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近年来,中国国际收支出现持续性的、显著规模的经常账户顺差与金融账户顺差并存局面。不少国内学者对这个“双顺差”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不同的解释。本文认为,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首先是一个汇率体制问题。根据国际经验对各国近年来汇率体制与国际收支平衡格局对应关系的初步检验,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符合本文观点的联系。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经常账户差额与金融账户差额之间的关系还可以从汇率变动的估值效应以及私人部门对外债权净变动与官方部门对外债权净变动之间的相互关系等角度来理解。  相似文献   

2.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的长期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很多观察者都将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大量增加的原因归结为国际收支的“双顺差”,即以货物贸易顺差为主导因素的经常账户顺差和由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带来的资本与金融账户顺差。显然,货物贸易顺差与外商直接投资大量流入的确是我国外汇储备持续性增加的基础性因素。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应  相似文献   

3.
刘瑶  张明 《中国金融》2022,(3):38-39
<正>展望2022年,中国国际收支大概率将呈现经常账户顺差有所下降、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季度余额变动不居、净误差与遗漏项净流出依然显著的特征2021年中国国际收支总体上维持着“一顺一逆”格局,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国际投资头寸稳步增加,新冠肺炎疫情需求错位下贸易盈余扩增,但也表现出经常账户盈余持续积累动力有所疲软、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波动性上升、储备资产存流量背离缓解、净误差与遗漏项流出规模显著的结构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我国国际收支持续的双顺差结构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步入新世纪后,我国国际收支结构借贷双方都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并且形成了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两大账户的大量盈余.通过观察发现,这种双顺差的局面呈现其自身的特点,并且在不同的阶段呈现不同的结构特征.并且,中国国际收支结构的发展带有明显的政策烙印,双顺差的形成和发展持续性的趋势明显,推断2013年后短期内经常账户差额有占国际收支差额大头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蒲应 《浙江金融》2007,(3):16-16,15
自1991年以来的中国国际收支状况表明,除1992年、1993年、1998年之外,其余各年份的国际收支均处于“经常项目顺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的“双”顺差格局。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根据“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原则,经常账户与资本和金融账户应该处于“一顺一逆”的状态。本文着重介绍分析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至今关于“双顺差”的代表性理论和观点,归纳学术界所提出的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本质和主要原因以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总结对于双顺差的研究的主要进展,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国际收支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我国国际收支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已持续多年双顺差,2012年初步呈现国际收支平衡,而2013年再次恢复双顺差。本文探讨的是一段时间内的国际收支经常账户的失衡并不一定是坏事,按照比较优势理论,顺差国相对逆差国是具有相对优势的。第一期顺差的扩大对应第二期顺差的减少,逆差国相同。本文将用跨时均衡理论对中美贸易逆差进行动态均衡的分析,动态均衡即帕累托最优。  相似文献   

7.
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际收支双顺差指的是国际收支中的经常账户收支与金融账户收支同时出现顺差的经济现象。国际收支的双顺差在1992年后的我国的大多数年份中存在。但有关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经济学含义及双顺差究竟是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反映还是消极体现,国内经济学者较少探究。本文试图从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理及国际收支各项目间存在  相似文献   

8.
从国际经验看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之“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中国国际收支出现持续性的、显著规模的经常账户顺差与金融账户顺差并存局面。不少国内学者对这个"双顺差"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不同的解释。本文认为,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首先是一个汇率体制问题。根据国际经验对各国近年来汇率体制与  相似文献   

9.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来自于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两个不同的项目,而最终对中国内外经济金融运行产生综合性影响更大的则是由于双顺差而形成的储备资产。所以,本文拟用外汇储备代表国际收支这一综合性的概念,通过分析中国国际收支的成因及影响,进一步研究各种因素对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外汇》2006,(6):15-17
2005年,我国国际收支继续保持“双顺差”。其中,经常项目顺差1608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630亿美元。2005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8189亿美元。 2005年,我国国际收支的主要特点:国际收支交易规模继续扩大经常项目顺差明显上升,其中货物贸易顺差大幅增加;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下降,其中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由顺差转为逆差,外商直接投资仍保持较大规模;外汇储备增长较快。国际收支继续保持较强的整体抗风险能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美国际收支演变特点及其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 ,中国的货物进出口顺差不断减少 ,服务逆差日益加大 ,致使经常项目顺差急剧下降 ,国际收支的平衡和国际储备的增加在相当程度上靠资本和金融项目的顺差来维持 ,这颇像美国国际收支的发展模式。本文经过深入分析中美两国国际收支的演变特点及其国内不同的社会经济背景 ,认为美国国际收支现有发展模式尚可维持 ,而中国不可效仿。  相似文献   

