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小组概况 1.小组情况简介(见表1) 2.小组成员情况(见表2) 二、选择课题 据调查,新疆油田稠油产量240万吨/年,占总产量960万吨,年的四分之一.稠油井井深在400米左右,初期采用单井吞吐注汽工艺进行开采,由于井浅,热损失较小,采用光油管注汽.  相似文献   

2.
王超 《科技与企业》2014,(1):145-145
正引言自1992年起,胜利油田开始利用水平井提高热采效果,至2012年稠油水平井达到1600多口,控制稠油储量1亿多吨,成为稠油油藏热采挖潜及产能建设的主要技术。理论和实践表明,受油层的非均质性及水平井段的影响,采用常规的注汽工艺(注汽管柱只有一个出汽点),水平井吸汽井段短(只有50米左右),造成水平段吸汽不均,受效井段短,利用率低,导致热采水平井储量动用率低、采收率低,严重影响热采效果。  相似文献   

3.
陈东 《企业技术开发》2011,30(2):35-36,38
陈家庄油田稠油水平井均采用筛管完井,注汽过程中采用笼统方式注汽,受油层非均质及周边采出影响,蒸汽局部突进、水平段动用不均,热采效果不理想。文章针对稠油水平井热采现状,为了减少热损失并提高隔热效果,采用同心管双管注汽,井口进行配汽量的调整。实施效果表明,采用双管注汽后,水平段动用得到较大幅度的改善,生产效益也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如果不能进行对稠油注汽高压井的有效治理,则有碍于稠油的顺利生产,直接影响到注汽锅炉的安全运行,造成注汽效果不理想,降低注汽寿命,不利于降低注汽系统的能耗及成本资金的投入。文章就某石油厂高压注汽井现状以及高压注汽井的产生机理进行了分析,提出稠油注汽高压井的治理措施,以后达到提高稠油的采出率及产量,降低了注汽能耗目的。  相似文献   

5.
如果不能进行对稠油注汽高压井的有效治理,则有碍于稠油的顺利生产,直接影响到注汽锅炉的安全运行,造成注汽效果不理想,降低注汽寿命,不利于降低注汽系统的能耗及成本资金的投入。文章就某石油厂高压注汽井现状以及高压注汽井的产生机理进行了分析,提出稠油注汽高压井的治理措施,以后达到提高稠油的采出率及产量,降低了注汽能耗目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油田稠油新区块的开发,注汽高压成为影响稠油井开发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注汽高压,导致稠油井低效生产,生产周期短,使原油的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因此,注汽井降压成为一项重要工艺,而采用石油磺酸盐复配体系降压工艺是最近发展的一项新技术。  相似文献   

7.
孤东油田九区油层薄、埋藏深、生产中易出砂、边底水活跃,属稠油热采边际油藏,通过蒸汽吞吐、蒸汽驱+吞吐引效、间歇蒸汽驱、完善井网,配套应用振动解堵、复合泡沫调剖、泵上掺水、电热杆、亚临界锅炉高压注汽、分层注汽、高压充填+绕丝防砂工艺.针对多轮次吞吐井产量递减较快、部分井汽窜的问题,建议进一步完善汽驱井网,堵调吸汽剖面,加大水平井挖掘剩余油的力度.  相似文献   

8.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进行,成本压力的不断增加,以注汽吞吐为主的稠油开发油田,越来越认识到注汽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明确认识只有注足汽、注好汽,才能对稠油进行有效开采。为此,单家寺油田技术人员逐渐探讨摸索出一套注汽效益的测算方法,利用此方法对单家寺稠油油藏历年注汽效益进行了分井区和单井的注汽效益分析,并对注汽过程中采用的配套注汽措施做了详细的分析,为以后的注汽方向指引和注汽工作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春光油田春10井区属于中深层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发存在埋藏深热损失大、粘度高开发困难、生产周期短等问题。改善开发效果,提高注汽质量是关键。文章针对注汽工艺开展研究,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对薄层特稠油油藏的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价值工程》2013,(24):37-38
热采分层注汽模拟试验系统是稠油开采先导试验基地四套标志性系统之一。分层注汽技术是稠油开采的一项有效工艺措施,各层分配的注汽量是该技术的关键。为合理选取配汽阀,达到准确分配注汽量目的,自主设计研制了集现代计算机技术、现代传感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为一体的热采分层注汽模拟试验系统,为分层注汽技术研发及现场应用提供试验支持。  相似文献   

