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强省之路     
对于山东来讲,从一个经济文化大省到经济文化强省的跨越,无疑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第一要务。2008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团审议时,要求山东"实现由经济大省到经济强省的跨越,由文化资源大省到文化强省的跨越"。同年7月召开的山东省委工作会议,提出了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重大战略决策。5年来,随着"一线三点"工作思路的确立和"一蓝一黄"发展战略的实施,山东经济文化强省战略内涵不断丰富,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战略发展体系,成为在新的发展阶段推动全省改革发展的行  相似文献   

2.
以山东省为研究对象,构建山东文化发展指数SCDI,通过VAR脉冲响应函数对各指标权重进行测算,并对构建的SCDI与乡村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山东文化发展指数与乡村经济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山东文化发展对乡村经济的增长虽具有一定的正向效应,但其影响是有限的。有鉴于此,以提升乡村经济发展水平为切入点,通过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加大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创新文化发展理念等途径推动山东文化发展,促进乡村经济长期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3.
杜启洪 《走向世界》2006,(10):34-36
历时3天的山东首届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吸引了近100万的参观者,达成了316亿元的项目投资,堪称山东文化发展史无前例的巨作。透过红火的文化盛会,山东致力于发展文化产业、打造文化产业品牌的意图清晰显露。山东文化走市场按照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达到平衡才能维持社会的和谐发展。随增长,拉动了新兴服务业的不断发展。文化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主力军,在这样的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但事实是,山东的文化产业未能跟上经济发展的步子,文化产业的滞后成了山东经济中的“短腿”。2004年,以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广东为…  相似文献   

4.
2003年7月,山东文化体制改革正式拉开帷幕. 经历了7个春秋的阵痛与愉悦,今天的经济强省山东,已经在向文化大省奔跑的道路上留出了一路风景,327家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成为新的市场主体.文化体制改革已产生裂变效应,文化生产力不断解放,优质的文化产品激活文化消费,文化产业迅猛发展,文化事业活力增强,不断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并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5.
陆清丽 《走向世界》2009,(34):14-19
奥巴马访问中国一个周之后,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来到了济南,参加在这里举行的"山东-美国经济文化交流周".11月23日至25日进行的"山东-美国经济又化交流周"由山东省人民政府和美国驻华使馆联合举办.该活动以促进双方经贸、文化和教育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为目的,力求以节能环保和新能源台作为突破口,带动山东与美国在经济、文化和教育等多个领域的合作.  相似文献   

6.
从泰山之巅到黄海之滨,从黄河两岸到鲁西平原走在山东,随时被干事创业的热情所感染,整个齐鲁大地沉浸在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创新实践中。从"经济大省"到"富民强省",再到"经济文化强省",山东省发展的目标越来越高,任务越来越明确。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已经成为一个经济文化大省,但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存在许多差距  相似文献   

7.
山东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振鹏 《山东经济》2008,24(5):92-95
近年来,不少国家和地区开始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战略产业和支柱产业。山东作为我国的文化大省和经济大省,富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势资源。应立足本省资源,建立山东文化创意产业完善发展协调机制,大力推进文化创意园区建设,鼓励多种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加快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品牌建设,走有特色的山东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西牧林 《走向世界》2009,(34):86-87
孙武文化博大精深、古齐文化灿烂辉煌、吕剧文化源远流长……在山东广饶,无处不浸润着文化的气息.进入新的世纪,文化的价值被格外重视.在经济快速发展到-定阶段之后,经济文化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需求日益强烈.在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又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显著,特别是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明显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加快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必须充分尊重和借鉴历史经验,立足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所处的阶段特征,尤其要充分考虑当前国际经济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面临逆转的大形势。基于此,本文就新形势下如何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提出了“以进一步解放思想为先导”等八条建议。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山东转方式调结构迅速推进,区域发展格局不断调整优化,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文化事业发展局面良好,为加快实现山东由大到强的战略性转变,利用和发挥好优势,变劣势为优势,培育山东发展新优势,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