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是否具有改善经营绩效的功能?本文以1997~2000年在A股市场发生控制权转移的153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净资产收益率和主营业务总资产收益率扣减行业均值后,作为绩效衡量基准,选择控制权转移前2年至后3年共6年作为时间窗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发现,在控制权转移后的3年或4年里,样本公司的经营绩效得到了改善;有偿转让型的控制权转移绩效优于无偿划拨型;部分转移型的控制权转移绩效与全部转移型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2000年发生的100起控制权转移事件作为样本,对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的短期财富效应进行了测度和分析。以国外常用的事件研究方法,通过计算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第一次公告日前后(-10天,30天)等不同窗口期的AAR和CAR,并进行统计显著性检验,测度了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的短期财富效应;从主并公司取得控制权动机的角度,通过分析主并公司股权结构与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前后短期财富效应的关系,发现了主并公司股权性质对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短期财富效应的影响,从而为有关此方面的研究做了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3.
上市公司控制权的转移会改变投资者对目标公司的预期,从而引起目标公司股价的变化,进而使得目标公司股东的财富发生变化。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分行业对2002年我国资本市场上第一大股东发生变更的目标方公司股东财富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整个资本市场而言,控制权转移能为目标公司带来显著的财富增加;而对于不同行业控制权转移的财富效应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只有原材料企业在公告日前可以获得显著的正财富效应,而工业企业和消费企业的财富效应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金融市场的财富效应是指在金融市场上.金融资产持有人持有的财富随着金融资产价格的上涨或下降而同步增加或减少.进而对消费产生抑制或刺激。控制权转移的财富效应是市场对控制权转移的反应导致公司股票价值的变化,从而引起股东财富的变化以及由于控制权转移引起的财富的流动。控制权转移的财富效应侧重从微观的角度研究控制权转移对收购公司和目标公司股东财富的影响.即在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过程中.谁是最大的赢家。  相似文献   

5.
以2001—2010年深沪两市A股发生控制权转移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控制权转移事件中目标公司国有股东将股权转让给民营股东会对其短期市场反应和长期财务绩效产生何种影响。研究发现,无论控制权性质是否变化,并购都能够给目标公司带来显著为正的短期市场反应,民营化的公司市场反应更强。但是控制权转移完成之后,民营化并未比其他控制权转移的公司给目标公司带来更好的长期财务业绩。  相似文献   

6.
Shleifer和Vishny(1986)指出,大股东对公司治理会产生两种相反的效应,即利益协同效应和利益侵占效应.那么,我国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转移会带来什么效应呢?本文选定2000~2004年发生控制权转移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控制权转移后高管变更对大股东利益侵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大股东利益侵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接着建立联立方程并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检验了控制权转移、企业绩效与大股东利益侵占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控制权转移后高管变更确实对大股东利益侵占产生了正的影响,同时,大股东利益侵占又对企业绩效产生了负向的作用.与以往不同的是,我们引入了高管变更和大股东利益侵占变量,更好地解释了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后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依据财务数据法,以我国资本市场2003年~2005年发生控制权转移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因子分析对控制权转移前后目标上市公司绩效变化进行实证研究,并对综合因子得分进行两配对Wilcoxon检验.研究表明,控制权转移没有显著的改善公司业绩,在当前情况下,完善公司治理和市场监管水平是提高公司绩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我国证券市场1997-2000年发生的所有协议转移、数据完整的控制权转移事件为样本,检验了控制权转移价格与转移效率的关系。研究发现控制权转移价格与控制权转移效率基本是正相关的,而在控制权转移后较短的一段时间内,控制权转移价格与转移效率是显著相关,之后二者的相关性就不明显了。这说明虽然我国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转移溢价较高,但并未成为提高控制权转移效率的障碍,反而以较低转让价格取得上市公司控制权的公司需要慎重考虑其整合能力和未来的收益能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2007-2009年发生控制权转移的公司为样本,采用截面Jones模型、DD模型、真实盈余管理模型计算控制权转移公司的盈余管理。研究发现,尽管市场环境(股权分置改革、会计准则)发生改变,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中仍然普遍存在盈余管理行为,控制权转移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较高。进一步分析控制权转移特征后发现,协议转让的公司、最终控制人发生变化的公司、董事长发生变更的公司更偏好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10.
以发生控制权转移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并且将样本细化为内部控制权转移和外部控制权转移以及总体三类样本,在对控制权收益进行重新度量的前提下,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在控制股权集中程度、股权制衡程度以及国有股比例、法人股比例等因素的基础上,考察了公司层面的股权结构特征——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分离程度等因素对控制权转移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两权分离程度是影响控制权转移收益的重要因素,并且为负向,反映了控股股东对现金流权的偏好;另外,考虑资本成本补偿的控制权转让收益度量指标更能反映控股股东的实际控制权转让所得,对模型更具解释能力.  相似文献   

