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6 毫秒
1.
"美国怎么了?".这句话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后一次次地被人们问起.大多数人是在自言自语,或者是一种百思不得其解的疑惑,或者是对自己被全球金融风暴波及之后的愤恨,但大多数人都没有真正得答案,似乎也没有兴趣云探求这个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2.
美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是发达国家中唯一没有建立全民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国家。历史上美国曾发起过一次又一次推行全民医保的运动,但结果多以失败而告终。新世纪伊始,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美国民众对医保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2009年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将其作为施政的重点。美国医改法案几经曲折,最终在2010年3月获得国会批准,正式实施。本文对此次美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背景、内容及其经济学内涵、改革涉及的争论焦点及未来效果预期等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我国未来医疗保障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3.
如果有一笔闲散资金,你会怎么处理? 在十多年前,这个问题也许本就不是个问题,因为答案很简单——存银行或者买国债,除此外也没有更多的选择了.那时候,对于大多数老百姓来说,手里的闲钱存银行,除了定期存款还是定期存款,而买国债也只能是少数人的福利,能买到"国库券"的人也多是"有点门道"的.  相似文献   

4.
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的选择仍然没有改变美国经济或者通缩风险的趋势。糟糕的数据对于保持了惯有信心的美国而言,无疑是一次打击,二次探底也就成了大概率的事件。  相似文献   

5.
美国之所以爆发金融危机,首先就是因为盖特纳等人监管不力。但是盖特纳并无半点歉意,至少在《压力测试》一书中并无半点歉意。由这样的人担任美国的财政部长,金融界出大问题就并不奇怪了.  相似文献   

6.
程实 《金融博览》2013,(19):12-14
金融危机余威未尽,如何在危机后重建经济秩序、在冲突中弥合体系裂痕、在短期内找到长期的发展方向,是全球政策制定者迫切需要求解的核心问题。大多数经济学家一度认为,全球经济去霸权化和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不仅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也是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向。但真实世界中,事件的发生却往往出人意料。在危机爆发5年之后。  相似文献   

7.
2007年3月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至今已经演变成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在危机冲击下,昔日显赫的一连串知名金融公司,房地美,房利美、华盛顿互惠银行,贝尔斯登、雷曼、AIG集团或者已经破产,或者被政府接管,在大摩、高盛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后,华尔街五大投行已全部消失.政府救市工作还在继续.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也在思考危机的原因以及如何防止下一次危机的发生.本文从信息责任的角度谈谈危机发生的原因,以及对我国银行转型和监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企业必须学会超前思考、超前观察和战略性思考,你绝难预料到今天的供应商会不会在一次技术突破或者渠道创新之后变成竞争对手。在行业边界不断重构的情况下,企业战略的选择也需要更为灵活。越来越模糊的竞争边界,既会影响行业发展态势、打乱行业竞争格局,也在不断改变着多方利益相关者之间“合纵连横”的关系。在如今的“无边界竞争”时代,企业之间为什么合作以及如何合作,显然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美国两次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爆发了席卷世界的第一次全球性金融危机,这次危机使整个西方社会遭受了重创,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动荡,甚至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经济原因。美国成功应对了这次危机,之后从英国人手中得到了世界经济主导权,它的政策措施和市场体制也被其他国家不断借鉴。可是历史总会重演,80年后,美国的金融体系又出现了危机,殃及经济发展,乃至全球金融市场。我们可以通过对比两次危机的原因、经济表现和相关措施,为我国健全金融市场机制提供经验,确保经济稳健成长。  相似文献   

10.
我刚到美国时正逢耶里爆发金融危机,股市暴跌,大公司倒闭,不少美国人都失去了工作,我这个外乡人也失业了。没有经济来源,我只好搬出了租住的公寓。  相似文献   

11.
大范围流感将影响全球寿险市场,瑞士再保险近日发布的一份名为《大流感:是正视现实的时候了?》专题报告指出,如果在大多数发达国家爆发一场两百年一遇的大流感,寿险额外死亡率为每一千人中将有1至1.5人死亡。虽然死亡率在过去几十年总体上一直在改善.但大范围流感作为一项重大风险可能会影响全球所有寿险市场。  相似文献   

