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文章分析了银行信用风险与信贷风险之间的关系,认为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主要对象,将信贷风险分为企业的经营风险和企业赖帐违约的道德风险,并对银行的信贷风险进行了博弈分析。分析说明,银行业面临的信用风险中的信贷风险可以通过控制企业的道德风险、减少经营风险,达到降低信用风险的目的,主要的措施是制定合理的利率水平,加强银行和企业信息交流,消除信息不对称,加大违约惩罚力度。  相似文献   

2.
在商业银行信用活动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会产生信用风险。信用风险给商业银行带来潜在的损失,主要包括经营管理成本与交易成本增大、信贷效率和资金利用率降低,这些都制约着银行的进一步发展。信用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信息不对称。本文基于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就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产生的微观机制,也即信息不对称下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文末提出了完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商业银行资产业务中的信息不对称及博弈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经济学认为,现实经济运行中交易者之间普遍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将导致事前的逆向选择和事后的道德风险.商业银行的日常经营中信息不对称现象普遍存在.分析信息不对称对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影响,并从成本效益角度,运用博弈论理论分析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形成的原因,就如何减少商业银行经营中的信息不对称提出一些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吕博 《经济师》1999,(10):34-34,45
一、商业银行经营风险成因的会计剖析(一)会计信息失真是引发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直接原因首先,由于贷款企业与商业银行之间各自掌握的会计信息不对称,容易发生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就贷款企业来说,他作为贷款人掌握着本企业详细的会计信息资料,处于会计信息优势,而银行作为贷款人,则处于相对的信息劣势地位。企业就有可能为了其自身的利益,向银行提供有利于企业自己的会计信息,甚至提供失真的、虚假的会计信息以获得银行贷款,这样一来,就有可能导致不良银行信贷资产的形成。其次,会计作为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5.
债转股的运行风险包括信息不对称风险、道德风险、法律风险、经营风险、机制风险、管理风险。文章在对其内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系统地提出了防范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安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敏 《财经科学》2006,(12):18-23
本文从信息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的特殊视角探讨了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不安全的形成机理,并创造性地对银行信贷资产安全内涵进行了界定,总结和提出了信贷交易中存在的5种主要信息不对称形式,特别是创新地提出了商业银行与商业银行之间、与信用中介评级机构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对于当前形势下加强和防范信贷经营中的超额授信、过度授信、关联企业等风险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信息不对称与金融风险隐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转轨时期,商业银行等一些金融机构还没有完全从计划的模式转变过来,甚至仍然扮演着“官商”的角色,从而在整个金融运行体制中出现了不可忽视的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而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给整个国家的金融秩序带来隐患或混乱。我们以商业银行和中介机构为例,分析国家同商业银行及中介机构的信息不对称和商业银行同工商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1-国家同商业银行及中介机构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首先,国家作为国有商业银行的生产资料所有者,对商业银行拥有全部的控股权。商业银行的经营者是国家的雇员,他们受…  相似文献   

8.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影响下,我国金融市场进入了繁荣发展时期,但与之而来的各类经营风险给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了极大威胁,必须针对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展开深入研究.本文首先分析了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具有的特性,并指出了其存在的经营风险,包括超贷现象严重、盈利水平降低等,同时也给出了针对性的管理与防范建议.  相似文献   

9.
"融资难"问题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只贷不存"和"信息不对称"让小额贷款公司和商业银行分别陷入了自己向中小企业贷款的相对困境。通过信用理财产品,可以将小额贷款公司和商业银行的优势互补,降低信息不对称成本和交易成本,从而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文章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对信贷风险的产生进行了理论分析。认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信贷文化缺失、信贷风险技术管理水平较低、信贷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信贷风险监管体制不健全等问题,并提出培养信贷管理文化、加强内控、完善预警机制、引进和创新风险管理技术以及加强金融监管与协调等对策,为加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