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邢永哲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3):155-156
资产是否计提减值准备,应计提多少减值准备,很大程度上受到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影响。因此,企业对资产减值的计提计提和转回、转销存在一定的灵活性,无论会计准则规定得如何详细,还是会给企业留下盈余管理的空间。由于盈余管理降低了财务信息的公允性,认为应通过会计准则等监管体制的完善来压缩盈余管理的空间,提高企业利用资产减值等措施进行盈余管理的难度。  相似文献   

2.
资产减值视角下盈余管理治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辛悦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6):25-27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已经导致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反映公司的经济实力和发展前景,误导投资者,危害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因此必须加以控制。以现行资产减值准则颁布前后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情况为研究对象,对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现状和现行资产减值准则关于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变化对盈余管理影响进行分析,以寻求进一步完善我国会计准则,治理过度的盈余管理的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3.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一直是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随着《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颁布和实施,盈余管理将会受到很大冲击。本文首先阐述了有关资产减值准则和盈余管理的概念,针对资产减值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企业剔除不良资产,提高资产效益,从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起到了较大的作用。但也为企业操纵会计利润,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相当大的空间。本文分析了资产减值准备的利弊,并对计提准备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5.
梁斌 《商场现代化》2005,(10):175-176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企业剔除不良资产,提高资产效益,从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起到了较大的作用.但也为企业操纵会计利润,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相当大的空间.本文分析了资产减值准备的利弊,并对计提准备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6.
刘洪亮 《商业时代》2012,(33):84-85
本文分析我国新会计准则中有关长期资产减值准备不得转回的限制措施的实施对信息制造业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处理的影响,指出在新会计准则实施之后,我国信息技术制造企业虽然在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上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减少,但是其资产转回转销操作反而暗示了这种减少是企业进行新模式的资产减值盈余管理的表现,信息技术制造业在新的会计准则下依然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从而使新会计准则的监管措施部分失效。  相似文献   

7.
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不实既会给企业造成损失,也给企业利用资产减值操纵利润留下空间。为防止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不实,应健全会计制度,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把握好谨慎性原则,发挥市场自身对盈余管理行为的约束力。尤其要加强资产减值准备的外部专业评估,提高减值准备披露的清晰度,为合理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提供制度保证,以有效地避免制度性虚盈实亏,确保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为经营者的审慎经营以及投资者的谨慎决策提供可靠和相关的会计信息。  相似文献   

8.
本文的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当期计提的固定资产累计折旧与上期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不成比例,公司的资产规模与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多少也不存在明显关系。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会影响以后期间的累计折旧与净资产收益率,但在实际中这个影响并不明显,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并不突出。  相似文献   

9.
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产减值(AssetImpairment)与盈余管理(EarningsManagement)始终是会计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新资产减值准则对企业资产减值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扩大了企业资产减值的计提范围,明确了减值迹象的判断依据,使可收回金额的计量原则更具实务操作性,并作出已提减值准备不得转回的规定;引入了新概念,使信息披露更加完善等方面.同时,新准则限制了企业利用减少计提基数、变更计提比例操作利润的行为,相对完善了信息披露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企业进行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10.
自现行会计准则实施以来,企业难以利用长期资产减值损失等进行盈余管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情况得到大大改善。文章以山东金岭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利用模型及该公司2011—2019年的财务数据对其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进行检验,讨论该企业是否的确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继而分析减值计提是否合理,分析该企业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以此找寻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经济因素和盈余管理因素两个方面来研究制造业公司在上市资产减值中的影响程度。通过对2013年和2014年498家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研究,发现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受经济因素影响较小,受盈余管理因素影响较大,表现为连亏两年企业存在"大清理"行为;亏损企业高管的变动会导致当年计提增多。但是企业首亏当年资产减值准备并未有太明显的增加。  相似文献   

12.
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在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现在很多企业通过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现状,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对现行准则的修改和完善,这将对防范企业盈余管理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同时新准则又不可避免地给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留下了一定的空间.本文将探讨新准则下资产减值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几年前,上市公司管理层为了迎合管制,同时出于自身利益的驱动,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和冲回"提升"企业业绩.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和实施,限制了部分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很大程度上遏制了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行为,缩小了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但由于资产减值准备提取规定的不完善以及上市公司内部财务监管乏力等诸多原因,利用资产减值准备"平滑"各经营期的利润,也正成为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一项手段,新资产减值准备的实施将不能完全改变上市公司利用减值准备进行调节企业利润的状况.  相似文献   

14.
资产减值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会计准则下,以不同盈利特征的上市公司减值准备计提为研究对象,选用2001-2006年沪深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减值准备计提与转回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实证研究发现:企业自身经济因素造成的价值损毁是影响减值准备计提的主要原因,在控制了企业自身经济因素、行业特征和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后,上市公司减值准备的计提与转回受到盈余管理动机的显著影响。研究还发现,不同盈利特征的公司在运用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时,会选择不同的减值类型。  相似文献   

15.
赵敏  甄颖 《财经论丛》2008,42(1):71-77
本文重点考察上市公司利用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转回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与转回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有着显著的相关性;具有扭亏为盈、洗大澡动机的公司进行长期资产减值转回的金额和幅度高于其他公司;新会计准则实施前最后一年(2006年)上市公司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转回情况与2004年和2005年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是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惯用手段,因此,新会计准则对资产减值的确认与计量作了重大调整,如:长期资产减值不允许转回,单独设置"资产减值损失"科目等,这对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起到了很好的遏制作用。本文就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的相关问题进行一些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7.
资产减值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计提资产减值,对于企业规避风险、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着重要作用.而近年来因为各种原因,大多数企业存在利用资产减值操纵利润的现象,如何规范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成为急需解决的同题.本文简单阐述了资产减值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并对如何防范企业利用资产减值进行不当盈余管理提出一些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会计准则明确规定,企业可对固定资产、存货、在建工程、坏账准备等八项资产减值计提减值准备。在实际工作中,却存在确认与计量难度较大、滥用计提、外部监管难度大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是:赋予企业更多会计选择权;健全信息价格等时常机制;提高公司信息的透明度;健全法律法规;弱化企业通过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盈余进行操作的动机应。  相似文献   

19.
于2007年开始执行的新准则不允许长期资产减值转回,盈利公司为了使以往年份多计提的减值准备不被浪费,很可能于2006年转回多计提的长期资产减值准备。本文从这一制度背景出发,实证研究了我国盈利公司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20.
本文总结了金融危机以来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出现的一些新特点,从盈余管理、新会计准则、证券市场制度设计等角度分析了其深层原因,并进而提出了应对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计提超限度盈余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