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广东经济》2016,(3):27-28
太阳能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也是清洁能源,不产生任何环境污染.人们常采用光热转换、光电转换和光化学转换这三种形式来充分有效地利用太阳能. 光热转换.太阳能光热转换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太阳能利用的在一种最普及最主要的形式,它是利用太阳光照射物体表面产生的热效应.现在的主要应用包括:太阳能热水器、干燥器、温室与太阳房、太阳灶、采暖和制冷、海水淡化装置,太阳能热发电装置等.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太阳能的转换效率,保证太阳能输出的功率值达到最大。文章采用了基于GE的PAC控制系统,以触摸屏CPU为控制器,Genius总线通讯的控制方式。通过选取双轴太阳能自动跟踪方式,用传感器检测光源实现太阳能板的自动追踪,PAC控制步进电机作为执行机构,来提高追踪精度。通过实验已经证明,此方法能提高太阳能转换效率。  相似文献   

3.
木材资源是木材产业的基础性生产要素,是影响木材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首先,文章对生产要素的发展与分类作一概述,引出自然性资源和创出性资源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提出木材资源是木材产业重要的自然性资源,并分析了国内木材资源的供求状况。其次,以木材资源突破口,分析了自然性资源与创出性资源对中国木材产业竞争力的影响,提出资源基础转换是形成木材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条件。最后,就如何实现木材产业资源基础转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一家韩国公司近目推出了他们的新产品——双面太阳能电池,这种新型的太阳能电池两面可以同时使用,从而有效提高发电效率。在传统的太阳能电池当中,单晶硅电池光转换效率最高,可达19%左右,而这种新型的双面太阳能电池可以将光转换效率进一步提高到20%-30%。同时,单片电池的发电效率也从传统电池的4瓦-45瓦提高到4.5瓦~6瓦。在资源供求矛盾日益激化的情况下,对太阳能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必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而这一产品开拓了很好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概述了目前全球能源现状,表明了太阳能发电的重要性和前景,详细介绍了各种太阳能发电方式和它们的优点,并对这几种发电方式作了参数对比.同时指出太阳能发电面临的困难和解决措施,以及我国太阳能发电的有利条件和难点,对未来我国太阳能发电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太阳能供电即发即用系统与以往独立式太阳能发电系统有所区别.太阳能电池板输出直流电压,系统中使用直流电动力设备,直接由太阳能电池板将光能转换为电能,提供直流电源.太阳能供电即发即用系统系统结构简单,直接使用太阳能电池组件给负载供电,省去了能量在蓄电池中储存和释放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姜月  崔文 《时代经贸》2013,(11):6-6
本文通过引用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提供的数据,在考察我国及世界太阳能资源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竞争力指数,具体分析了我国从1996年到20011年太阳能资源的国际竞争力,最终得出了对我国太阳能产业发展具有参考性价值的政策性启示。  相似文献   

8.
周慧  王国伟 《大陆桥视野》2013,(6):110-110,112
太阳能供电即发即用系统与以往独立式太阳能发电系统有所区别。太阳能电池板输出直流电压,系统中使用直流电动力设备,直接由太阳能电池板将光能转换为电能。提供直流电源。太阳能供电即发即用系统结构简单,直接使用太阳能电池组件给负载供电,省去了能量在蓄电池中储存和释放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姜月  崔文 《时代经贸》2013,(12):6-7
本文通过引用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提供的数据,在考察我国及世界太阳能资源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竞争力指数,具体分析了我国从1996年到20011年太阳能资源的国际竞争力,最终得出了对我国太阳能产业发展具有参考性价值的政策性启示。  相似文献   

10.
大力支持太阳能产业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密切联系我国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以我国太阳能资源状况及其产业发展现状为背景,对太阳能产业中的主要产品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光伏产品、太阳能热发电,太阳能利用与建筑一体化进行了技术评价,为大力发展我国太阳能产业,解决我国迫在眉睫的能源紧缺、环境污染等问题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11.
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以安徽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调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综合运用生态足迹、协整理论及误差修正模型,实证了安徽省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在计算1990~2004年安徽省各项生态足迹的基础上,分析了GDP与各种足迹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结果表明GDP分别与总生态足迹、能源足迹、水域足迹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而与耕地足迹、草地足迹、林地足迹、建筑足迹不存在协整关系,说明安徽省经济发展属于能源、资源消耗型,增加1%的GDP产出需要增加0.58%的生态足迹,且分别需要增加0.10%的能源足迹和0.32%的水域足迹。据此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安徽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太阳能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赵媛  赵慧 《经济地理》1998,18(1):56-61
本文阐述了太阳能在能源发展中的优势及我国太阳能的资源特点及利用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太阳能利用的发展构想。  相似文献   