12.
2007年7、8月开始,美国大规模爆发次贷危机并愈演愈烈,不断波及周边国家和地区,席卷世界,引发经济危机。美国次债危机从本质上看是一个信用过度泛滥的恶果,美联储的长期低利率的经济政策,在刺激美国经济的同时也早已埋下了危机的种子,很早就有一些知名经济学家就提出过美国房贷的危险性,但是,美国的决策层早已经被房地产的繁荣冲昏了头脑,实行一种不对称的货币政策,即在经济萧条时,降低利率刺激经济,但在经济过热时候却放任自流,任其发展。美国信用泛滥的恶果必将成为我们的前车之鉴,上半年的流动性过剩在美国次债危机的冲击下,世界经济陷入了流动性不足,信用瞬间消失,如何解决这一重大难题,只有从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寻找答案,因此,避免重蹈覆辙,深刻剖析我国流动性过剩到流动性不足的深层次原因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孙鹤  贾晓黎 《中国外资》2010,(16):34-34
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进而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的经济影响甚大,阻碍了全球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危机。而在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过程中,美国联邦储备体系行使美国中央银行的职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与此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生命与仁爱     
生命是什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生命价值何在?不是没有答案,而是答案太多,以至于没有答案.意识到生命与思考生命不是一回事.意识到生命是人性的自觉,思考生命是理性的探索,这两者都是生命的真谛.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表现的不同之一就是中国人重人性的境域,西方人重理性的论域,在中西分隔的漫长历史年代,东方和西方各自偏重地发展出了自己的文化特征.当理性的思考今天仍在为文明的冲突而绞尽脑汁时,历代中国人却以木讷的内在直觉理性,表现对出自生命真谛的领受和人性的宽容.东方理性异于西方理性之处不在于表达而在于表现,不重于分析而重于呈现,不强在理解而胜于智的直觉.  相似文献   

15.
2012年,将是国际金融市场更加不平静的一年。 回顾2008年以来的危机脉络,可以看到,危机的严重程度是自中心向外围递减。由于国际金融体系日趋复杂庞大,金融资产占GDP比重越高的经济体受危机的影响越严重、越直接。因此,危机的传导链条必然是美国一欧洲一新兴经济体,而金融危机则通过流动性影响到实体经济。2008年新兴经济体经历了一次快速的实体紧缩,但由于迅速采取了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并没有全面爆发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16.
<正>2007年7、8月开始,美国大规模爆发次贷危机并愈演愈烈,不断波及周边国家和地区,席卷世界,引发经济危机。美国次债危机从本质上看是一个信用过度泛滥的恶果,美联储的长期低利率的经济政策,在刺激美国经济的同时也早已埋下了危机的种子,很早就有一些知名经济学家就提出过美国房贷的危险性,但是,美国的决策层早已经被房地产的繁荣冲昏了头脑,实行一种不对称的货币政策,即在经济萧条时,降低利率刺激经济,但在经济过热时候却放任自流,任其发展。美国信用泛滥的恶果必将成为我们的前车之鉴,上半年的流动性过剩在美国次债危机的冲击下,世界经济陷入了流动性不足,信用瞬间消失,如何解决这一重大难题,只有从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寻找答案,因此,避免重蹈覆辙,深刻剖析我国流动性过剩到流动性不足的深层次原因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美国前总统肯尼迪说,美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通过两个方面来体现的,一个是航天成就,另一个就是奥运金牌。但在本届奥运会上,美国在金牌榜上排在了第二的位置。正像很多美国人讲得那样,“这不是美国人愿意看到的,但美国也许会在这个位置上待上很多年,或者一直待下去。”中国成为二战以后,第三个出现在奥运金牌榜首位的国家,曾经在这个位置待过的只有美国和前苏联。  相似文献   

18.
2012年上半年或多或少是让投资者失望。尽管市场估值一低再低,继钢铁股之后不少银行股纷纷加入"破净"俱乐部,尽管货币政策一松再松,先是两次降准,再是近期的一次降息;尽管政策一再鞭策,先是场内的降低交易费用,再到场外的经济保增长政策……尽管有了这么多尽管,市场仍旧没有让大多数人赚到钱。  相似文献   

19.
一、全球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一)此次全球金融危机最初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美国次贷危机,全称应该是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按揭贷款的危机。而顾名思义,次级按揭贷款,是相对于资信条件较好的按揭贷款而言的。因为相对来说,按揭贷款人没有(或缺乏足够的)收入/还款能力证明,或者其他负债较重,所以,他们的资信条件较"次",这  相似文献   

20.
美国次贷危机已经逐步演变为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全球最为严重的一次金融危机。这场危机发源于市场经济和现代金融市场最为发达的美国,但迅速席卷了整个欧美金融市场,并最终扩展影响到全球实体经济领域。各国金融监管机构和国际金融组织都对危机爆发的根源和金融监管机制的缺陷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提出了一系列改进金融监管的建议,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