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李鑫  张爽 《财政监督》2007,(2):33-34
财政支农资金主要是指国家财政用于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建设性资金投入,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含国债投资和水利建设基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财政扶贫资金、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农业科技投入等。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表示。2007年将继续坚持把大力支持解决“三农”问题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确保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投资比重比2006年有所提高。然而,在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进一步促进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率,推进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尤其重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一、当前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支农专项资金满足不了农业公共需要。目前,财政支农资金仍过多地参与生产经营性投资,一些该由市场配置资源的投资范围财政仍没有脱钩,而一些应由财政投资的范围财政却力不从心而“缺位”。据对某县2004年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支出情况调查中.用于农业产业化项目、农口企业、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一般性生产经营投资占农业总支出的55%;用于水利没施、农业生态环境整治、林木保护、农业新技术和优良品种推广、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社会公共项目的投资占农业总支出的43%。许多急需投资的公益性项目如水库、江海堤防除险加同、排灌设施修建等,财政无法拿出更多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3.
一、实现农业投资主体间协调是新时期发展农业的客观需要 农业投资的来源有四个大的方面:一是政府投资,包括预算拨款、预算外资金和乡财政自有资金;二是农村集体投资,包括集体自有资金投入和集体劳动积累;三是农户投资,包  相似文献   

4.
我国多年实践证明,要使农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政策是农业发展的保障,科技是农业发展的推动力,而资金投入则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本文试通过对我国农业资金投入机制的分析,对如何进一步增加农业资金投入,促进农业发展作一些探讨。 一、经济发展、农业发展与农业资金投入 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中几次大的波动,都与农业生产的波动有着密切的关系。经济发展与农业发展的相关关系表明,农业发展的波动是经济发展周期振荡的重要诱因,经济本身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是以农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为基础的。 我国农业发展波动的原因是什么呢?历史资料表明,农业资金投入的波动是一个重要因索。我国农业资金投入按来源分,主要包括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各种资金和金融部门的农业贷款,以及农村集体和农户用于农业生产投资,乡镇企业支农资金,农业利用外资等。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对农业  相似文献   

5.
充分发挥财政支农资金效益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充分发挥财政职能,有效运用财政补助、财政贴息、财政配套等政策,引导社会必要的资金投入农业,发挥财政支农资金效益,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这是农业现代化对财政支农工作的总体要求。在实践中,如何拓宽筹资渠道,有效使用和管理支农资金,已摆上农业现代化建设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省农业成为一个新的投资热点。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事业单位、城镇个体工商户以及国外投资者以及开发、承包、租赁、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自发地涉足农业,向农业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成为农业资金的一个新来源。为了全面认识和了解非农资金投入对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从财政角度深入探索解决我省农业投入不足问题的新途径,完善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农业投入机制,我们组织各市财政局和农村财政研究会,对各地非农资金向农业投入的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百色地区的情况,就农村资金紧缺程度、原因及其有效治理的途径谈些浅见,以供参考。 一、农村资金紧缺的严峻形势 今年,我地区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概括起来就是资金需求量大,资金供应十分有限,供求矛盾突出。 农村资金主要来源有三,一是财政支农资金;二是农村信贷;三是农村自身积累。当前上述三项资金来源的总构成是:近几年来财政支农资金占整个财政支出的比重逐年下降;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后,农业集体和个人投资也日见减少。同时,农民收入主要用于非生产性投资,据我地区农行87年88年农村家计调查,农民家庭生活费支出占全部支出65.6%以上,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必须有资金支撑,而目前资金短缺严重:财政对农业投入不足、农村信贷供给与需求错位、农户收入水平制约投资规模、农村集体经济和企业的分化重组削弱了投资实力。深层次制约因素有:农业投资的低盈利性和服务群体的弱质性、国家长期的二元经济政策、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农村金融体制变迁脱离实际需求等。因此,必须构建适应新农村建设需求的多元化资金投入体系:确保财政对农村公共品的投入,重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引导多元民间资本投资农业,加大证券市场直接融资规模,吸引外资投资我国农业。  相似文献   

9.
<正>长期以来,"三农"问题始终是我们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于各级财政部门来说,加大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力度,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模式,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始终是财政支农资金管理的重要内容。按照省财政支农工作总体要求,2013年底,山西省农财部门先后深入大同市、太原市、晋城市、吕梁市的5个县区就进一步加强县级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及推动县级支农资金整合进行专题调研。在此基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建设必须有资金支撑,而目前资金短缺严重:财政对农业投入不足、农村信贷供给与需求错位、农户收入水平制约投资规模、农村集体经济和企业的分化重组削弱了投资实力.深层次制约因素有:农业投资的低盈利性和服务群体的弱质性、国家长期的二元经济政策、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农村金融体制变迁脱离实际需求等.因此,必须构建适应新农村建设需求的多元化资金投入体系:确保财政对农村公共品的投入,重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引导多元民间资本投资农业,加大证券市场直接融资规模,吸引外资投资我国农业.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江西省瑞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强化资金监管措施,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本文结合该市财政支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一、瑞金市财政支农的主要做法(一)加大财政支农投入力度,确保支农投入按比例增长。2014年,瑞金市财政严格按照《农业法》和《预算法》的规定,安排支农资金19896万元,比上年增加3720万元,增长23%。这些资金投入,为农村  相似文献   

