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市公司MBO绩效与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我国1998年至2002年间实施MBO的3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对上市公司实施MBO的绩效、风险及其之间的相关性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MBO并未从根本上改善我国上市公司的整体绩效和经营成长质量,并且加大了公司的整体风险,绩效与风险的相关性不显著,有悖于高风险、高报酬投资原理,在目前股权非全流通、相关措施并不完善的情况下,不鼓励上市公司实行MBO。  相似文献   

2.
笔者以1996—2004年之间实施MBO的我国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结合SPSS统计软件和相关性分析、会计指标分析技术,对MBO实施过程的绩效表现进行了系统的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样本公司实施MBO前后的经营绩效并没有得到改善,反而出现下滑迹象。因此本文认为:短期内管理层收购没有改善我国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  相似文献   

3.
程果 《会计之友》2008,(33):98-101
笔者以1996—2004年之间实施MBO的我国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结合SPSS统计软件和相关性分析、会计指标分析技术,对MBO实施过程的绩效表现进行了系统的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样本公司实施MBO前后的经营绩效并没有得到改善,反而出现下滑迹象。因此本文认为:短期内管理层收购没有改善我国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我国1998-2002年间实施MBO的3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对上市公司实施MBO的风险进行了探讨,实证结果表明:实施MBO加大了企业的债务风险、引起了高额分红倾向、导致了企业资产的流失,加大了公司的整体风险。  相似文献   

5.
吕红 《会计之友》2009,(13):99-101
本文以我国1998—2002年间实施MBO的3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对上市公司实施MBO的风险进行了探讨,实证结果表明:实施MBO加大了企业的债务风险、引起了高额分红倾向、导致了企业资产的流失,加大了公司的整体风险。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简要概述了我国MBO的发展历程。其次,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MBO的现状,并指出了当前我国MBO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比公司MBO前后企业经营绩效,考察MBO是否有利于提高企业效率。并根据我国MBO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沪深2001~2006年已实施管理层收购且至少有一个完整会计年度的22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分别从收购主体、收购客体、收购定价、融资渠道和实施MBO的绩效几个方面探讨了我国企业管理层收购中的主体和客体所具有的特殊性,得出如下结论:我国企业MBO的政策主导性很强;以壳公司为收购主体;管理层控股份额一般在30%以内;主要收购非流通股;收购定价与每股净资产高度正相关;实施MBO前后企业绩效的提高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周斌 《企业经济》2005,(7):184-186
作为一种并购的重要方式,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实施MBO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从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进行的一些MBO实践中可以发现,由于运作不规范,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就上市公司实施MBO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国务院国资委在答复一位政协委员的提案时明确表示,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自我约束机制和外部监管机制尚不健全,实施管理层收购(MBO)的条件很不成熟。国资委认为,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国有控股公司、控股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进行调整,促进股权多元化,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将上市公司国有股出售给管理层,即实施MBO,是促使股权多元化的一种改进形式。但是,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处于不断发展阶段,上市公司自我约束机制和外部监管机制尚不健全,目前在上市公司中实施MBO的条件很不成熟。一是上市公司MBO是以取得上市公司的控股权为目的,所需要收购资金较大,而…  相似文献   

10.
管理层收购(MBO)作为现代公司治理的重要方式,在我国仍处于探索阶段。由于对收购主体的要求不恰当、对转让价格的界定不合理、对融资来源的规定不明确等诸多因素,导致上市公司实施MBO后的财务绩效大幅下降。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在于完善法律体系,加快金融市场发展,培育企业家市场,提高信息透明度和强化审计监督。  相似文献   

11.
管理层收购(MBO)作为现代公司治理的重要方式,在我国仍处于探索阶段。由于对收购主体的要求不恰当、对转让价格的界定不合理、对融资来源的规定不明确等诸多因素,导致上市公司实施MBO后的财务绩效大幅下降。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在于完善法律体系,加快金融市场发展,培育企业家市场,提高信息透明度和强化审计监督。  相似文献   

12.
MBO后公司管理层可能利用各种方式侵犯外部流通股东利益是许多人反对我国上市公司实施MBO的原因之一。文章对我国上市公司 MBO公告的股价效应和流通股东的长期收益特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统计分析,发现 MBO公司流通股东虽然没有遭受财富损失,但也没有获得超过市场平均水平的高额回报。总体看来,我国上市公司MBO对流通股东财富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我国MBO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MBO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上市公司实施MBO的情况看,我国MBO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2002年实施MBO的15家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现金流量的流入结构、流出结构和流入流出比三方面对这些公司在MBO前一年至后一年共计三年间的现金流量结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MBO前后公司现金流量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并在此基础上考察现金流量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运用多元回归建立起现金流量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模型。  相似文献   

15.
MBO在我国的变异及实施过程中的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BO在国外是一种降低代理成本、提高经营效率的有效工具。但是在我国由于割裂的市场,导致MBO更多体现为经营层降低经营风险的一种措施。目前,在我国实施MBO主要面临以下的几种风险:持股主体不清的风险、定价风险、MBO融资的信用风险、市场监管的风险。为此,论文认为应该加强对MBO的监管。  相似文献   

16.
上市公司MBO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为了规范上市公司MBO行为,监管机构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而在实施MBO的过程中,管理层则利用各种手段来规避这些法律义务。本文首先对上市公司MBO实例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上市公司隐性MBO的手段。然后针对这些手段提出了几种治理对策。即政府应该明确可以实施MBO的范围,完善MBO相关法规体系和建立市场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前国资改革及民企产权变革如火如荼,管理层收购即MBO成为时下非常流行的现象,但MBO并非是使企业改头换面的灵丹妙药,实施了MBO并不等于就保证了企业的长久、持续和健康发展。MBO仅仅是改变了产权关系,发展的关键还在于企业整合,经营者成为所有者之后,实现了长期激励,能否实现资产结构的有效调整及制度和业务的有效整合、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开拓市场、促进销售,改善企业整体绩效,将是摆在每个实施MBO后的企业面前的重大的课题。而整合的核心内容是重塑企业竞争力,规避财务风险、经营风险,释放企业的潜在价值,实现各利益相关者的多赢。  相似文献   

18.
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与经营绩效的相关性,是近年来资本市场投资人和上市公司管理层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文章收集了2011年我国实施股权激励机制的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从股权激励实施效果、公司薪酬激励机制两个方面探讨了管理层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发现两者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我国的上市公司在管理层股权激励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19.
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与经营绩效的相关性,是近年来资本市场投资人和上市公司管理层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文章收集了2011年我国实施股权激励机制的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从股权激励实施效果、公司薪酬激励机制两个方面探讨了管理层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发现两者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我国的上市公司在管理层股权激励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20.
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与经营绩效的相关性,是近年来资本市场投资人和上市公司管理层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文章收集了2011年我国实施股权激励机制的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从股权激励实施效果、公司薪酬激励机制两个方面探讨了管理层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发现两者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我国的上市公司在管理层股权激励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