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股份公司的出现,标志着社会化生产的高度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是股份公司产生的经济基础,从企业治理结构的角度来说,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是资本主义的私人企业逐渐转化为资本主义股份公司的直接基础,股份企业最主要的组织形式是公司,因此,股份制企业又可以称为公司制企业,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一些大中型企业通常都采用公司制企业制度,股份制度的发展和变化,也主要是围绕着公司制度的改革和逐步完善而进行的。  相似文献   

2.
日本明治时期的股份有限公司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夏春玉一、日本股份公司制度的引进日本的资本主义工业化是一个自上而下急速发展的过程,在这种急速的工业化过程中,作为工业化的具体承担者─—企业及其组织形式的变化和发展也是极具日式特点的。这就是公司制企业...  相似文献   

3.
张捷 《亚太经济》1992,(6):51-55
股份公司是适应现代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它是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物,但不属于资本主义的专利。从股份制企业必然导致资本社会化这一趋势来看,它毋宁是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一种扬弃。在我国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股份制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不断建立和完善,股份制已成为我国众多企业改革的目标。股份制起始于中世纪欧洲的罗马帝国,它是利用股份公司的形式,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本,调节社会资源分配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制度。股份制以股份核心,以发行股票为基础,以股票交易为依托。长期以来,人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股份制与资本主义经济联系在一起,这是因…  相似文献   

5.
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是美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作为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巨大推动力的现代企业制度就是在这一时期发展确立起来的.美国作为继英国之后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其经济起飞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现代工商企业的形成和发展.本文试图阐述在这一重要时期,美国工商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的具体过程,包括组织形式、生产经营、管理模式等诸方面的转变,从而揭示出美国工商企业从传统的小规模个体经营企业向现代大规模多单位工商企业变迁的轮廓,并希望对正在实现现代化的中国社会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6.
何诚颖 《特区经济》2000,(10):32-34
一、股份制的性质 股份制是一种中性的公司制度和企业财产组织与实现形式。最初,它产生于17世纪中叶的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于19世纪60年代欧洲工业国家。到19世纪末期,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发展,典型的股份公司才逐渐发展和成长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占支配地位的企业组织和资本经营形式。这就是说,股份制产生……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股份喇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这是科学的论断,我们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资本主义利用股份制的方式和界限,从而从根本上搞清我们要不要限制私人企业上市的大问题。在资本主义社会,股份制起源于筹资和承担有限责任等需要,经过不断演变,现已形成两种基本模式--以美国为典型的个人直接持股主体型模式和以日本为典型的法人相互持股主体型模式。为什么说这两种典型的股份制模式总体上都属于资本主义制度范畴或私有制的实现形式,而不是所谓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呢?先分析个…  相似文献   

8.
市场学(Maketing)作为一门专门研究市场的新兴的经济学科,最早创立于美国,发展至今约有七、八十年的历史。特别是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学又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密切配合,对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日本是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后起之秀”。战后,日本从美国引进了市场学,并展开研究与实践,使它在日本得到了普及与发展。虽然市场学在日本的发展历史不长,但其研究水平与实践成果与先驱者的美国相比毫无逊色,可以说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与市场学的普及与发展是不可分  相似文献   

9.
股份公司是在资本主义国家广为流行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在社会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中国能否采用股份制公司形式,这是一个新的问题。按照马克思论述的社会主义社会,消灭了商品和货币,当然也就不会存在股份制,我国还没有进入马克思所论述的社会主义社会,因此不应照搬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捆住自己的手脚。  相似文献   

10.
论战后日本大企业股权结构的变化及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庞德良股份公司是当代日本大企业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社会化大生产最重要的营运载体。股份公司内部的股权结构变化及其特征是决定企业运行状况和特征的最根本的因素之一。探讨和研究战后日本企业(股份公司)特别是大企...  相似文献   