12.
农业资金是农业生产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健全农业资金投入机制,完善农业资金管理模式.是振兴农业的必备条件.本文就构造农业资金管理模式问题作一粗浅探讨.一、现行的分口管理模式无力解决农业资金管理的现实问题,影响了投资效益.农业资金即国家、集体、农户用于农业生产建设的资金与农业利用外资的总和,是农业再生产过程中用货币表现的物化劳动与活劳动投入的总价值量.我国农业资金的来源渠道主要有四:一是国家财政支农资金,二是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的农业贷款,三是农村农业积累资金(包括乡村集体积累和农户积累),四是国家从国外引进的用于农业的资金.随着农业的“升温”,在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国家投、信贷支、集体筹、农户留、企业补、国外引的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农业投资格局.但由于一直强调“分口管理、各记其功”,使管理模式不适应资金运行的客观规律,导致投资导向上手段与目标的背离,投资方向上内  相似文献   

13.
支农资金从广义上来讲就是所有国家支援农业生产、支持农村社会发展以及用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资金。包括直接用于农业生产力提升的资金,用于农村疫情防治、救灾的资金和对农民的政策补贴资金等等。从狭义上来讲,支农资金主要指国家财政用于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建设性投入的资金,具体包括财政扶贫资金、以工带赈资金、国债资金、财政支援农林、水利部门资金以及其他社会援助支持新农村建设资金等。  相似文献   

14.
试论财政支农资金的整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是相对于财政支农资金分散使用、管理而言的,它是将财政用于支持农业、农村、农民各种支出资金整合使用、整合管理,以期以较少的资金投入获取最大的支持效果。中国人世后,按WTO贸易规则所倡导的,增强农业财政政策的规范统一,实施财政支农资金的整合,规范农业支持和保护方式,提高农民的参与水平,对于提高财政支持效率是非常重要的。要充分利用WTO农业协定和入世谈判协议允许的农业支持政策及时调整政府收支分类和农业支持结构。按照WTO规则,建立有效支持农业发展的农业信息服务以及市场营销服务等支持体系。实施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改革,对于解决人们所关注的“三农”问题,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家财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较大幅度地增加对农业农村发展的资金投入,重点支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和其他各项改革,初步形成了与市场经济、公共财政和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财政支持“三农”政策体系和财政支农资金管理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6.
2010年,农业司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的统一部署,围绕“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中心任务,继续增加支农资金投入,落实和完善农业补贴制度.大力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积极创新财政支农机制.强化财政支农资金监管,狠抓干部队伍建设,努力开创财政支农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7.
要闻     
《中国财政》2014,(4):4-5
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要求改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机制。各级政府要逐步增加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加大资金管理改革力度,增强资金使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项目资金要到村到户,切实使资金直接用于扶贫对象。把资金分配与工作考核、资金使用绩效评价结果相结合,探索以奖代补等竞争性分配办法。简化资金拨付流程,项目审批权限原则上下放到县。以扶贫攻坚规划和重大扶贫项目为平台,  相似文献   

18.
2010年,农业司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的统一部署,围绕“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中心任务,继续增加支农资金投入,落实和完善农业补贴制度,大力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积极创新财政支农机制,强化财政支农资金监管,狠抓干部队伍建设,努力开创财政支农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农业作为基础产业,其可持续发展对一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农业又是弱质产业,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比较效益低,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在支农资金的来源渠道中,财政支农资金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此,如何建立稳定的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增长机制,是各级财政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资金参与社会再生产的价值运动,包括实物和货币两种形态。在1979年之前,一直是在“二元结构”和农业资源约束下紧运行。从农村拿走的几千亿元资金支持“重型”结构的发展,而自身维持和扩大再生产,主要以短缺的资金与廉价的农村密集劳动力结合,难以形成高层次的农业劳动生产力水平,致使农业以缓慢的速度发展,造成农业滞后于工业,形成重、轻、农的“畸型”结构。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注意纠正“重型结构”,选择协调发展产业的战略,1979年对农业资金投入达到历史最好水平。随着农村改革搞活,政策的放宽,把农业生产推向新的台阶,但在农村大好形势下,忽略了对农业发展后劲的资金投入。国家的支农资金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由1979年的13.7%,下降到1986午的7.9%;国家对农业的基本建设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