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工业4.0”及“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构建国内价值链是新一轮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产业升级的战略选择,对我国产业升级有重要作用。文章基于国内价值链构建下的区域传统制造业升级机理分析,从广西制造业实际情况出发,从加大自主技术研发创新投入、调整区域发展政策推进区域合作分工、大力发展产业集群延申产业发展链条、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加快推进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升级等方面,为广西制造业升级提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商》2016,(13)
2015年10月,中德两国宣布将推进"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战略对接,开启"中德智造",发展制造业和高新技术合作,共同实现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引领世界潮流。  相似文献   

3.
德国"工业4.0"的战略构想吸引了整个世界的目光。中国也提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十年规划。这是中国制造企业进行转型升级的极好契机。中国企业怎样应对这一新的挑战?从企业战略调整的角度,并结合具体实例详细论述"工业4.0"对中国制造企业带来的变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4.
智能制造是国民经济的新的脊梁,更是实现高端领域的跨越式发展的"新引擎"。当前,兴起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了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布局正在重塑。文章在辽宁沈阳中德工业4.0战略背景下,以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为研究依托,分析"工匠精神"内涵以及与沈阳工业4.0的发展进行契合性研究,探索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培养对工业4.0的驱动作用,以达到笙箫共勉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现,需要产业规划、财政支持、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等多层次协调推进。而具备制造业发展创新思维、真正了解产业特性和智能制造技术的人才成为"中国制造2025"战略落实的重要保障。在当前国际分工形势下,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必须依赖全产业链的人才的培养,在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情况下,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数量、质量、心态方面都有更高的需求。分析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在体制机制、目标定位、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培养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多角度研究提出做好顶层设计、加强宣传引导、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师资建设、创新培养方式等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策略。进而实现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和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6.
在"十二五"中国工业转型升级规划、机械工业发展规划、农机工业发展规划等发展方略和路径的战略指引和创新驱动作用下,我国农机制造企业要想做强做优、实现可持续发展,在  相似文献   

7.
《商》2015,(24)
"十二五"期间,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工业整体已经从幼稚时期,步入了工业化中后期。但若延续过去传统粗放的生产模式,将会带来产业升级缓慢、资源环境恶化等诸多风险,落入"中等收入陷阱"。长株潭城市群作为湖南省产业和生产要素最密集、最具活力的地区,工业发展的优势十分明显,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本文在吸取国内学者对中国工业转型升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长株潭工业经济发展现状,探究影响其工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因素,并利用三市工业经济数据,建立计量经济模型进行实证说明,最后从制度、政策、环境等方面,明确指出了引导和促进长株潭城市群工业转型升级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工业发展的不断进步,制造业发展趋势也在不断加深,因此制造企业的发展战略一直备受关注。当前我国倡导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大力推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实现制造企业的科技技术创新,在此背景下,文章提出制造企业联盟发展战略,在同一平台共享先进制造技术,实现联盟企业之间的共同优势和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正>2016年,原材料工业系统将把稳增长、调结构作为首要任务,把实施《中国制造2025》作为中心工作,牢牢抓住转型升级这一"牛鼻子",以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为主攻方向,统筹推进技术改造、兼并重组、布局调整、节能减排、两化融合和军民结合,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发展新材料产业,不断提高原材料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深入推进化解产能过剩矛盾2015年,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原材料工业系统着力推进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0.
在德国工业4.0迅速窜热的同时,"中国制造2025"也呼之欲出。"中国制造2025"应运而出"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工程院启动"制造强国战略研究"的咨询项目,由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亲自挂帅,组织50多位院士和100多位专家开展调研,提出在2025年进入制造强国行列的指导方针和优先行动。同时,工信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和国资委正在联合编制《中国制造2025》规划,有望2015年年中出台,为把我国打造成现  相似文献   