11.
资本主义股份经济经历了三个演变和发展阶段,即家族资本主义阶段、经理资本主义阶段和机构资本主义阶段,相应地,股份公司内部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关系也经历了由统一到分离,再由分离到统一的发展过程。机构资本主义是资本占有关系的新形式,机构资本主义的崛起推动了公司内部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关系由相互分离向重新统一的转变。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应该遵循现代企业制度内部所有权与控制权相互关系演进和发展的一般规律,要按照所有权与控制权相统一的原则建立和健全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2.
何建 《改革与战略》2005,(7):121-123
在资本主义国家,私有股份公司产生与成长的所有制土壤是私有制,而我国国有股份公司产生的所有制土壤是公有制。由于所有制的不同,导致我国国有股份公司与资本主义国家私有股份公司在所有制与产权归属方面存在的重大区别。使我国国有股份公司具有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私有股份公司的特点,这对公司的治理产生重大影响。通过公有制条件下我国国有股份公司区别于资本主义国家私有股份公司的特点分析,寻找治理我国国有股份公司的良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战后垄断组织所有制的新变化、新特点垄断组织所有制自从19世纪后期形成以后,经历了本世纪30年代大萧条和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二次大战以后,其内容和组织形式发生了新的变化,并出现了一些新特点:1、股份公司仍然是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统治地位的企业组织形式。战后以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以及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日益加深,在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企业通过资产重组改制、组建股份有限公司的热潮日益升温。根据企业现有的资产结构及未来股份公司的发展,在组建股份公司的资产重组方式上大致采用以下七种  相似文献   

15.
<正> 借贷资本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获取利息为目标的一种资本输出形式,也是许多国家作为应付国际收支困难和筹集发展资金的主要手段之一。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得益于国际收支较好平衡的借贷资本的供求。在50至60年代中,美国政府通过“援助”和以贷款或出口信贷的形式,把资本借给在战争期间遭到严重破坏的西德和日本政府及公私企业,极大地支持和扶植了西德和日本的经济建设。第一次和第二次石油危机中,石油美元的回流使国际债权结构发生了变化,也满足了美国、西欧及第三世界国家的资本需求。美国及第三世界一些国家在80年代中财政与贸易赤字严重化,而西德、日本的经济发展又帮助了国际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转。80年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国际分工的发展和资本国际化的增强,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愈来愈紧密,借贷资本国际化也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十分必要,在美国、日本和法国都有成功的运作。我国的城市污水处理市场化也存在自身的形式,如政府投资、企业投资、政企联合投资等形式。根据这些形式的不同特点,为日后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何丽芬 《北方经济》2003,(12):42-42
一、企业改制为股份公司是选择多种融资方式的必要条件 为实现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目的,我国企业在改制设立股份公司及股份公司的发展过程中,必须着重解决好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第一,规范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相似文献   

18.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也许是一个例外:越深入越难。人们都说1995年是中国企业改革年。随着对现代企业制度的深入了解,更多的疑惑代替了简单的肯定,维持各自的既得利益代替了赞成一致的理论口号,上上下下出现了不同或对立的意见,"现代企业制度"几个字看上去成了人们随心所欲雕刻的大理石。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也许是一个例外:越深入越难。一、现代企业制度的差异性所谓"现代企业制度"就是适合现代市场经济的企业制度。发达国家的企业是作为市场替代物发展起来的,我们则是从国家组织生产构造出企业,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过程。我们把发达国家企业制度的共性概括出来,得到了一个高度抽象的概念。但是,各国的具体制度却有着很多差别,这使得我们在勾画总体轮廓时信心十足,而在描绘具体细节时却可能感到无所适从。例如:美国不承认合伙企业的法人地位,日本却允许;美国不分有限公司与股份公司,日本却由两  相似文献   

19.
二次大战以来,股份经济在西方各国取得了广泛而迅速的发展,股份经济已经成为资本主义的主导经济形式,股份公司已成为现代公司制度的典型组织形式,综观当今世界各国,股份经济仍在高速发展,并呈现出下列几大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经济奇迹般的发展,震惊了世界。于是,各国的经济学家、企业家纷纷到日本考察,结果他们发现:日本现代企业管理方式基本上是从美国人那里学来的,没有多少新发明;促使日本登上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真正奥秘就在于他们把东方的哲学思想、西方的管理理论同日本传统的民族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民族精神和企业精神。正是这种精神的作用,把日本国民和企业职工紧密地凝聚在一起,产生了系统论所揭示的1+1>2的整体功能。日本的明治维新运动推动了日本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