12.
人民币汇率与近年来中国经常账户顺差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经常账户收支平衡出现持续性顺差,尤其2001年以后出现顺差额大量增加。对经常账户构成项目的分解分析表明,大量顺差的出现与收益项目和单边转移项目的某些变动有关系,这些变动与人民币汇率预期因素之间存在一定关系。但对货物贸易总量及其分解部分的初步计量检验表明,人民币实际汇率指数在所考察期间内都未显示出相对于非汇率因素的突出作用。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国库单一账户的控制与监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是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关键.本文从建立国库单一账户的模式入手,研究国库单一账户余额控制和管理,探讨国库单一账户资金运作创新的途径,为我国即将开展的国库现金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国际收支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商直接投资(FDI)可以从多方面对一国的国际收支产生影响,包括对资本和金融账户的直接影响和对经常账户的间接影响。本文结合中国具体情况,利用1982-2009年的相关历史数据,通过建立贡献率指标,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国际收支产生的综合影响。结果显示,近年来,由于外商直接投资持续、大量的流入,不仅直接对国际收支产生正面影响,而且带动了出口快速增长,积累了巨额贸易顺差,成为导致国际收支失衡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撤资、利润汇出等负面效应所带来的国际收支风险也应被密切关注,尤其是在经济环境恶化时期。  相似文献   

15.
本轮金融危机爆发前,美国债务增加与经济增长并存。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是资产价格泡沫下的过度信贷消费,巨大的消费使得公、私储蓄率系统性下降,在投资率上升的情况下造成其经常项目赤字,而美元本位给了美国用资本项目顺差来平衡经常项目赤字的便利,华尔街的金融衍生债券成为填平美国经常项目赤字的重要手段。当双赤字状态无法延续时,美国以危机形式和货币贬值形式抖落其负债包袱。牙买加体系下的"国际经济双循环"结构注定危机的发展是发散而非收敛的。这种充分利用美元本位机制,靠信贷促进消费、靠消费带动经济增长的消费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走到了极端,到了不可持续的程度,应尽快对这种经济增长模式和国际收支格局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6.
当前,全球金融海啸重创了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系统乃至实体经济,中国对外贸易也难免受到波及。另一方面,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后,中国的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仍在不断增加,"汇率操纵"之说引起的贸易争端持续不断。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汇率,以解决"汇率操纵"之说引起的贸易纠纷,以保证中国对外贸易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健康发展。本文研究了2005年7月汇改后中国与六大贸易伙伴的汇率,认为人民币汇率的水平总体合理,但仍需对不同贸易伙伴的汇率进行调整。此外,本文对中国的外贸政策、汇率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We construct a new database of bilateral financial flows among euro area countries and their major world partners and explore the role of financial links in the accumulation and then adjustment of current account imbalances in the euro area. The data show that the geography of financial flows can differ quite markedly from trade flow patterns and suggest that the nexus between surpluses in the 'core' with deficits in the periphery went along financial rather than trade interlinkages. In particular, the data document the dominant role of 'core' countries in financing the euro area periphery's current account deficits before the financial crisis, both directly and through intermediating financial flows from outside of the euro area. Most of this financing took the form of debt instruments. Following the withdrawal of private financing from 'core' countries during the crisis, the ECB-mediated funding and other official flows helped the periphery to refinance its liabilities and smoothen the external adjustment.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需要相对稳定的国内外金融环境.但连年的贸易顺差在促进我国外汇储备高速增长的同时,大量的外汇占款较大程度地影响到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对外汇占款的冲销也逐渐成为央行的不可承受之重.为解决该问题,应加快外汇市场和货币市场体系建设,并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9.
过去十年,全球性不均衡问题逐渐成为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中心议题。本文重点分析了当前中国的外部失衡问题,研究了2008年后促使中国经常账户盈余下降的影响因素,预测了中国外部顺差的走向。本文认为,未来几年中国的经常账户盈余将保持适度。外部失衡不能反映当今中国国际收支的主要特征。随着中国国内经济越来越依赖投资的拉动,内部失衡问题将愈发明显。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和脉冲反应函数计量技术,对我国财政赤字与经常项目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存在从财政赤字到经常项目的Granger单向因果关系,财政赤字的增加长期内会改善经常项目收支状况.进一步分析表明,财政赤字与经常项目顺差并存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特殊政策环境下形成的,并且随着我国宏观调控逐步由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转向中性财政政策,政府应密切关注财政政策的变化对经常项目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