11.
陈家庄油田目前共有稠油热采井300口,目前均采用吞吐开发。据2012年数据统计,因作业及维护出现油井冷伤害占所有维护油井的85%,全年影响油量3200t。低温入井液对地层影响是不可逆的,冷伤害严重影响稠油热采区块开发水平。陈南稠油热采井在注汽过程中,针对油井在作业和维护过程中存在的冷伤害,开展的热能的再利用研究和推广。通过内、外部热量的利用,达到了油井末期维护、是否出砂的判断、地层降粘等目的,实现了防止冷伤害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常规稀油资源越来越少,因此,稠油资源表现出了较大的开发潜力,蒸汽吞吐法也称之为循环住蒸汽法与油井激励法,就现阶段来看,蒸汽吞吐是世界上稠油开采的主要形式,其开采过程包括注汽、焖井与回采几个阶段,要想有效提升稠油油藏的注汽效果,就需要与油藏具体开采条件进行有机结合来优化蒸汽吞吐注汽参数。本文主要分析提高稠油油藏注汽效率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3.
古城油田泌浅10区属于浅薄层特稠油油藏,经过二十多年的蒸汽吞吐,已进入开发后期,高周期吞吐后,受区域采出程度、汽窜、注采参数等影响,周期递减加大,生产效果变差,通过优化注汽注采参数分析,实施氮气辅助面积注汽、氮气辅助间歇点汽驱等措施,有效地改善了稠油热采吞吐后期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4.
稠油热采区块进入多轮次吞吐阶段由于地层的非均质性、流度比差异及蒸汽超覆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周期产油量低,油汽比低、含水高、经济性差。蒸汽纵向和横向波及效率低是造成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应用颗粒型堵剂解决地层近井高渗部位封堵调剖,辅以复合泡沫体系调剖技术实现地层深部的封堵调剖,扩大垂向蒸汽波及范围。现场试验表明,固液两相法调整注汽剖面工艺可有效改善热采稠油油藏吞吐开发效果,是进一步提高稠油热采油藏采收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一、间歇汽驱提出的原因 为有效提高稠油油藏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我矿于2006年5月开始在单83馆陶组,积极开展蒸汽驱试验工作,目前四个汽驱井组已有8口油井见到明显效果,这8口井周期生产天数延长3976天.平均每口井延长497天,累计增产原油56347吨,油汽比达到0.237(设计0.2),减少转周、下泵32轮次,取得了良好的阶段效果.  相似文献   

16.
稠油热采注汽管线作为稠油生产的重要管线之一,对于其施工质量的检查验收目前尚无专门的质量检查验收标准,为此根据工程实践经验,笔者在借鉴相关质量标准、验收规范的基础上对如何进行注汽管线的质量检查与验收工作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正常注汽时,注汽管柱内温度在300℃度以上,按正常注汽时隔热管外温度260℃计算,一根9.5米Φ114光管在注汽过程中的热损失达3711533(KJ/h),每注汽一井次,一根Φ114光管热损失燃油当量达9.28吨。研制和使用具有隔热功能的井下补偿器,可以降低由此造成的热损失,当具有隔热功能的井下补偿器导热系数达到或超过使用的隔热管标准时,则可以完全避免这部分热损失。基于以上分析设计出的JRBG井下隔热补偿装置。外管为预应力真空隔热管,导热系数达到SY/T5324-94隔热管标准,内管为Φ60高强度油管,补偿器抗拉强度大于40吨。有效避免了传统伸缩管与Φ114光管配合使用造成的大量热损失。  相似文献   

18.
赵国利 《科技与企业》2012,(18):285+287
在油田开采过程中,对于已经降低工作参数但泵效依然比较低的低效井,往往采用间抽方式生产。由于各间抽井的井下自然状况、供夜能力、下泵深度、泵效及与各间抽井相互连通的注水井吸水能力的不同,所以导致各间抽井的动液面、沉没度恢复与下降的情况有所不同。部分低效、低产井在供排关系上已不具备全天运行的生产能力。因此对低效井进行统一固定的间抽制度,这样不利于挖潜和节能。本文通过分析动液面、沉没度的变化,阐述了间抽制度的合理性,间抽节能效果,为节能降耗提供了新的思路,以达到挖潜节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稠油吞吐井投产后,一般可分为初、中、后三个时期。注汽开井初期因为地层能量充足,油井产量高,抽油机应调到最大冲次;中期油井产量降低,抽油机冲次应相应下调;后期地层能量亏空,油井产量降低,抽油机应调到最低冲次,仍供液不足的,应实施间开。根据稠油井蒸汽吞吐周期规律,对抽油机冲次进行相应调整,可以有效地提高稠油井机采系统效率。  相似文献   

20.
《资源与发展》2006,(2):51-53,50
即墨市热电厂始建于1987年,是地方国有热电联产企业,主要担负着即墨市企、事业单位和居民供热及部分发电任务,占地120亩,拥有职工436人。现运行65吨/小时煤粉炉3台,12MW抽凝式汽轮机(C12—3.43/0.98)二台,3MW抽凝式汽轮机(C3—3.43/0.49)一台,总装机容量为27MW,最大额定供汽能力180吨,固定资产值1.8亿元。年发电量能力2.3亿Kwh,供热能力150万吨,05年实现工业产值1.2亿元,完成税金944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