个指标进行降维处理.然后利用支持向量机技术建立起中国CPI指数的预测模型并对我国实际的CPI指数进行了预测。实证分析结果表明,PCA—SVM模型能够有效地对CPI指数进行短期预测。最后.与单纯的支持向量机模型的预测结果做了对比.对比结果表明.支持向量机和主成分分析相结合的模型应用于CPI预测具有较高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10.
按照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人民币升值会带来中国物价水平的下降,可中国的实际情况是CPI一直居高不下,通货膨胀压力很大.文章分析了影响中国CPI的一些因素,得出结论:人民升值有使中国CPI下降的可能,但国外物价的上升和中国进口商品的上涨的效应使CPI上升,后者的效应甚至比前者更大.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研究CPI在内在关系以及CPI与食品价格的相关系数,探究物价上涨的原因,并从时间序列趋势性的角度预测CPI的未来走势。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尝试构建一个广义价格指数,其意义在于:一,提供了一个指数来衡量与广义的货币供给量对应的整体价格水平;二,为观察、预判货币政策提供了一个更全面的价格指标。构建修正CPI,主要是因为房价在美国CPI中充分体现,而在中国CPI中则缺失。包含房价的修正CPI能更准确地反映通胀趋势。构建广义价格指数:用CPI、房价、股票组成广义价格指数,其和CPI走势之间的关系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阶段。1998年3月到2004年12月,两者的走势具有明显的同步性;2005年1月到2009年12月,广义价格领先CPI大约6个月。广义价格与M1和M1-M2相关性较高。通过广义价格可以观察货币政策动向。广义价格可以作为CPI的领先指标。  相似文献   

13.
《上海国资》2008,(3):80
如果CPI上涨的同时,普通百姓的收入也能够相当地提高,那么,CPI高速上涨的对普通百姓的压力就会小得多,CPI涨速就是快一些也不会让人感觉是那么的可怕. 增加城镇居民和普通农民的收入是应对CPI高速上涨压力的最好的办法,而如何提高人们的收入,又需要一系列的措施作保障.  相似文献   

14.
3月13日,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提出,不同生活水平的群体肯定是不同的CPI,他建议CPI应分农民TCPI、公务员CPI等,“这样出来更多的CPI,就会计百姓感觉到与实际生活相符合了”。  相似文献   

15.
贺宁华 《特区经济》2008,(7):128-129
中国CPI迅速增长,刷新了11年来的高点。本文主要从国际角度探讨国际大环境下价格上涨对中国CPI增长的影响,在分析CPI过高的增长速度给给中国经济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基础上提出适当增加农产品出口税、打击国外对农产品的倾销,稳定农产品市场,降低CPI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16.
王珏 《特区经济》2007,226(11):277-278
一年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呈线性增长态势,形成通胀压力。经过建立数学模型测定,以及定性分析对定量分析结果的修正,可以预见,CPI增幅将会突破4%,且今后一段时期内,CPI仍会处在增幅3%以上的高位波动,通胀压力仍然存在,但CPI的上升空间有限。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信息》2011,(18):36-36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8月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6.2%,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3.4%;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7.3%。陶泰君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分析,8月CPI超出预期是因为食品价格上涨的因素。下半年CPI的总体压力还足较大,全年CPI预计在5.5%左右。  相似文献   

18.
CPI破4通胀压力加大11月11日10时左右,让市场猜测多时的这只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靴子"终于落地。不出大多数学者的预料,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0月月份CPI同比上涨4.4%,  相似文献   

19.
没有真实的CPI,依据CPI作出的决策未免会南辕北辙。  相似文献   

20.
财经要闻     
《宁波经济》2011,(6):10-10
15省CPI破五29个省市区涨幅突破4%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4月主要宏观经济数据,业内普遍预测,CPI涨幅仍将处于5%的高位。与此同时,全国(不含港澳台)31个省区市第一季度CPI增幅数据也已经全部”出炉”。全国有15个省区市第一季度CPI涨幅突破全国水平(5.0%),29个省市区第一季度CPI涨幅突破4%。这意味着,仅就第一季度而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