13.
全球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与中国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阳能资源丰富、分布广泛,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在技术进步和逐步完善的法规政策的强力驱动下,世界光伏产业自上世纪90年代后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我国加快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对于优化国家能源结构。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加快低碳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首先系统阐述了全球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及技术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从产业技术发展水平、产业规模等方面描述了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最后就我国促进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长期的过量采伐,导致东北许多林区森林可采林木资源濒临枯竭,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实施彻底的产业转型,恢复林区的生态功能,促进资源枯竭型林区经济全面协调发展已经迫在眉睫。但是,林区在实施产业转型过程中遇到许多现实问题,需要国家及当地政府及时出台相应扶持政策,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文章以伊春市国有林区为例,对东北林区产业转型的困境进行深入分析,剖析了影响林区产业转型制度障碍,提出了资源枯竭型林区产业转型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将生态足迹理论运用到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之中,完善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方法:时间序列法、文献资料法、计量模型法、逻辑分析法。研究结果:2002~2007年间,重庆市非农人口人均建设用地生态足迹增加了0.636854hm2,二三产业万元GDP生态足迹下降了0.032070hm2,单位面积建设用地生态足迹增加了34.379060hm2。研究结论:(1)重庆市二三产业的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有减小的趋势,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提高。(2)二三产业总生态足迹的增加速度远大于建设用地总面积的增加速度,也就是建设用地的增加引起了生态足迹(生态需求)更大的增加。(3)建设用地生态足迹的增加主要是由于非农人口消耗更多的能源和资源所导致。  相似文献   

16.
关伟  金一 《经济地理》2020,40(2):31-40
能源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环境、经济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辅相成。为厘清能源利用与经济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复杂影响,文章构建了能源利用、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在对三者的时序演进性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能源利用、经济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冲击程度,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主要结论如下:①2001—2016年,能源利用水平在逐步提高,但整体水平较弱。经济增长水平发展趋势良好,但仍然存在地区差距。生态环境各地区差异明显。②空间格局上,能源利用呈现出以点带面的特征,经济增长整体呈现东部大于中西部的特征,生态环境前期南方落后于北方,后期各省市得到平稳发展。③东部地区对生态环境的冲击力度整体呈现出经济增长大于能源发展,且首期至中期最为显著。中部地区对生态环境的冲击力度整体而言经济增长和能源利用大致持平,在首期和中期时冲击较为明显。西部地区对生态环境的冲击力度整体上呈现出能源发展大于经济增长,至中期时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矿产开发中伴随资源损耗、生态环境破坏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下降。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对资源生态环境以及区域发展进行补偿。但补偿依据、原则、主体等如何确定?经济学理论为其提供了阐释。矿产资源耗竭性理论强调:矿产资源不可再生强化了其相对稀缺性,通过资源合理定价可以起到保护资源的目的;资源生态环境价值理论认为:资源、生态环境是稀缺的、有价值的,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为之付费;外部性理论解释了资源开发区域的外部不经济现象与全国范围内的外部经济现象,指出生态环境补偿、区域补偿的责任主体;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理论要求企业规范开采行为以维持资源生态环境的基本功能,通过资本转化保持区域总财富不减少。  相似文献   

18.
由宁夏中部地区的资源开发看生态建设的整体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彤慧  姜玲 《经济地理》2002,22(5):612-615
宁夏中部地区是宁夏乃至全国的土地资源及能源的重点开发区域。但是,由于其生态环境具有强烈的过渡性、复杂性和脆弱性,以往的资源开发活动已经造成了森林退缩、草场退化、土地沙化、水土流失与土壤盐渍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文章指出上述生态问题的产生也是人们在资源开发过程中非整体性行为的作用结果,为此,生态建设要作为一项全社会参与的“系统工程”,从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文化建设、生态体制建设与生态工程建设等几个侧面共同入手,只有这样,才能保有以往的生态建设成果,实现本区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能源资源分布的突出特点。当前,我国煤炭资源利用以直接燃烧和传统煤化工为主,能源转化效率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极低,环境污染较大。过度依赖于能源的煤炭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导致煤炭产业初级化、重型化、单一化问题突出。因此,实现绿色采矿、发展循环经济、开展煤炭深加工、提高煤炭资源就地转化水平等一系列转变煤炭产业经济的新发展模式,已成为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资源型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最现实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