11.
郝瑞雪 《上海商业》2023,(12):228-230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进入21世纪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应时而来。我国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中国制造2025”直指其核心是实现制造业的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型升级。“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则提出打造“工业4.0”。现阶段,传统的制造业市场趋于饱和,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消费者的需求也在提高,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传统制造行业避免被市场淘汰的必然选择,而对于一些家电制造企业来说缺乏核心技术,独立转型升级之路蜿蜒曲折,那么数字化并购就成为其转型的重要手段,在并购后被并购方为收购方提供技术、财务、管理等核心资源,助力其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2.
随着"德国工业4.0"战略等的成功,世界正在进入创新范式3.0(创新生态系统)的阶段,我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将创新3.0的理念推广至制造业领域。本文将创新引入生态系统中分析,以生物学隐喻创新系统,依托创新3.0的背景与机遇,将产业集群概念与创新系统、生态学相融合,探讨在新常态经济背景下,江苏省制造业集群如何通过创新生态进行转型升级,突破集群发展的瓶颈,寻找适宜的运行机制和发展模式,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13.
工业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升,建立了比较完备的产业体系,制造业总体规模跻身世界前列,轻工、纺织、机械等传统产业在国际上比较优势明显,"中国制造"在全球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4.
周后红 《中国市场》2011,(23):150-150,152
广西区域工业竞争力的大小取决于基础条件竞争力、竞争实力、竞争潜力和环境竞争力;通过发展广西的信息、材料和能源类高技术产业,促进广西工业产业协调发展;通过"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提高广西工业国际竞争力;通过建设区域创新系统,升级工业园区产业结构,提升广西工业核心竞争力;同时加快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广西专业化与多功能化的港口群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品牌》2018,(1)
作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代表性产业,一国工业机器人的创新发展有利于带动整体制造业转型升级。鉴于"一带一路"国家在中国工业机器人出口贸易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间显著的文化差异,本文抽取23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作为研究样本,深入探究文化差异对我国工业机器人出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许妍 《江苏商论》2023,(3):36-38
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背景下,加快落实“跨境电商要把促进产业发展作为重点”的指导下,跨境电商是实现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新通道,产业集群为跨境电商的发展提供产业支撑。江苏省作为制造业大省,解决这些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传统产品是发展的基础,新型产品是发展的延伸。我国农机产业的转型突破为农机产品升级换代提供了保证。"国三"切换、动力换挡、纵轴流收获机械等中高端产品推动农机产业实现新一轮品质升级,同步实现制造能力、核心技术、售后服务协同提升,对农机产业发展具有较好的推动作用。战略谋略和创新思维是关键协同好传统产品和新产品发展确实需要战略谋略和创新思维。对领先农机企业而言,加快产业转型和产品升级,能够抓  相似文献   

18.
2015年中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战略,通过工业互联的方式实现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2016年工信部发布《智能制造试点示范2016专项行动方案》中指出:全面启动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智能车间和工厂试点示范项目通过两年到三年的提升,实现运营成本降低20%,生产效率提高20%,产品不良率降低10%。通过调研分析广西百色生态型铝产业示范基地大型铝企业的智能物流发展现状以及影响企业智能物流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广西铝企业智能物流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13年4月,德国提出了"工业4.0"战略。2015年3月,中国政府发布《中国制造2025》,这是中国第一次从国家战略层面描绘了建设制造强国的宏伟蓝图。比较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两部战略,二者既有相似点也存在一定差异。文章对二者异同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0.
田莉  李翠文 《北方经贸》2020,(4):101-10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创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高铁产业创新是中国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典范。有研究认为高铁成功是政府政策干预的成果,是社会主义"举国创新"集中力量办大事制度优势的体现。但也有学者认为高铁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才是其成功的关键。中国高铁通过技术积累、技术引进、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成功掌握了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了能力和技术越迁升级。研究高铁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对中国制造2025和创新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大有裨益,为后发国家构建创新生态系统实现自主创新提供理论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