11.
股价下跌及控制权转移风险,使得控股股东更易采取短期机会主义行为来为其控制权提供保障,而关联交易可以粉饰报表、稳定股价,从而抑制控制权转移风险。以2007~201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控股股东通过关联交易“支持”上市公司以规避股价下跌及控制权转移风险。按照产权性质、公司规模及产品市场竞争将样本进行分组,研究股权质押视角下关联交易作用机理,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支持”型关联交易的正向作用在非国有企业、小规模公司和产品市场竞争较强的样本组内更显著,由于这些公司的控制权转移风险更大、融资更为困难,使得控股股东有更强的动机支持上市公司。研究结果进一步厘清了股权质押背景下关联交易作用机制问题,完善了股权质押的经济后果研究。  相似文献   

12.
协议收购是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最为主要的形式。文章以2000年~2003年期间发生协议收购的上市公司为样本,收集样本公司2000年.2006年的财务数据进行了统计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协议收购的效率较低,并且,协议收购的低效在股权转让比例较低的交易中表现的更为明显,这是一个监管者应当予以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对内幕交易识别研究的文献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测算了中国控制权转移事件(2001~2009年)中的内幕交易严重程度,并且利用回归模型研究了控制权转移中内幕交易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控制权转移事件的内幕交易效应超过50%,公告效应仅为19.1%,即80.9%的超额收益发生在控制权转移事件首次公告日之前,可以看出控制权转移过程中的内幕交易相当严重;流通市值规模、股价波动幅度、目标公司的盈利性、公司治理水平等都对内幕交易的严重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文章采用事件研究法,以2008-2010年上市公司的兼并收购事件为研究样本,对不同交易特征下的并购财富效应进行分类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总样本存在提前反应,并产生积极的公告效应,但其股东财富效应在公告日后并未显著增加;股票支付公司在整个事件期内的股东财富效应显著高于现金支付公司;资产收购公司在公告日后的股东财富效应显著高于股权收购公司;关联并购公司在公告日前和公告日后的股东财富效应分别显著低于和高于非关联并购公司.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事件研究法对2003和2004年沪深二地140起控制权转移事件进行分析,用市场预期的基本思想,对控制权转移的市场反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测度。本文得出市场对控制权转移事件做出了正的回应,在转移前的短期窗口内,上市公司股东获得了显著为正的累计超常收益率,但在控制权转移后的窗口内却有显著为负的累计超额收益率。同时得出了我国控制权转移市场存在着信息的提前泄露的结论。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股权集中度的替代变量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控制权转移事件一年内行业发生变化因素均对短期财富效应有一定水平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问题是现代公司治理研究的热点问题。控制权转移定价是学术界比较关注的问题,而控制权转移溢价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并购双方的利益大小。基于控制权转移溢价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文章选择上述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文章研究我国深市和沪市2005年~2009年5年间发生控制权转移的上市公司,并通过分析目标公司的相关特征,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统计得出影响控制权转移溢价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目标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和目标公司规模与控制权转移溢价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刘嘉威 《财会月刊》2011,(27):57-59
本文以2005~2009年94个导致控制权发生转移的股权转让为研究样本考察上市公司控制权私有收益,在沿用大宗股权交易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研究表明股东类型、负债率、公司规模、控制力等因素对控制权私利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05年控制权转移活动为研究对象,采用ANOVA、因子分析和LOG-IT回归分析方法,对目标公司样本和非目标公司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没有发现目标公司与非目标公司在财务特征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争夺代理权是公司控制权市场上一种公司控制权的转移方式,它在促成管理者提高经营效率、增加股东财富的同时,也给企业的公司治理带来不利影响。当前,为充分发挥代理权争夺的积极作用,我们应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均胜电子2012-2017年的并购活动,从控制权转移和融资约束两个角度分析了公司并购对价和融资方式的选择及其影响。结论表明:较为通畅的融资渠道使得均胜电子倾向于选择现金作为支付方式;外部融资要权衡控制权稀释与债务融资约束带来的控制权转移风险;并购后实现好的盈利能力是降低控制权转移风险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